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吕梁山区、罗霄山区、武陵山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的地方通过成立扶贫造林合作社,带动村民植绿增收;有的地方将村民整体搬出自然灾害频发的深山,并借助发展生态产业实现脱贫致富;有的地方利用自然禀赋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这一处处变化,正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不断奋进、脱贫攻坚的缩影。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即日起,本版推出“生态扶贫见成效”系列报道,关注这些地区实施生态扶贫的生动实践。
一场雪后,白天穿国道入山西吕梁市岚县,背阴处的冰亮晃晃反射着灯光。道路两边的山上,白雪、黄土和寒松颜色交织。以前,春天黄沙扑面是常态,冬季则往往白茫茫或荒秃秃一片。如今,不论近观还是从高空俯瞰,绿色都已成为吕梁山区不可缺少的色调。
岚县东口子村党支部书记郑二小说,曾经,山西的10个深度贫困县,有8个在吕梁山区;如今,东口子这个吕梁的普通小山村,通过“森生财”造林专业合作社发了财、致了富,实现了增收与增绿的双赢。
当选村支书后,郑二小成立造林专业合作社,决心要做出个“一二三”来
郑二小今年46岁,一张国字脸晒得黝黑,面对不熟悉的人说话时,脸会憋得通红。在2016年成立森生财造林专业合作社以前,他搞过很多产业,但都没有赚上钱:养大车,欠了一身债;开饭店,也是不温不火。用他媳妇的话说,可能是“生怕别人吃亏”。
2015年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时,郑二小暗下决心,要做出个“一二三”来。当时,东口子村1112人,有676人属于贫困人口。当上村支书的第二天,郑二小坐在村东头的山上,对着这个村子怔怔地看了一上午。
村子没变,山也还是那座山。吕梁山多为黄土丘陵山,沟壑纵横、峁梁交错。黄土以粉砂颗粒为主,孔隙大、土质疏松,极易溶解和冲蚀。从地貌看,如果山西境内的太行山像一位肌肉遒劲的壮汉,吕梁山则如一位皮肤皱弛、长满岁月斑痕的老者。此外,水土流失也使得吕梁山土壤肥力普遍较低,“碎地”多、坡耕地多,农业机械难有用武之地。离县城远的山里,农产品售价比靠近县城的地方价格低,但是农业生产成本却比后者高。
思忖一上午的郑二小,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先把村里400多亩油松苗卖掉。
东口子村当时的情况,是整个岚县的缩影。2016年时,岚县号称华北最大的油松育苗基地,由于供过于求,油松苗价格极低。一方面是卖不出的油松苗,一方面是没活干的贫困户,森生财造林专业合作社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成立的,当时吸纳了19户贫困户。但把油松苗种到地里是个难题——当时种树绿化需要林业规划、专业绿化公司通过招标承接,村民们一没资质、二没技术,怎么干?
为此,岚县县委书记高奇英多次调度开会,县长乔云跑了多次省林业厅,最后承接单位由绿化公司改为由80%以上贫困户组成的合作社。由此,在岚县,脱贫攻坚和造林绿化同步展开。“要脱贫,也要生态;既要卖苗,也要增收。这是主动变革,也是形势倒逼。”高奇英回忆。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