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社会动态 正文

绍兴:动态表演让“藏在深闺”的非遗项目受市民追捧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8-07-08 10:09

  7月5日,农历五月廿二,是传统曹娥庙会的最后一天。毗邻曹娥庙的上虞孝德文化广场,2018年“越风物·越有戏”绍兴市非遗集市开幕式暨上虞非遗精品展演开场。出乎主办方意料的是,高冷的非遗项目受到万余名市民追捧,一天的展示活动结束后,非遗集市展中不少摊位的展品所剩无几。

  展会如此火爆,让主办方连呼“好有成就感”。而主要原因则是,不少“藏在深闺”的非遗项目与寻常百姓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7月5日的上虞孝德文化广场,分成两大区域,“越风物·越有戏”绍兴市非遗集市,共有40个展位,非遗项目业态丰富,产品多样。会稽菖蒲盆景制作技艺、竹刻、棕编、戏剧脸谱、金石传拓、竹编、棕编、珍珠串缀、同山烧酿制技艺、刀画、越窑青瓷……囊括了全市6个区、县(市)的特色非遗产业化项目。

  7岁的魏梦晨在妈妈的带领下,一个展位一个展位参观,她最喜欢的是戏剧脸谱的制作工艺,“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今天近距离观看,真实。”梦晨妈妈告诉记者,传统文化需要代代传承,这样的集市很有意义。

  在越绣展位前,吕和佳身着旗袍,指捏绣针,飞针走线展示越绣技艺,吸引市民前来围观。“这手艺我外婆在世时曾经见到过的,在这么喧嚣的地方,你是如何做到静心刺绣的?”吕和佳被这一提问逗乐了,“静,唯有静心,才能做好一件事。”齐针、套针、打籽针、盘金绣、包绣、雕绣……刺绣的技法,数不胜数。市民们对越绣元素的针线包、绑包带、小领带、腕带等爱不释手,特别是越绣旗袍,更是吸引了无数目光。

  67岁的市级剪纸非遗传承人胡大龙告诉记者,不到两个小时,他用数晚精心剪出的200只小狗图案,被观众一抢而空。“想不到冷门的剪纸能有这么多人喜欢,让我始料不及。”胡大龙是位退休教师,剪纸已有数十个年头。因为痴迷剪纸,也为了让剪纸这一非遗项目传承下去,他在上虞区文化馆、社区街道以及老年大学免费教学,学生近百名。

  非遗集市的另一个区域为上虞非遗精品展演现场。上虞长塘镇民间吹打队带来《新年欢》,省级桌凳农具花非遗传承人刘雪炎率众弟子表演《桌凳农具花》,哑目连传承人高伟海和娄素芬这一“夫妻档”表演《观音升台》,小越蚌舞和曹娥形意拳带有浓烈上虞风情……8个精品展演项目让观众大饱眼福,台下不时响起阵阵喝彩声,众多摄影爱好者则是“咔咔咔”拍个不停。

  “传统的曹娥庙会举办多年,庙会期间,各地商贾云集,民间音舞荟萃,在周边县市的老百姓中影响很广。去年底,我们围绕曹娥庙会的时间节点,准备策划恢复一些民俗文化活动。”上虞区文化馆馆长、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杜留阳告诉记者。

  今年年初,听说绍兴市准备举办非遗集市,上虞方面主动承揽。经过精心准备,邀请了全市范围内40个非遗精品项目、产业团队,并精心组织了上虞8个非遗精品展演节目,踩着曹娥庙会最后一天这一时间节点推出。以静态展示和动态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将全市这么多非遗项目进行集中展示。

  杜留阳说,非遗集市的举办旨在传承和弘扬非遗,呼吁社会大众更加关注非遗保护事业,重视地方传统文化。

  非遗的生命力在走进生活

  2018年“越风物·越有戏”全市非遗集市在上虞举行,现场热闹非凡,让主办方连呼“好有成就感”。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只是民俗、技艺,而是千百年来日常生活的结晶,蕴藏着对生命与世界的思考,给人“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感受。

  然而,非遗既已是“遗产”,证明其与现代生活还有距离。如何缩小这个距离,正是应该着力之处。其中关键,在于活化演示。让它走进百姓、走进时尚、走进设计,最后,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这个过程,就是“活化”。

  而举办全市非遗集市,不失为一种活化的好办法。

  当然,在现实中,有关部门还要深入探索非遗与商业的对接,激活非遗的商业价值。譬如,让越绣成为旗袍上的美丽点缀,让竹编进入桌椅灯具,成为时尚用品,唯有让非遗不仅仅是“遗产”,而在日常中绽放光芒,这才是最好的保护。(绍兴日报 杜静静)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