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社会动态 正文

养老金连续第十五年上调无虞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9-01-10 06:29

9ca22c9ef81e4e6a8c4894c74e89bce2.jpg

  陈永杰(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副教授)

  进入2019年,很多退休职工心里最惦记的事情,恐怕就是退休金的待遇标准能否像过去一样继续上涨?尽管部分地区的调整通知已经发出,并且媒体上也报道了好几位有官方背景的专家的解读,但大多数老人仍然要“眼见为实”,否则未能安心。 (原标题:养老金连续第十五年上调无虞 御险功能尚需完善)

  从社会保险的基本原理看,已经连续上调了14年的养老金,继续上调是应有之义。这当中有符合人民群体期望的政治考量,也有调整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在原因。原理上看,养老金要起到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目的,要确保其相对于工资水平的比例稳定。目前我国各地职工退休保险替代率已提到65%或以上,这个比例的分子是养老金的数额,分母是职工工资水平,要保持比例稳定,分母增加的同时分子必须上涨。14年来的持续上升,目的之一就是要形成指数化上涨的机制。尽管今年的上调比例应不会超过2018年,但如不少专家在元旦前指出的那样,上升5%左右是可以预期的。

  应该承认的是,社会上对养老金能否持续上调的担忧并非毫无现实基础,这当中有两个直接因素,一是来年的财政收支情况,二是参差的各地社保结余现状。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渐变化,如何在现有预算结构下更有效率地安排各类支出,是地方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使得部分人会担心,地方决策者是否会认为给养老金涨的钱属于“可花可不花”?这种看法明显是不了解社会保险筹资方式:社保的收支独立于一般性财政预算,跟财政是两盘账,财政紧张原理上并不影响社保的发放。不过,在社保缴费收入不足以发放当期待遇支出的地方,如何确保退休职工的权益得到保护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这种“收不抵支”的情况,根据官方统计数字,近两三年来正在东北和华北几个省份陆续出现。

  我国在社会保险方面的改革,主要有两个措施来应对这种困局,一是央地政府动用财政资金填补缺口,从机制上这种措施的性质多为临时性,二是提高社保的统筹层次,相比起前者,这是比较长效的机制。例如省级统筹,就是在同一个省内,把有结余的城市的经费调剂到去经费不足的城市,这个机制已经在很多省实现。类似地,未来如果能做到全国统筹,东南沿海省份的结余就可以用来补足东北和华北的不足。

  不过,全国统筹还未全面推行,多少与这个机制本身存在着一定问题有关。对于经费不足的“穷省”,如果它们知道遇到困难时会有中央财政帮忙,也会有“富省”出手相助,亦即不必为发不出养老金承担责任的话,那么未来它们在征缴方面还能否严格执行?另一个角度看,所谓的“富省”其实也都是较为严格执行征缴的省市,如果它们知道“多收了三五斗”,要分给其它“穷省”,它们征缴的激励又何在?例如,日前厦门税务就发布了“继续执行社保费减负政策的通知”,把单位与个人的缴费水平都大幅调低。

  在这里不妨延伸一下,坊间关于社保征缴的讨论,过去半年以来都是围绕着是否由税务部门代征这个话题,但事实上,这并不是问题的症结。因为现实是,地方政府的绩效主要看其地方的经济增长指标,而社保缴费对于企业与职工实质上与税收无异,减少缴费因此相当于减税,原理上能起促进增长之效。即使换了税务部门代征,地方的税局也不可能完全不考虑地方的经济增长指标变化。从政府间竞争的角度看,除非对地方一把手的绩效考核及晋升评价能与经济表现脱钩,否则社保缴费仍然是最有可能被拿来开刀的一个领域。

  但话得说回来,社会保障对于个人就是平滑消费,对于整个社会就是积谷防饥。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财政紧张的结构下,社会保障“挺身而出”也算合理。在2019年,不但养老金应该继续上调,更应该扩大覆盖面的是失业保险,尤其是对于中小型企业的职工。只是,必须记得账总得还,过了这一阵,暂时下调的缴费比例得调回来,保证整个机制可长期运作。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