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际动态 正文

复旦管院:动态竞争国际论坛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7-07-09 22:37

陈明哲教授通过与观众互动问答的方式生动阐述了动态竞争理论

陈明哲教授通过与观众互动问答的方式生动阐述了动态竞争理论

  6月13日,第三届动态竞争国际论坛在我院举行,本次论坛以“动态竞争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为题,邀请了我院特聘教授、动态竞争理论的创始人陈明哲教授及来自新加坡、香港及海峡两岸十余位学者和企业家齐聚一堂,共话动态竞争理论的前沿问题及实践经验。我校林尚立副校长在论坛的开幕式上致辞,我院陆雄文院长、薛求知副院长参加了论坛,并与嘉宾进行了交流。

  从动态竞争看“东风能否西渐”

  薛求知副院长主持了论坛开幕式,他首先介绍了与会嘉宾、动态竞争理论及该国际论坛的前两次年会情况。随后林尚立副校长在开幕式的致辞中对各位嘉宾莅临复旦(微博)大学表示了热烈欢迎,并期待嘉宾们在论坛上有更为精彩的研讨和分享。

  作为本次论坛的首位发言嘉宾,陈明哲教授别开生面地举行了一场问答式的互动演讲。陈教授在发言中表示,自己服膺中国传统文化,激赏《论语》中孔子对门弟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对话式教学,故而在演讲全程中他尽量与在场的学者、企业家、师生们广泛互动,鼓励他们自己诠释“动态竞争”、“可持续发展”、“学习”等概念,并现场交流他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在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观念大混乱、人群大分化的世界如何将世界变得更少,正是他所追求的“精一”,而这也是出自《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历圣相传之心诀。在他看来,这一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精炼出来的十六字心诀最好地描述了我们现在面临的境况——人心惟危,而应对之方仍是执道心而精一不息,他由此悟出了我们的传统智慧中能够妙接于西方管理理论之最为核心的“人本管理”理念。陈教授任教过马里兰大学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华顿商学院和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一直处于西方主流学术圈的管理文化中,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深切感受到东方文化的殊胜和它的包容,这是他这些年思考管理理论的出发点和智慧源泉,而“动态平衡理论”的精髓亦出乎此。

  陈明哲教授在和听众的启发式问答中,由简入难,从“我们为什么来这儿”、“为什么我们关心这件事”、“我们知道多少”等问题顺势启发听众关于学习、人生的终级思考。他表示,“学生”之“学”,非“知识”之谓也,学为人之道,学生生不息之道之谓也。子贡解释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只用了“忠恕”二字精妙概括,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这两个字将为人处世之学问道尽。随后他又针对现场听众的反馈启发大家思考,既然竞争已然是动态的,为什么还在竞争之前加上“动态”一词?并由“中国有没有百年老店”之问,启发听者思考什么是企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企业是“搏一时”还是“争千秋”?由此逐渐将讨论的话题引导到“动态竞争理论”的概念层面,引导听众思考“动态竞争”和“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在征求几位对话嘉宾的回答后,陈教授顺势总结道,动态竞争要求企业的管理应当在操作上随时调整,而其核心的价值观、理念则可以历久弥新,并引用余秋雨先生的话“江水九折,终将东流”来概述他对这二者关系的看法。

  在陈教授演讲中一个频繁自我发问的问题就是“西风可以东渐,东风能否西渐?”他分析道,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富有鲜活的生活智慧和人生哲学,西方的社会科学则以方法论、框架和分析思维见长,将二者的优长在管理理论上结合是他的尝试,而“动态竞争理论”则展示了他的这种“文化双荣”理念(ambicultural perspective)。所以陈教授强调他不从种族的意义来看“Chinese”一词,而是从文化的视角将其当成一种思维方式、一个智慧选项,更不排斥从血统上不属于“Chinese”的西方人。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西方领导东方”慢慢过渡到了“西方遭遇东方”的现代世界,“文化双荣”显得愈发重要,从而也使得一种真正具有全球视野的管理模式得以被展望。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文化--策略--执行”三环链,并提出“专注-坚持-智慧”三元应对结构,冀以解决人-我和,内-外衡的问题。陈教授温文儒雅,有谦谦君子之风,在导出理论核心的整个讲演过程中既循循善诱,又妙语如珠、游刃有余,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从理论到实践的“动态竞争”

