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繁荣的云南文化大步“走出去”,得益于云南省多年来坚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对新型文化业态的大力培育。组织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数字图书馆(文化馆)推广等惠民工程,打造了“大家乐”文化广场活动、“建设者之歌”——云南省农民工文化节、群众文化活动“彩云奖”、“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送戏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省公共文化体系不断健全与完善,云南文化更加自信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激情演绎全新经典与辉煌。
关键词:电影;服务体系;演出;舞蹈;改革开放;本土;群众文化;云南省杂技团;舞剧;杨丽萍
作者简介:
10月11日晚,杨丽萍新作现代舞剧《春之祭》在昆明举行全球首演,满场观众以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着对这部“云南制造”作品的由衷喜爱。《春之祭》首演之后,当月赴上海国际艺术节成功演出,并在伦敦、爱丁堡、墨尔本等城市展开国际巡演。云南舞蹈魅力在世界舞台再次绽放异彩。
以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及其团队为代表,越来越多的云南文艺作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充满自信地用中国文化与世界对话,让世界聆听“云南的响声”。
繁荣的云南文化大步“走出去”,得益于云南省多年来坚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对新型文化业态的大力培育。
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利民
今年5月,由原云南省文化厅与上海创图科技公司联手打造的“互联网+文化”服务云平台“文化云南云”正式上线。截至11月2日,该平台共整合省级及全省16个州市文化馆、博物馆等场馆共计1120所,采集和发布信息12000余条,平台注册用户数9.6万余人,推广覆盖人群98万人次,同时进一步加强线上线下互动,用优质资源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在万物互联的当下,“文化云南云”是云南省利用“互联网+文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一次成功尝试。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端菜”转为由老百姓“点菜”,真正了解百姓需求,为群众送上满意的文化大餐。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边疆、民族、山区、贫困的省情,为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推进与覆盖带来制约。如何破解难题,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省城乡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明显改善,服务效能和水平不断提高。
在多项政策支持下,全省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空间场地和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向社会公众免费;各地充分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财政一事一议奖补、扶贫开发等资源,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与此同时,围绕标准化、数字化、社会化、均等化、多元化和制度化6个标准,基本建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将精神食粮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每一个角落。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