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中国各地 正文

中国测绘新闻网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6-05-04 15:51

78-1.jpg

三月里的番红花。

提起加拿大,或许您会上牙打下牙情不自禁地哆嗦出一个字,“冷”。真的不怨您,因为加拿大和北极接壤啊!如果按照天文学所讲的当年的十二月至次年的三月算作冬季的话,或长或短这期间也是加拿大的冬季。那里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堪称世界一流。

但是您知道么,在加拿大的一些地方冬季绝不是想象得那么一概的单调白色。如在加拿大的东海岸边一个叫努瓦?斯笱沙((Nova Scotia)的省,一个面向大西洋的半岛,具有典型的海洋气候。来自大西洋的暖流和季风使它一年四季降水充沛。大大小小几百个淡水湖星罗棋布。与加拿大其它同纬度(约北纬45°)地区比较,它算是冬“暖”夏凉之辈。有时十二月里还能碧草如茵。由此人们期盼中的大雪覆盖的“白色圣诞节” 弄不好变成了“绿色”的。冬日里如果狂风暴雪和倾盆大雨接踵而来,不用大惊小怪。偶尔也有那二月绵绵细雨润无声的景致。三月里番红花贴着地皮绽放,洋水仙和郁金香也相继破土而出。一幅春意融融的画卷。因此,要是单单用一个“冷”字和铺天盖地的“雪”来形容它的冬季,似乎有些委屈了它。

就像有人说,如果一个人曾经在2014年12月到2015年4月期间生活在 努瓦?斯笱沙省的任何地方,这个人便有了不菲的资本讲述它那个冬天的故事。

那是一个五十到六十年罕见的冬季。一般说一进入12月大地基本上冻。但那年已经临近圣诞节了,院里的草地还得再割一茬,不然有长荒的趋势。人人还是秋天的打扮。更甭提孩子们往年在这个时候经常戴的皮帽、皮手套了。哪儿用得着哇!圣诞节那天,12月25日省里各地气温纷纷拱破记录。而一个叫“绿树林”(Greenwood) 的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以18.5摄氏度的记录勇夺桂冠。暖且不论,那大雨真的是“瓢泼”,或者干脆“盆倾”。省会哈利法克斯(Halifax)地区和省东北角的悉尼(Sydney)地区展开了一场降雨量锦标赛。最后结果41.8毫米比43.0毫米,悉尼获胜。尽管与12月10日哈利法克斯地区的87.4毫米降雨量比相形见绌,别忘了这可是加拿大的圣诞节呀。一个加拿大资深气象专家说,这简直就是美国旧金山(San Francisco)湿润温和的冬季。是的,那是努瓦?斯笱沙省有史以来的最绿、最暖、最湿的“三连冠”圣诞节。

79-1.jpg

车道两边一人多高的“雪山”。

然而就在人们险些对冬季刮目相看时,老天爷变脸了。以哈利法克斯地区为例,气温从12月29日开始明显下降。到12月31日新年夜降到零下16.4摄氏度。当天白天最高温度也不过零下9.8摄氏度。与圣诞节的最高温度零上16.6摄氏度比,二者的绝对差值为26.4度。30多年不结冰的水域(咸水),如哈利法克斯市西北角的一弯海水(Northwest Arm)冰冻得咯噔咯噔的。有人估测大约有1.5英尺厚,相当于半米。什么概念?能在上面安全驾车呀!小时候常听老人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渐进的过程。而这半米的冰“速冻”,几乎没过程。有个多事的人还凿下一块冰尝了尝。怎么淡淡的,一点儿不像是海水结的冰。莫非这“速冻”把盐挤出去了? 

就这样临近中国马年的腊月,2015年找到了始发点。而且一发便脱了缰绳。1月2日,加拿大的国家环境局(Environment Canada)的气象部门向大西洋地区各个省发布了一则特殊的、“杂拌儿”气象预警。怎么个“杂拌儿”?请听好:邻居美国“送来”的雪、冰珠(Ice pellets)外带冻雨(Freezing rain)预期近日内会一股脑地从天而降。紧跟着的是来自北极的狂风,一口气没间歇地从1月7日直刮到1月8日。阵风每小时40到60公里。哈利法克斯在7日最低温度零下19.4摄氏度。而邻省,纽?布让兹维克(New Brunswick)的一个城市8日的低温达到零下31.2摄氏度。

80-1.jpg

开门见山。

80-2.jpg

我的战壕。

从一月底开始连三并四的暴风雪。那不叫下雪,因为下雪是从上到下,从天到地。真不知这雪是打哪儿来的,一味地从街的这端被超过100公里/小时的狂风呜呜呜地横刮到街的那端。要是没遮挡非刮到咱中国去不可。而且一场压一场,40、60、80厘米,130厘米……雪后打开房门,开门见“山”。一座座一人高的雪山把门口堵个严实。无论想上哪儿先得挖通道,我称它们“战壕”。把自己挖出去才能想别的事。

家家铲雪铲不赢,户户车道两旁的雪堆(Snow Banks)过头顶。我每回铲雪清车道,打通路都得在2-3个小时。光铲还不算,还得把雪扔过一人多高的雪堆,同时精打细算给扔下场雪留地儿。真锻炼啊,体力加脑力!铲着、扔着、算计着,突然觉得这活儿我似曾干过。在哪儿来着?对上中学时学农帮老农民扬场就使的是这个劲儿。