  随后,我院苏勇教授做了题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东方管理视角下的动态竞争”的发言,从当今时代的企业竞争思维、东方管理视角下的动态竞争、动态竞争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三个向度,苏教授广泛援引《孙子兵法》和《荀子》、《中庸》等书中的语句来诠释和拓深“动态竞争理论”,指出“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企业发展的最高境界,“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荀子·五蠹》),企业家必须因利而制权,因敌而变化,时时注重学习,以创新来提升竞争能力,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真正使企业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中做到可持续发展。

  苏勇教授(中)与我院四位EMBA学生及校友苏州国发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陆群勇先生、春和集团总裁江强先生、嘉凯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任首席营销官袁可可女士、英之龙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雷勇先生进行了对话

  上午的主题发言之后,苏勇教授还与我院四位EMBA学生及校友春和集团总裁江强先生、嘉凯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任首席营销官袁可可女士、苏州国发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陆群勇先生、英之龙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雷勇先生进行了对话。四位嘉宾根据自己企业管理的实践,分别介绍了对“动态竞争理论”的体会;其后嘉宾们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又通过自己公司的管理案例与现场听众分享了动态竞争的运用和意义,并回答了包括“面临可预测与不可预测环境和对手时,在各自的商品领域该如何应对及如何应对很让人头疼的‘价格战’”等诸多问题。

  下午的论坛在项保华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的许德音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吕文珍教授、我院张诚教授先后发言。许德音教授就“外资企业密度对中资企业的影响”展开了研究。据其介绍,研究这个题目的初衷是鉴于当前一个显著的现象:即外资企业的总数对中资企业的个数、存亡产生了威胁。许教授从组织生态学的视角、密度依赖路径的方法来重新探讨这个问题,在理论模型和经验数据支撑下,他得出了外资企业对中资企业的实际影响呈现U型曲线的结论,即初始阶段,即改革开放初期外企密度的增加有助于增加本土企业群体的生存能力,提高了本土企业的生存率;但到了一定时段,则转呈相反的负作用趋势,外企的大量进入反而使得本土企业的死亡率升高。评论人企业管理系的曾成桦博士指出许德音教授严谨的学术实证研究,恰可与企业家的心得相互印证。

  吕文珍教授则关注合资企业死亡率却高居不下的现象。吕教授将“资源”划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前者如设备、资本等可见的资源,往往有产权保护,难于为合作方企业占为己有;后者如品牌、技术、管理经验等,没有产权保护,合作方企业容易通过学习而占为己有。经过实证研究,她最终得出合资企业的双方,如果有形资产差异大,则有利于合作的长久;如果无形资产差异大,则不利于合作的长久,即无形资产对于合资企业的快亡负有更主要的责任。评论人曾成桦博士指出该论文的实证数据虽然来自对日本企业的研究,但对中方企业也很有启示。

