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哥带您继续跟进
“国际军事比赛-2018”
最新消息
“空降排”项目中国空降兵在普斯科夫“沙邦诺沃”空降场首次跳伞训练
院校学员首次出击“军械能手”项目
“野战炊事”项目中国炊事员在莫斯科郊外点起“袅袅炊烟”
防化尖兵异国赛场铸造“安全环境”
“修理营”项目官兵风雨无阻紧张备战
NO.1
“空降排”项目
中国空降兵首次跳伞训练
正在俄罗斯备战“空降排”项目的中国空降兵,在普斯科夫“沙邦诺沃”空降场,进行了到达俄罗斯后的首次跳伞训练。队员们的备战状态如何?央广记者李鹏带您一同走进中国空降兵的备战现场。
普斯科夫“沙邦诺沃”空降场位于俄罗斯第76空降师104团营区西北方向20公里处,这里地势平缓,土质松软,林木植被茂盛。这也是中国空降兵到达俄罗斯后,首次进入定点跳伞比赛场地。队员张金山刚刚乘坐米格-8直升机,从1200米高空跳伞着陆,今天他状态良好,直接跳中靶心。
跳伞教练余利彪手持风速测定仪,全程紧盯队员们的伞降状态,用对讲机及时和队员们进行沟通,帮助队员调整伞降状态。
所有队员着陆后,将背负不少于8公斤的战斗装具进行10公里的山地急行军。对于平均体重不足60公斤的中国队来说,8公斤的负重是个不小的考验。体能教练刘建坤第一次踏上10公里急行军比赛场地。
据了解,这次出国参赛的33名官兵中,25人是首次参赛,平均年龄不到24周岁,是所有参赛国家中最年轻的队伍。由于俄方规定,不能在比赛场地进行训练,总教练孙涛向俄方组织者详细了解比赛场地情况,为队员创造有利条件。
记者:李鹏
NO.2
“军械能手”项目
院校学员首次出击
7月26日,从莫斯科出发,搭乘俄罗斯民航飞机飞行一个多小时,记者来到了位于俄罗斯奔萨州的“军械能手项目”比赛场地。当地时间晚上9点,我们见到了风尘仆仆从训练场归来的参赛队员。
我军参赛代表队领队、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副校长程志勇介绍,“军械能手”项目共有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亚美尼亚等6个国家参赛,由俄罗斯奔萨市炮兵工程学院承办。项目共分为轻武器、榴弹炮、高射炮、火箭炮等4个修理班的单项赛和1个修理排的接力赛。继2016、2017年后,这是我军连续第3年参加这个项目的比赛,为加强与外军院校军事教学训练交流,今年我军首次派出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在校学员参赛。
谈起这次参赛初衷,程志勇认为,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队员要充分发挥备赛训练水平,与其它参赛队同台竞技,相互切磋,增强能力,扩充视野,充分发挥院校参赛辐射效应,让学员如同一粒粒种子,把参赛的经验播撒到陆军基层部队,带动更多官兵;二是教练员要认真做好参赛成果梳理,将外军武器装备抢修理念融入今后装备教学当中,提高院校教学水平,进一步增强我军武器装备战场抢修能力,服务陆军转型建设。
第一次使用俄式军备参赛,让“军械能手”项目参赛队员们面临不小的挑战。25名参赛人员7月20日到达俄罗斯奔萨炮兵工程学院后,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学习掌握比赛规则,检查保养武器装备、熟悉适应训练场地。“因为车辆的宽度、档位都与国内车辆不同,驾驶操纵杆差异很大,稍微有所偏差,高速通过8个障碍物时就会出差错被罚时。”牵引车驾驶员陈滋民说,今天完成最后一次高射炮牵引越障驾驶训练时,汗水就浸湿了迷彩服,但他还是追着俄方工作人员询问可不可以再跑一次。他说:“赛前适应性训练时间太宝贵了,一定要争分夺秒,尽快熟悉装备性能,提高训练成绩。”