每年冬天居民和市政府都准备盐和沙子,必要时撒在铲过雪的地方用来化残余的雪以防冻冰。那个冬天最终盐断档,沙子告急。现从别处调运。大铲雪车在大大小小的公路上马不停蹄连轴转,听得出已经气喘吁吁。就连它们也往沟里掉,更何况平常的车子。尽管人们年年在雪天开车,年年照样追尾的追尾、打滑的打滑。平时能在很短时间内到位的救护车或者警车,几个小时开不到目的地。一个孕妇临产,多亏有人灵机一动找来大铲雪车在救护车前边推雪边开道。总算及时到医院,母子平安。

最遭埋怨的是气象预报员。这个冬天把他们搞懵了。预报15到20厘米的雪,结果下了45厘米的事常有。好在人们对20到30厘米的雪已司空见惯,而且无论怎么报、报什么都可以诠释为一个字“雪”,不是铺天盖地,就是劈头盖脸。任它去吧!人们对天气预报则不再苛求,一耳朵进,一耳朵出了。因此当二月里的一天预报省城哈利法克斯将有25厘米的降雪跟着30多毫米的暴雨时,人们都以为那预报是痴人说梦——怎么可能下雨!

实际上这次预报准确无误。上午当20-30厘米的雪过后,气温从零下上升到零上9摄氏度。大雪顷刻间切换到暴雨如注。雪被雨部分融化,部分浇得成了“冰激凌”。那画面!城里大街小巷除了“冰激凌”大游行,其它的一概寸步难行。遇到低洼处,这“冰激凌”便囤积成灾。911报警、求助电话此起彼伏,按下葫芦浮起瓢。更糟的是2-3小时后温度又跌到零下十几度,这个城市随之变成了个大冰坨。百年或千年不遇? 如何是好!

盐、沙子已成杯水车薪。雪铲(一般是硬塑料制成)何以撬开坚冰?又高又大的铲雪车呆在那里无用武之地。人们一时间犹如狗咬刺猬,何处下嘴?但还得说人是高级动物。对,集思广益。大家把能想到的工具都动员了出来:铁锹、稿、铁锤、钢钎。有人索性拉响了锯树的链锯,嗡嗡嗡用来锯冰。嗡嗡嗡,耳熟又陌生。因为这声音本只属于春、夏和秋啊。谁大冬天的对它起念头!

80-3.jpg

从外向里望是这样的。

我真怕大家听得累了,很想赶快“住嘴”。但“树欲静,风不止”。四月雪还在下,当然不像二、三月的那么肆虐。四月也绝没给人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到处白雪皑皑,气温比往常同期低2.5摄氏度。低温又加大或者延长了化雪的难度或时间。那年的四月哪有春天影?我坐在屋里,屋前的雪堆挡得我根本看不见自己家的院子,更甭提那压在近两米厚的雪堆下的番红花、洋水仙和郁金香了。如果它们一定要在原定的日子里见太阳、吐芬芳,那非得卯足劲长得两米以上高才行。

因为这抻长了的冬季一切都推迟了。大家都说这是“六十年不遇”,希望不但“空前”,而且“绝后”。但看得出人人心有余悸。所以家里没有吹雪机(Snow blower)的都计划着买一个。我也决定买。老早就到商店打探,告知10月才上货。可是一上货,就脱销。必须预定。一个店老板告诉我,十月,仅这一个月他的吹雪机卖出往常一年的数量。大家是真怕了。

更何况2015年的圣诞节与2014年的那个竟跟一对双胞胎似的,太像。“绿”得让人肝儿颤。然而我有了一个崭新的吹雪机壮胆,再加上十月买了机器后在朋友的指点下足足在院子里操作了一个来小时。除了没雪,其它均为实战演习。因此大有“天不怕地不怕”之感。另外,在2015年秋,我雇人沿着房子后门到车库修了一个大棚(Car port)。最起码不至于再被大雪封门。

可是2016年的冬来得竟是那么温柔、那么可人疼。10到30厘米的雪有数地下了几次。吹雪机还是能派上了用场。当然也下雨。几乎每次下雨后积雪荡然无存。绝没有什么流动的“冰激凌”和“大冰坨”堵心。也没有“开门见山”大雪封门的景儿。这似乎更接近人们印象里努瓦?斯笱沙的冬天。只是稍偏暖了点儿。淡水湖只结了薄冰。这不2月25日,还是那个叫“绿树林”的小镇,日高温17摄氏度。打破同日60年(1956年2月25日)的高温纪录13.6摄氏度。

81-1.jpg

曾经开门见山和挖“战壕”的地方。

二月的另一天,绵绵细雨润无声。雨后草地跟海绵似的软软地含着一汪水。灌木枝条上水珠晶莹剔透。珠番红花此时已经钻出地皮。尽管还没看到洋水仙和郁金香,但园子里的草莓伸展着老叶郁郁葱葱。细看叶子底下还有几朵去年绽开的草莓花。雪像个柔软的被子把它们呵护得如此之好。我就等着六月份采摘那红宝石般的草莓啦!

雨后空气湿度饱和,再加上没风,二月天竟大雾弥漫。这也属历史罕见——又一个冬天的新纪录!由此可见几乎每个冬天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为什么努瓦?斯笱沙一年四季都让人有兴奋点。今天,2016年闰二月的最后一天,最高温13摄氏度。太阳下温度计显示差一点儿30摄氏度。显然已孕育着草长莺飞的春天。

(中国测绘2016年第2期)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