  我院的张诚教授以“互联网市场中的技术产品竞争扩散:基于动态竞争和顾客参与视角”为题,应用“动态竞争理论”于互联网技术产品领域的专门研究,提出了谁是竞争行为的参与者?张教授指出在web2.0时代,除了企业方,似乎消费者也该有一席之地。社会化媒体改变了顾客接受、组织、生产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和方法,消费者不仅仅是消费产品,他们可以参与更多。他通过具体企业动态竞争的实证研究表明,竞争强度、竞争差异度、竞争集中度、竞争灵敏度显著影响用户对技术产品的使用行为。其评论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陈威如教授补充说,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比竞争对手据有优势,但在竞争灵敏度等等方面却明显败下阵来,使得自身不敌对手的现象值得大家思考。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在我院特聘教授、加拿大莱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鲍勇剑博士主持的下,来自IBM(微博) Growth Markets副总裁John Gallagher先生以及联合利华北亚区副总裁曾锡文先生分享了各自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John Gallagher先生以诸多小案例指出IBM公司的价值理念是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永远保持对公司和世界至关重要的创新,及人际关系中维持信任和个人责任,并从企业的“穿孔卡片数据处理设备”、磁带存储到System/360等说明始终不停的创新步伐,使得公司至今仍然保持着拥有全世界最多专利的地位。他还介绍了公司未来十年的核心发展战略——“智慧的地球”(Smart plantet),同时详细说明了该战略在中国区的五年实施计划。

  联合利华北亚区副总裁曾锡文先生以其所在公司为例的“可持续管理——企业新环境管理策略”报告中指出,联合利华是全球最大的快消公司,每天与20亿消费者沟通,他们的目标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现在世界上正面临着巨大挑战——来自环境、健康、社会分化等等,而个人和家庭也直接感受到了了诸多威胁,例如食品安全、空气污染等,使得可持续发展于消费者亦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名词,所以企业一直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公司成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先生播放了名为“制定发展战略——联合利华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片,揭示了该战略的诸多细节,随后又播放了其公司与中粮屯河在新疆开展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合作项目视频,指出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办法在工厂里解决,必须溯至原料的源头解决。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赢得消费者青睐,实现和客户共赢,能够促进新产品新品类的开发,有利于节约成本,有利于激励员工培养人才。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来说不仅是挑战,也是机会。

  共话“大学管理”的未来

  论坛的最后一个部分由陈明哲教授主持,台湾政治大学校长吴思华教授和我院陆雄文院长一同分享了关于今日大学管理的诸多思考。吴思华教授以“高教产业的动态竞合”为题,以其在政治大学的多年实践经验谈论了全球高校面临的竞争问题。目前,全球高校在优质生源、优秀教师、研究成果、学校排名等全方位陷入了激烈的竞争态势。探求其原因,吴校长指出这一方面是知识经济的自然逻辑,即教育产业化深刻影响了高校获取资源的方式,而知识产权化则形成了一条知识价值链;另一方面企业全球布局使得人才全球募集形成了品质讯号这一可辨识的记号作为现今人才的标准;大学之间的竞争关系让学校以绩效为主,追求卓越,提升资源组合的效率,造成了“学术资本主义”。吴教授指出,大学同时亦当有合作关系,以大学城、大学联盟、区域创新系统、跨国研究合作来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尊重差异、丰富学术机构灵魂的“学术人文主义”,让学生在多元丰富的大学校园里具有国际视野与认可,教师以学术理想安身立命,让我们的学术研究具独特性的学术观点和更加关怀在地议题,让我们的大学能形成以中文为主的华人学术系统,形塑新典范,引领未来。

  陆雄文院长对此亦深有共鸣,并指出大学是为人类文明创造知识、传承知识的最后堡垒,它不是私人机构,不从属于任何组织和个人,甚至包括国家,正因此大学不应该追求盈利,也不应该像私人机构那样去经营。当然,政府、组织、个人都可以是大学的相关者,但不能以监管的身份干涉大学的独立与自由。只是由于缺乏资源,大学被迫走上了“学术资本主义”道路,被迫与政治使命相结合,造成了现在大学的迷失、错配和种种乱象,这侵害了大学为社会提供理性之光的神圣使命。陆院长指出,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以“学术人文主义”为本、以“学术资本主义”为工具,当是一条正路,这样作为百年老店的“大学”才真正有未来。

  在整场论坛的闭幕式上,主持人苏勇教授宣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将承办第四届动态竞争国际论坛,清华经管学院党委书记杨斌表示非常幸运能承办第四届国际论坛,并欢迎大家到清华参加2013年9月的论坛。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