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苏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2015年苏州食品、药品整体抽检情况。去年一年苏州餐桌上的安全是否过关?今年“吃货们”需要对哪些类别食品格外注意?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又有哪些集中问题?
□商报记者朱晓奕/文王志钰/制图
A
食品动态合格率98.83%
部分“辣条”成为问题食品
数据:根据时令、节日消费特点和往年舆情规律,结合食品安全“放心行动”等重点工作,2015年,我市共累计抽检监测食品及相关产品52541批次,动态合格率98.83%,覆盖农产品、肉及肉制品、水产品等二十八大类食品及相关产品。
而在查出的有不合格产品的类别中,餐饮具不合格率高居榜首,达到了7.36%;排名第二位的是食用菌及制品类,不合格率达3.27%;第三名是炒货坚果类,不合格率为2.54%。在食品抽检不合格率TOP8中,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方便食品类,不合格率2.24%;糕点及烘焙类,不合格率1.85%;淀粉及其制品类,不合格率1.81%;肉制品类,不合格率0.88%;饮料类,不合格率0.46%。
分析:2015年食品抽检动态率相较于2014年的98.13%有所提高,去年苏州市民餐桌上的安全主要集中在食品卫生、添加剂使用等问题上。比如大肠菌在餐具、肉制品中的出现,主要可能是生产、加工环节产生了污染,市民使用或吃了相关产品后有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炒货坚果类查出的问题可能与原料质量、存放条件有关。
方便食品类食品中发现的超标添加的甜味剂、色素等,主要“中招”的是学校门口出售的各种零食,尤其是去年广为流传的“辣条”。因此,食品监督部门提醒青少年儿童,特别是中小学生,尽量不吃或少吃不健康食品,放学时看到学校门口无证无照经营的小摊,不要嘴馋,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自制的面制品中铝超标”、“粉皮中检出铝超标”,市食品监管部门表示,少量铝不会导致市民急性中毒,但铝不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长期大量食用铝超标食品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比如导致脑神经受损、记忆力减退和骨质疏松等,因此未来相关部门将继续倡导使用无铝添加剂或使用传统的酵母发酵法生产加工面制品。
B
药品:不合格的一小半是中药饮片
数据:去年共抽检了1565批药品,38批不合格。其中,不合格中药饮片共有18批,占47.37%,经调查发现66.67%为外省生产的药品;不合格银杏叶制剂及提取物9批,占23.68%;假药6批,占所有不合格药品的15.79%;劣药5批,占所有不合格药品的13.16%,调查发现均为外地生产。
分析:中药饮片不合格项目有性状不合格、水分和灰分不合格、含量不合格及重金属超标等,也有染色和二氧化硫含量残留量超标;劣药不合格项目主要为含量测定、含量均匀度、微生物限度及水分。
而银杏叶制剂则是指使用银杏叶提取物制备的中药制剂,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检测后发现,提取物活性成分有改变,或者是提取了对人体不利的物质,再或者破坏了有效成分,那药物的疗效肯定会受到影响。
C
保健品:非法添加壮 阳类药物成分最多发
数据:对一些渠道不正规或疑似问题产品,抽检了47批,有22批不合格,其中非法添加壮阳类药物成分占77.3%、非法添加抗风湿类药物成分的占22.7%。
分析:去年针对保健品的抽检,主要重点突出了一些有减肥、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以及辅助降血糖、降血脂和降血压等宣传功效的产品,检测的项目为是否在其中非法添加了药品。
尽管在对有合法批文、合法购进渠道的两个专项75批产品进行现场快检或按产品注册标准进行全检时100%合格,但再对一些渠道不正规或疑似问题产品进行抽检时47批有22批不合格,其中17批非法添加壮阳类药物成分、5批非法添加抗风湿类药物成分,均为省外生产。
D
医疗器械:外部标识不合格、少随机文件问题较大
数据:去年医疗器械共抽检172批,不合格产品中,外部标识不合格、少随机文件等非安全性指标占总数的42.86%。
分析:除了外部标识不合格、少随机文件等非安全性指标有问题外,手术显微镜的总放大率误差、金属接骨螺钉的最大断裂扭转角和最大扭矩、电子针疗仪控制器的操作部件、一次性使用输注泵的紫外吸收度、骨科器械包的硬度及防褥疮床垫的充气泵压力等项目也存在一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企业未严格按标准生产或未及时随着国家行业标准的改变修改标准。
E
化妆品:抽检全部合格
去年共抽检了38批化妆品,包括了经营环节进口防晒霜和面贴膜式面膜专项抽检15批;经营环节宣称祛痘、抗粉刺类产品,以及宣称祛斑、美白类产品专项抽检18批;市世乒赛专项抽检5批,均合格。
怎样才能守住舌尖上的安全?
年关将至,市食药监局提醒市民,食品安全需要从购买、烹饪、食用等多方面来当心。具体来说:
1.选择购买感官正常的食品及原料,特别要观察食物是否在保质期内、生产日期是否有效。
2.购买熟食或需冷藏的食物时要注意其储运条件应符合产品标示要求;食品需在烧熟煮透后室温下两小时内食用。
3.不宜一次采购过多食物,以免因储存方式不当、储存时间过长等造成食品过期或腐败变质。
4.家庭烹制大量食物特别是烹调用具不足时,应把切配、盛放食品的刀板和餐具生熟分开。
5.尽量不要食用新奇、野味等不常食用或从未食用过的食物以及易过敏食物。
6.不要采摘、购买、食用有关部门明令禁止、来历不明的食物,以免发生食物中毒。
7.购买食品和外出就餐应选择证照齐备的食品经营单位,并索要正规发票或收据。一旦食用出现不适,请尽快就医,保留病历卡、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并与食品经营单位联系。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