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中国各地 > 中国县市 正文

说说国贫县的致富故事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6-10-26 23:38

  以前,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南村和花尔村以农耕为主,那里的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水连连流满脸,劳作一年人均收入却不足5000元。如今,一座座温室大棚整齐划一、一条条柏油马路宽阔平坦,大树遮天蔽日,房舍窗明几净,人均收入增长到万元……是什么让那里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10月17日,在第三个国家扶贫日当天,记者走进南村和花尔村,现场听村民讲述他们的致富故事,与村民共同感受脱贫攻坚给他们带来的幸福和喜悦。

  从大田蔬菜到设施农业

  走进南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投入使用的标准化温室大棚,村民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运输车不停地穿梭于其中,整个生产基地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这就是南村脱贫攻坚中的重头戏之一——产业扶贫。如今,该村的蔬菜产业扶贫项目为察右前旗脱贫攻坚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看着眼前发展壮大的蔬菜产业,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党委书记刘亮乐呵呵地指着一座座温室大棚说:“看看,现在的南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已经成为全旗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样板。”

  刘亮说,南村区位优势明显,自然条件较好,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基本上形成了村、路、渠、田、井五配套的农业生产格局。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该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压两麦、增蔬菜,按照“一村一品一特色”的目标,不断培育壮大蔬菜产业。在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作用的基础上,由村支部成立了蔬菜协会,开展结对帮扶,引导农民调种,指导农民种植,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拓宽蔬菜销售渠道,全村人均收入70%以上来自蔬菜种植。2012年,该村率先被列入新农村建设试点。通过深入调研,决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村干部带领菜农多次深入各地进行考察,并聘请专家和规划部门进行科学规划,利用三年分三期建成南村行政村千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南村由原来的露天蔬菜种植区、温室大棚示范区,一跃成为设施农业的精品区,乌兰察布市冷凉蔬菜的核心区。

  村干部带领乡亲们致富

  在南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近年来,南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支部+协会+产业+农户”的蔬菜种植业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了支部建设和脱贫攻坚双赢。

  脱贫攻坚,村干部的作用至关重要。南村党支部书记邓润奎肩负重任,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10月17日下午,在村民魏喜家的温室大棚里,邓润奎和村民们正在探讨着温室里种植的黄瓜何时开花,何时采摘,村民们认真地聆听他的指导和建议,并做着详细记录。

  对邓润奎来说,这场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持久战,充满了艰辛和付出,但是他信心满满,他说:“面对各种困难,乡亲们需要基层党支部,村干部要将使命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带领村民夺取脱贫攻坚的胜利。”

  温室蔬菜种植户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前,种水地亩收入也就1000多块钱,这还不算人工费用。而现在种植一个1.2亩大的温室大棚收益能达到5万元左右,效益是原来的十几倍。

  邓润奎说,刚开始发展温室大棚的时候,抱着“带领不了村民致富,我这个党支部书记就白当了”的想法,他几乎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他前脚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后脚去跑项目资金,巨大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来。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南村的蔬菜协会已经吸引了周边4个乡镇超过1200多户种植户的加入。

  今年,通过对村里情况再分析,对发展思路再梳理,邓润奎认为光种温室蔬菜还不行,“带动村民致富,不能一条腿走路,而应该丰富特色农业种类,提高旅游吸引力。”他想得更加长远。为此,村里又新引进了两家企业,新建温室270座,种植葡萄、油桃等,利用区位优势,由传统农业向城郊型、休闲型、旅游观光型农业发展。

  邓润奎告诉记者:“目前,南村蔬菜年交易量2万吨左右,交易额1300多万元。成为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的蔬菜产业孵化基地。通过发展蔬菜产业,2014年、2015年两年实现了82户205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成为全旗产业带动脱贫的典型和示范,剩余的5户12人年内全部脱贫。”

  如今,站在南村的温室大棚基地,村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们告诉记者:“这就是现代化标准种植产业带给他们的致富路。”

  不能落下一个贫困户

  10月17日傍晚时分,记者走进离南村不远的花尔村,来到了村民赵清的家中。

  还没进大门,赵清和妻子就主动迎出来,热情地邀请记者到家里坐一坐。

  赵清和妻子,一个患有肺心病,一个因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留下了残疾,二人均不能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再加上要供养两个孩子念书,生活非常困难。

  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给予了他们特殊照顾,聘请赵清为当地护林员,他的妻子为花尔村保洁员,还让他们加入养鸡合作社,每年享受分红利。

  赵清家的院子规划得井井有条,院中建有一个宽敞的鸡棚,他说,针对他们家的特殊情况,政府免费给了100只鸡苗。

  在他家的墙上,张贴着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的联系卡,结对帮扶联系人的名字和联系方式、致贫的原因以及已经实施的扶贫政策写得详细明白。他们家通过教育资助、产业脱贫等扶贫政策的帮扶,如今日子越过越好。

  “听说你家以前是贫困户,现在家里经济水平怎么样?”还没等记者说完,赵清就得意地说:“现在我过得很好,去年的收入比以前多了好多。”

  他表示他要通过政府的帮助扶持和自己的努力完全脱掉贫困户的帽子。

  每天清晨,赵清起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去鸡棚看看鸡苗的生长情况。他说看着这群鸡苗、看着规划得整整齐齐的院落,他感到幸福满满。

  花尔村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刘世忠说:“花尔村有568户村民,其中有19户贫困家庭。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以此为目标,我们为贫困户‘私人订制’了帮扶措施,要彻底让这19户贫困家庭斩断穷根。”

  12项政策措施确保脱贫

  察右前旗属国贫旗县,现有农村人口18.1万,2015年底,通过精准识别,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67户、13123人。2016年,察右前旗旗委、政府制定出台了产业扶持、小村整合与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流转、劳务输出、健康扶贫、教育扶持、社会兜底、干部包扶等12项政策措施,并层层签订脱贫责任状,确保2016年各项脱贫措施落实到位、2017年贫困人口基本脱贫、2018年稳定脱贫。

  据介绍,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该旗主要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旗697个自然村中有220个地处偏僻、资源匮乏、贫困发生率高,计划两年内完成整合搬迁。同时,也要抓好产业扶贫工作。依托龙头企业,构建贫困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蔬菜种植和生猪、肉牛、蛋鸡养殖等产业,解决1799户、4534名贫困人口脱贫,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产业配套工作。文·记者刘 睿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