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老人送进养老机构,支付一段时间的费用之后,就不管不问了,这样的子女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甩老族”。
前段时间,外地一些养老机构发生多起“甩老”事件,老人家属无一例外都是欠费玩失踪,养老机构又不能把老人赶出去,只能贴钱照顾。
其实像这样的“甩老族”在郑州也有,而一些民营养老机构本身运营就困难,在遭遇这些违背诚信的“甩老”行为之后,不仅维权困难,经营更是雪上加霜。
【现象】 各地“甩老族”频现
养老院原本是让老人安享晚年的地方,然而一些不孝顺的子女却将养老院当作遗弃老人、甩掉包袱的场所。
据媒体报道,2014年,失去自理能力的南京市民陈阿姨,被大儿子送到了南京一家养老护理院,一直以来都是由大儿子负责照顾,并支付费用。
去年,大儿子因病去世,照顾老人的责任就落到了小儿子的身上,然而小儿子来过几次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
老人欠下了近两万元的费用,当护理院想联系老人小儿子时发现,他不仅更换了联系方式,而且之前的住房也已经无人居住。
无独有偶,88岁的张阿姨在乌鲁木齐爱民老年公寓已经住了十多年,她已经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除了每月将费用打过来,儿女很少来看望她。
多年来,逢年过节老人都不回家跟儿女住,她说:“这里比家里好,关心她的人很多。”
这些将老人送入养老院后,不管不问的子女被称为“甩老族”,在各地养老院这样的子女并不少。
【落地】 “甩老”现象郑州并不少见
其实,不只是在外地,河南商报《咱爸咱妈》记者走访发现,在郑州,几乎每家养老机构都曾遭遇过“甩老”的子女。
郑州颐和老年公寓负责人王飞记忆最深刻的是几年前遇到的一起“甩老”事件。
一名开着轿车的年轻人来到颐和老年公寓,称因为自己平时生意忙无法照料老人,想将老人安排在这里。这名年轻人交了1400元钱,签订托养服务协议书后便离开了,直到老人去世,再也没有出现过。公寓曾拨打过年轻人留下的两个手机号码,均联系不上;到留下的住址查询,被告知无此业主。
记者了解到,在郑州市部分养老院或老年公寓,像这样“甩老”的情况,或与家人失去联系的,并不少见。
“郑州市的养老院大多是民营的,本来运营都很艰难,这样的‘甩老’行为给养老院造成了更大的经济和人力负担,让我们苦不堪言。”郑州西三环一家养老院负责人郭先生说。
王飞说,这个事件发生后,郑州11家养老院曾召开过会议,想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最后大家都没有找到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