被战友们称为“最强修理达人”的学员杨波是驾驶员出身,到学校学习的是防空火控系电站修理专业,而他此次要参加火箭炮和榴弹炮两个科目的分解、结合、射击,难度之大令人惊异。但他对即将到来的比赛充满信心:“我们要与时间赛跑,稳中求快,以最佳状态迎接比赛。”
本条消息来源:中国陆军
NO.3
“野战炊事”项目
中国炊事员在莫斯科郊外
点起“袅袅炊烟”
莫斯科当地时间7月25日,刚刚接收了俄罗斯装备的我军野战炊事项目参赛队,开始对比赛课目进行适应性训练。参赛队员在面包烤炉、炊事操作台、灶台前面紧锣密鼓地展开训练,牛肉切片、土豆去皮、添加佐料、细调火候……72平方米的操作间内,8名队员分工明确,默契配合,一时菜香弥漫。
野战炊事项目比赛是一项旨在检验参赛国野战条件下炊事保障能力的专业性赛事。目前共有包括中国、俄罗斯、以色列、埃及等12个国家报名参加,比上一届增加一倍。经过23日裁判委员会的决议,目前比赛共设置了轻武器射击、战斗体能、挖野战发烟灶、西餐制作、面包烤制和民族菜肴大师赛等6个课目。中国参赛队此次共有8名队员,其中包括3名女队员。
“今年的比赛挑战性很大,不仅参赛队伍数量增加一倍,参赛规则也有变更。接下来,我们需要尽快熟悉接收的俄罗斯装备,调整人员和装备状态,适应新环境。”野战炊事项目副领队彭靖说。
备赛过程中,参赛队员非常珍惜赛事主办方组织的装备操作示范演示。俄方讲解员边讲解边操作,中国参赛队员或用笔记记录,或用相机录制,详细记录俄方演示的比赛规范和操作规程,积极提问,和俄方讲解员沟通交流。
“装备适应十分顺利,这得益于我们赴俄前的充分准备,以及前几日的室内推演。”参赛队员孙英说,自19日抵达驻地开始,教练员和队员每天都要召开例会,详细学习研究比赛细则,对面包烤制和西餐制作流程一道一道进行理论模拟推演,并互相提问讲评,总结缺失遗漏,加深队员默契度。
射击训练中,队员们因地制宜,立足自身,想出很多妙招。参赛队员们在室内,利用从国内携带的模拟步枪和瞄准器材,采用缩靶缩距和负重瞄准的方式进行训练。当俄方组织到兵器室保养轻武器时,中国参赛队员也见缝插针进行练习。
本条消息来源:中国陆军
NO.4
防化尖兵异国赛场
铸造“安全环境”
7月25日,伏尔加河畔艳阳高照,微风习习。位于俄罗斯西部科斯特罗马州的佩索奇诺耶训练中心人头攒动、马达轰鸣。距离俄罗斯“国际军事比赛—2018”“安全环境”项目开赛只剩4天时间,中国参赛队首次进入比赛场地进行适应性训练,24名官兵多点位同步展开实装实训,抓紧点滴时间备战,为比赛作最后的冲刺。
据“安全环境”项目中国队领队、第74集团军某工化旅旅长张星辉介绍,该项目主要考察防化兵在全身防护条件下,驾驶防化侦察车辆通过复杂道路,遂行核生化侦察和洗消作业能力。其中,复杂道路上共设置了车辙桥、雷区、水障等11类车辆障碍,人员火力突击区设置了水障、云梯、铁丝网等14道人工障碍,中间穿插进行辐射侦察、化学侦察和洗消等防化作业。整个作业流程,既检验官兵智能、体能、技能,又考验车组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过弹坑、爬山丘、越水障……3700米的赛道上,一辆化学侦察车风驰电掣,卷起黄沙滚滚。
“蛇型弯道,通过,用时15秒42,比上一次快0.83秒。”场上,参赛队员们驾车快速越障,认真体会动作要领;场下,教练员则对每个车组的成绩严格卡表,时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单组赛共需通过30多道车辆障碍,每次越障哪怕快上1秒,总成绩就能提高30多秒,这很可能决定着比赛的胜负!”驾驶员张骞告诉记者,车辆障碍中,既有坑洼泥泞的弹坑、壕沟,又有凹凸不平的崖壁、混凝土梁,还有狭窄弯曲的雷区、限制杆通路,每个障碍的通过方法都不相同,而且,今年我军首次使用俄军防化侦察车参赛,其战技术性能和操作方法与国产装备差别较大,在国内训练的驾驶经验无法派上用场。
为了熟练掌握车辆越障动作要领,他们根据卡表成绩反复练习,逐个障碍过,逐个动作抠,形成“肌肉记忆”,确保在最终的比赛中,每个障碍用什么档位、车速、转向通过都成竹在胸,身体能条件反射般完成操作。
