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耐于2003年任灵璧县冯庙镇民政助理员,从上班的那天起,他就时刻牢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民政工作宗旨,工作中恪尽职守,脚踏实地,创新工作,用一腔忠诚谱写灵璧镇民政工作的新篇章。
一、为民解困,做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民政工作千头万绪,“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这是民政工作的真实写照,但既然组织上安排我干这项工作,哪怕再难再累,我都要坚守信念,将自己的工作踏实做好。
救灾工作是基层民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是考验民政工作者的关键时刻。为加强救灾工作管理,尽量使灾害防患于未然,我深入18个村进行走访调查,进一步规范完善了镇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款物分级发放制度。灾害发生时,为把人民群众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我总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为群众排危解难,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核灾报灾,尽快争取政府对灾区群众进行救助,把救灾款、物等及时地发放到灾民手中,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
2009年6月14日下午2:40分,我镇突遭特大暴风雨袭击,造成二人死亡,1100间房屋倒塌毁坏,40万棵树木倒伏、折断的特大灾情。灾情就是命令,在第一时间里,我和镇要主领导一起及时赶到受灾现场,在及时向上级汇报灾情的同时,帮助转移受灾群众,清除路障。第二天,我就带着有关人员对全镇380户受灾倒房户进行实地拍照,以作为日后救助依据。那些日子里,我顾不上天热,披着被汗水浸透的衣服,一户一户的跑,一家一家的登记,几次险些热昏在登记现场。但我没有叫一声苦,因为我知道,这点苦和受灾群众比起来算不了什么,只有掌握好实际数据,才能为他们提供救助奠定好基础。由于踏实工作,我镇这次灾情在三天内全部拍成照片,登记到户,形成规范的电子文档。6月底,国家民政部领导和救灾评估专家先后两次到我镇察看和评估灾情,对我们的工作极为满意,经他们察看和评估,认为我镇倒房的登记率、受灾情况鉴定的准确性达100%。这次工作,我镇受到国家、省、市、县的表彰。10月份,我积极协调救助资金,帮助镇对全镇倒房困难户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到11月底,重建工作通过验收,没有一户灾民因这次风灾倒房而露宿野外,全部安全过冬。
农村低保是解决特困群体基本生活的有效途径,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伟大工程。特困户、低保户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是社会公认的“最可怜的人”。目前我镇纳入低保对象户为282人。为规范管理,我根据本镇实际情况,拟订了《冯庙镇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通过群众代表评议、逐户核实、张榜公布,严格把关,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将应保对象切实纳入低保行列,实现应保尽保,同时建立低保对象一户一档,实行动态管理。
张集村民刘长兰丈夫因病去逝,本人身体多病,两个孩子又小,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为了让刘长兰一家摆脱贫困,我多次和村里联系,为她办理了低保,并联系村里先后筹集2300多元,为其儿子治病,使病情有了好转。刘长兰一家逢人就说,俺家能有今天,全靠镇民政办和村委会呀。
二、拥军优属,做优抚对象的知心人
优抚对象曾为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被誉为当代“最可爱的人”。然而却有部分复员军人生活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民政工作者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关心他们,给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享受到党的政策温暖。2006年,我到大王村检查民政工作,老复员军人刘洪洋一家三口人仍住在两间草棚内,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家中更是一贫如洗,生活十分困难。看到这种情况后,我立即找到该村党支部书记,询问了情况,并和村里一起商订解决刘洪洋生活困难的办法。最后村里拿出2000元,镇民政办拿出6000元,亲友帮助2000元,为刘洪洋建起三间砖墙瓦顶房屋。通过一个多月时间,刘洪洋家新房建成,全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瓦房。他逢人就说:“没有民政办,我永远住不进新瓦房,还是共产党好,民政干部好。”
积极为优抚对象办实事,是我们民政助理员应尽的职责。每年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期间,我都要向镇委、镇政府汇报一年来的优抚工作开展情况,并请示镇里拿出一定的慰问金,和镇领导一起到优抚户上去走访慰问,使优抚对象感到了节日的温暖。“八一”期间,我们都要隆重召开优抚对象会议,及时足额地将优抚金发到每个优抚对象的手上,几年来,我镇共向优抚户发放优抚金100多万元。去年汶川大地震期间,我镇有十二名应征入伍的现役战士奋战在抗震第一线,为了鼓励一线战士英勇奋战,安慰他们的家人,我和镇领导及武装部的同志一起,带着礼品和慰问金逐户进行走访慰问,让他们在家安心,一些战士家庭非常激动,当即给亲人打电话,把镇里慰问的消息告诉了他们,鼓励亲人多为抗震救灾多作贡献。每年在收种两个季节,一些优抚对象家中生产困难,这些时候,我都要亲自到各村进行统计,并要求村级组织助耕助收小组,帮助这些对象户抢收抢种,保证不让他们的收种落在人家后面。一些优抚户见到我们总是亲切的称我是他们的亲人,这时候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三、尊老爱老,做老年人的暖心人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把孤寡老人照顾好、安置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切实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让孤寡老人安度幸福晚年,我和同事们一起想方设法、尽一切所能为老人们谋福利。我镇敬老院是90年代初期建成的,当时由于条件限制,敬老院十分简陋,为了改善敬老院院容院貌,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将敬老院内的基础设施全部更新一遍,新铺水泥路480米,老人们阴天下雨再也不用在泥泞中行走了,新添了太阳能,以作老人沐浴之用,老人的生活用具都重新更新一遍,院内栽植了花草,使院中的环境得到美化,老人们生活在无比温馨之环境中,为了解决院内老人就医问题,我和镇卫生院联系,在院内成立了敬老院卫生室,老人们一旦得病便可得到及时救治,保障了老人们的身体健康。由于形势的不断变化,农村孤寡老人要求进院的越来越多,但现有的敬老院又满足不了要求,为了满足他们的心愿,2008年,我积极跑项目、向上争取资金,在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5月,终于建成一座能容纳80人的新敬老院一座,一些孤寡老人入住院内,心情无比欢畅。每逢一些特殊日期,我都要主动和社会各界联系,组织他们向敬老院奉献爱心,几年来,社会各界共向敬老院老人们送达慰问金就有3万多元,改善了老人们的生活条件。
敬老院条件好了,但由于院容有限,毕竟不能实现所有孤寡老人都能入院,一些农村孤寡五保户只能分散供养在家中,他们的生活还有很多困难。为了改善他们的生存条件,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我每年都要多次与村级联系,制订救助计划,特别困难的老人,除及时将补助金发放到位外,还积极组织社会捐赠、特别救济等,使他们象院中老人一样幸福生活。在我镇五保户中流传这样一句口头禅:有困难,找老范。
四、执行政策,做殡改工作的带头人
殡改工作是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农村工作的难点。2003年,我镇火化率始终不高,原因是宣传不力度不大,执法不到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03年底,我们组织了三部宣传车,深入全镇十八人村进行逐村宣传,将殡改政策宣传到庄庄户户的每个角落,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群众提高了对殡改工作重要的认识有了明显加深,破除了他们多年存留在脑海中根深蒂固的旧意识,提高了他们主动配合的自觉性,减轻了工作难度。同时对一些违规私自装棺土葬户进行严肃处理,起到警示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各村抽出一块空闲地建立公墓地,集中墓葬,从而大大推动了我镇殡改工作的进展,自2004年以来,我镇连续五年火化率均为100%,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县殡改工作先进单位。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虽然做了一点工作,但与上级要求和百姓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努力工作,为民政工作再添新的光彩。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