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社会动态 正文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六种常见错误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9-01-17 03:24

内容摘要:因为他仅仅通过观测人的个性等微观层次的证据,就试图解释社会发展等宏观层次的过程,或者说,来自个人这一分析单位的证据被用来解释社会作为分析单位的宏观过程。“层次谬误”“层次谬误”又称“生态谬误”(ecological fallacy)、“区群谬误”或“体系错误”。例如,在以城市为分析单位调查犯罪现象时,研究者发现,流动人口多的城市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的城市,呈现“城市的流动人口越多,城市的犯罪率就越高”的趋势。因为他的调查资料是以城市(分析单位是社区)为单位搜集的,所得出的也只是有关城市的结论,而不能是有关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分析单位是群体)的结论。

关键词:流动人口;分析;证据;谬误;观察;群体;社会科学研究;盲人;光环;解释

作者简介:

  社会科学研究是探索社会世界问题答案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每一步都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否则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社会科学研究要避免可能的错误,就要对可能出错的步骤或环节有清醒的认识。社会科学研究可能会出现六种常见的错误。

  “简化论” “简化论”(reductionism)指的是研究者用个体层次数据或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研究者用比较低的分析单位来进行测量,而得出有关比较高的(或集群的)分析单位的结论。或者说,研究者收集了有关个人是如何行动的资料,但却得出有关宏观层次的单位是如何运行的结论。

  “简化伦”是使用不恰当的分析单位所造成的后果。然而,研究问题的分析单位并不总是清楚的。例如,某个研究者认为,人的个性是社会发展的原因,因此如果一个国家中的个人具有获得重要成就的个性,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发展。于是,他到世界各地去测量少数人的个性。最后,他宣称发现了第三世界贫穷的原因。实际上,他犯了“简化论”的错误。因为他仅仅通过观测人的个性等微观层次的证据,就试图解释社会发展等宏观层次的过程,或者说,来自个人这一分析单位的证据被用来解释社会作为分析单位的宏观过程。他忽视了其他的宏观因素,例如自然资源的缺乏、殖民主义的统治、接连不断的战争、落后的教育与技术、数以万计的饥民等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导致“简化论”的根本原因是,社会调查比较容易获得有关个人的具体资料,而宏观层次单位的运行往往比较抽象和模糊。

  “过度概括” “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通常是指把在一定范围内收集到的有效证据推广到有效范围之外。实际上,有限概括才是比较合适的做法。在某些情况下,少量的证据可以解释某个较大的情形,问题是人们在进行概括时,所做的推论超出了证据的有效范围。世界上有许多人、事、物,人们其实所知甚少,甚至毫无所知,所以从这些略有所知的事物中进行概括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举例来说,多年来,某人所认识的5位盲人全都非常友善。但这就可以推论所有的盲人都友善吗?某人所接触的5位盲人可以充分地代表所有的盲人吗?

  “层次谬误” “层次谬误”又称“生态谬误”(ecological fallacy)、“区群谬误”或“体系错误”。这与上面所提到的“简化论”正好相反,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研究的是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而用另一种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或者说,研究者在一个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上收集资料,而在一个较小的或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上来下结论。比如,某位研究者搜集有关大集群(例如城市、公司或工厂)的数据,却从这些数据中抽出有关个人行为的结论,他就犯了“层次谬误”。例如,在以城市为分析单位调查犯罪现象时,研究者发现,流动人口多的城市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的城市,呈现“城市的流动人口越多,城市的犯罪率就越高”的趋势。如果研究者根据这个现象得出结论说“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的犯罪率高”,那么,他就犯了层次谬误。因为他的调查资料是以城市(分析单位是社区)为单位搜集的,所得出的也只是有关城市的结论,而不能是有关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分析单位是群体)的结论。如果要得出有关群体的结论,或者说要用群体的特征来解释犯罪率,那么,即应该用群体作为分析单位来进行调查,收集有关群体的资料。

  “层次谬误”的错误根源在于:仅仅根据对群体的观察就对个人作出结论。尽管通过对各个变量的观察所得到的模式是真实的,但问题在于,对造成该模式的原因做出不正确的假设,即用关于个体的假设来说明群体。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