不仅是车辆越障,训练场上处处都在演绎生死时速。在辐射侦察作业区,车辆急停,计时开始:侦察员携带辐射侦察仪下车,战术跃进,对吉普车表面展开侦测,找出3个辐射源,贴上标识牌,返回登车,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停表,时间定格在29秒14;移动快速射击环节,9名参赛队员在相隔10多米的3个不同限定区域内,对5至40米不同距离的3组6个遮蔽目标进行射击,用时不到15秒……
并驾齐驱、逆袭超车、弯道漂移……一幕幕精彩的速度与激情在赛场不断上演,然而,精彩的背后,是对参赛队员身心极限的一次又一次挑战。
从看台远观,防化侦察车快速平稳地通过每个障碍,实际上,车速已超过理论最高时速80km/h,坐在车内,身体时而跟随车辆上下颠簸,悬在空中;时而在连续急转弯时左右摇摆,飘忽不定,未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第一次乘坐,不到5分钟便会感到头晕眼花、翻江倒海。久经沙场的队员们不仅要克服身心的不适感,还必须保持高度专注,时刻准备下车完成各种防化作业。
热,是参赛队员们必须克服的另一个重大难题。虽然盛夏的科斯特罗马州气温仅有20多度,然而,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毒面具,钻进空间狭小、密不透风的防化侦察车内,却是酷热难耐,不一会就会全身湿透,呼吸困难,每做一个动作都比平时困难数倍。
“每次到最后通过人员火力突击区,就是最艰难的时候。”谈起训练挑战,参赛队员王晓宾感受颇深,“那时身体已经到了极限,还要在全身防护条件下,人工通过水障、铁丝网、绳墙等14道障碍,只能靠意志力咬牙坚持,脑海里想着终点就在前面,胜利就在眼前,拼了!”
本条消息来源:中国陆军
NO.5
“修理营”项目
官兵风雨无阻紧张备战
“抓紧洗一下手,都过来吃点东西。”老班长王军向刚刚回营的官兵喊道。鄂木斯克当地时间7月26日21点, “国际军事比赛-2018”修理营野战技能比武中国参赛队的保障助教们回到营地,为了及时维护保养装备,他又一次错过了晚饭。
备战火力准备赛
保障组组长丛治中介绍:“修理营比赛考验的不仅是队员的军事体能和专业技能,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装备的技术性能,每天对车辆进行保养非常重要。”
加紧强化体能
据悉,今年是我军第3次参加修理营项目比赛,比赛共设置军事体育接力赛、火力准备赛、单车赛和混合接力赛4项内容,涉及体能、驾驶、射击和专工作业等80多个科目,动用轮式和履带多种类型装备,主要检验基层部队各修理分队战时伴随保障能力和后送修理能力。
抵达比赛地点后,经过安营调整,参赛队正式进入临赛备战阶段。但天公不作美,连续的阴雨天气给训练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了能够尽快熟悉场地状况和规则细节,参赛官兵披着雨衣到各处场地进行勘察,并协商俄方及时对比赛项目进行全程演示。雨过天晴,尽管场地中很多地方还很泥泞,但只要条件允许,训练就在争分多秒地进行。
履带装甲抢救车通过障碍
从早上6点到晚上21点,参赛队官兵每天辗转于各个比赛场地,经常因为各种因素错过吃饭时间,有时甚至直接带上单兵干粮,训练间隙在野外就餐,直至夜幕降临前才会回到营区。
队员冒雨勘查场地
当地气候变化较快,温差达到10度以上,有时阳光曝晒,有时又会突然下起雨,官兵的衣服经常被汗水和雨水浸湿,在烈日下晒出一道道盐渍。
保障助教不畏艰辛
参赛队员陈帅仲说:“到了国际赛场,面对陌生的人文环境和场地条件,每天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要想尽办法解决一切困难,最终战胜对手取得胜利。”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