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畢業季,北大學子騎著共享單車在校園裡拍照留念。王天天攝/光明圖片
11月18日舉行的中共北京大學第十三次黨代會上,北大的宣言鏗鏘有力——北大就要有北大的樣子。要把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融入辦學思想、教育思想,以新思想培育一代新人﹔要更加自覺地把學校發展同國家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融入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要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理論體系,在世界高等教育大變革時代發出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智慧。
119年來,從借鑒模仿到探索發展,北京大學努力追趕世界的腳步從未停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北大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立身之本,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堅持走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創建道路,譜寫“世界上第一個北大”的嶄新篇章,努力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新標杆。這個標杆,是國內示范引領的標杆,也是世界高校之林的中國標志。
培養人才:守正創新、引領未來
共享單車,被國內外媒體列為當下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ofo共享單車的創始人戴維,在北大從本科生讀到研究生,是一名優秀學生干部,曾到青海支教一年,如今是公司的CEO兼黨支部書記、國內90后創業者的代表。
像戴維這樣的畢業生,北大還有很多。他們或已工作或繼續求學,正在拼搏奮斗中成長為引領未來的人。
每年畢業季,學生們都會動情地唱起《燕園情》:“我們今天東風桃李,用青春完成作業﹔我們明天巨木成林,讓中華震驚世界。”在這裡,他們接受到有特色的通識教育、扎實的專業教育、寬厚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的基礎教育。
秉持“愛國、民主、進步、科學”的優良傳統,近年來北大積極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舉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名師大講堂”,創辦“教授茶座”等品牌活動,推進全過程全方位全員育人。一次次改革探索,一次次突破現行體制機制。“德才均備、體魄健全、守正創新、引領未來”,是北大堅守的教育理念,而“戴維們”的成長成才,正是堅守的結果。
北大黨委書記郝平說,北大的教育是為國家和人類的未來奠基,應更具前瞻性,使學生不僅能適應迅速變化的時代,更有能力去解決中國和世界面臨的問題。
學術研究:瞄准世界前沿
“在新的時代,我們要與黨和國家重大戰略對標、與人民需求和期盼對標,要有建好‘世界上第一個北大’的自覺與自信。理工醫農等學科要牢記‘不在最前沿,就是落后’,緊緊盯住世界科技最前沿,布局和搶佔科學發展制高點,要在各項指標上繼續追趕並努力超越現有的世界一流大學。”北大第十三次黨代會發出了動員令。
動員令指明了方向,但教學和科研規律告訴我們不能急功近利。北大的學科特色是基礎科學研究,取得成果非一朝一夕之事,為此學校創造了相對寬鬆的環境,讓學者沉下心來做科研。
化學學院李彥教授課題組經過12年潛心研究,在單壁碳納米管手性可控生長研究上取得世界前沿性突破,被國際同行評價為碳納米管生長研究的一個裡程碑。數學科學學院宗傳明教授歷時23年,解開了一個古老的數學問題——希爾伯特的第十八個問題,被世界學者盛贊,對堆積覆蓋理論作出了巨大貢獻。
北大利用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使交叉學科研究成為學術增長點。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的謝曉亮、湯富酬和北大第三醫院喬杰共組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對人類單個卵細胞進行了高精度全基因組測序研究,此后又首次實現了對人類早期胚胎發育過程DNA甲基化調控機理的系統研究,獲益於這一技術的第一個嬰兒已經出生。這是交叉學科研究的力量。
在今年公布的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中,北大以41個學科入選,位居榜首。在最新的全球的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排名中,北大有21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這是北大學科的進步。
成績面前,北大提出要開辟新方向、新領域,在學術的“高原”筑起更多“高峰”,拓寬前沿科學布局,力爭基礎研究有更大突破,為創新型國家服務。
牢記重托:形成中國風格、北大學派
“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但會有第一個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南大等中國著名學府。我們要認真吸收世界上先進的辦學治學經驗,更要遵循教育規律,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3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大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仍在師生耳畔回響。這是對中國高校的期待,更是對北大的重托。
北大有信心,也有底氣承擔使命。
作為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國內史學、考古、哲學、新聞學、物理學、地質學等眾多學科的教學與研究肇始於北大,這裡是中國近現代學術的源頭。
這裡作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基地、中國共產黨最初活動基地,共和國先驅從這裡邁出了走向社會主義的第一步。現在,北大牽頭的《馬藏》編纂工程以及系列馬克思主義文獻研究和編輯工程全面展開,北大正在成為全世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學術中心。
這裡催生了眾多的社會科學成果,厲以寧的股份制理論、肖蔚雲的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和實踐、王鐵崖的國際法理論與實踐、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理論,在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探索實踐中發揮了作用,也在國際上發出了中國的學術聲音。
這裡的人文學科底蘊深厚,近年來李零、曹文軒、董強等北大學者頻獲國際榮譽,《儒藏》工程集中國和國際儒學之大成,《中華文明史》6種外文譯本走向海外……北大人文學科展示著中華文化魅力,砥礪推進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
立時代之潮頭,發思想之先聲。北大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進一步形成中國風格、北大學派,構建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實踐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正當其時。這是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力量,是北大百年學術積澱的水到渠成。
服務國家戰略:全面融入、主動對標
中國高校自誕生之日起,就肩負國家使命。北大更是始終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與國家發展同步而行。
北大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依據國家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的“兩個階段”戰略安排,要全面融入、主動對標,確定學校中長期規劃和遠景目標。北大提出,要融入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要在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中有更大的擔當和作為,要配合首都發展戰略,對接雄安新區建設,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面向全球,北大積極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2016年10月5日,連接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兩國首都的鐵路正式通車。這是非洲首條中國標准、由中國建設的電氣化鐵路,乘務員的服裝和車票都是中國樣式,在非洲大地又一次刮起了中國風。而埃塞俄比亞總統穆拉圖的中國情結,也被相關評論著重指出。穆拉圖總統曾在北大哲學系讀本科,在國政系攻讀博士學位。
今年10月11日,習近平主席給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首屆碩士畢業生回信,希望他們堅持學習、學以致用,行遠升高、積厚成器,努力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成為各自國家改革發展的領導者。希望他們珍惜同各位老師、同學、朋友在中國結下的情誼,書寫他們國家同中國友好合作新篇章,成為全球南南合作的踐行者。南南學院是按照習近平主席的倡議,由北大承建的,已經有來自16個亞非國家的26名新時代“遣唐使”學成歸國。他們是友誼的見証者,是中國智慧的受益者和傳播者。
北大把“區域與國別研究”列為重點發展的兩個前沿與交叉學科領域之一,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此外,北大承建了10所孔子學院和46個孔子課堂,成立了燕京學堂,還把北京論壇帶向海外。
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北大提出,到2035年國家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時,北大的辦學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將大幅躍升,居於世界一流大學前列﹔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時,北大將穩穩立於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引領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
北大的視野是面向全球、面向未來的,北大人的心已經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記者 王慶環 本報通訊員 湯繼強)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