既有知识的宽度,又有知识的深度,才能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卓越的见识。(2018年9月20日 人民网)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指出:“社会主义建设中,培养出的是能够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祖国的民族复兴铺路架桥的人才”。
那么,知识的获得、知识的灵活运用,必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教师教,学生学”,将教师所教授的内容通过能力转化、总结成为知识。当然自己也可以在平日的沟通交流、阅读、培训中获得知识。如果说知识来源于读万卷书,那么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就能做到知识丰富。然而,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想成自己卓有成效的见识,那就显得十分不易了。见识不仅指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产生于人的天性与心智之中。在笔者看来,知识是死板的,见识则是灵动的。一旦你产生知识的固定模式,就谈不上任何的见识。毕竟见识来源于实践中,有的人善于分析问题,这是一种见识;有的人善于认识问题,这也是一种见识;有的人善于解决问题,这也算是一种见识;见识可以来源于知识,但如果不去思考、不去实践、不去总结,知识只会是知识。这就告诉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把知识用在社会现实当中去,让实践来检验一下。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就存在于实践当中,实践中所产生的真理就是见识。这种见识真正适用于社会建设中,才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才经得起时间的锤炼,由此得出的结果才最值得大家信服。
我们可以说见识源于知识,基础的知识慢慢堆积才会形成见识。当然,在产生见识的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知识的活学活用。当知识运用于社会建设中时,理应充分思考,多次检验,看它是否有缺陷、有不足。在缺点不足中进一步实践、总结,得到最终的见识。这一特定环境下产生的见识才是社会建设中的经验、真理。
因此,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拥有广博知识的同时,还具有丰富的社会见识,遇事真正做到“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石龙镇 石晓龙)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