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中国各地 > 中国县市 正文

蜀道之荔枝古道走向初步确定:绵延千公里,涉及10余县市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8-01-04 01:40

“蜀道”申遗始于2007年,2014年6月,荔枝道和米仓道一起,被纳入蜀道申遗范围。目前,达州正在加快古道申遗的工作进度。2015年3月、2016年3月,达州市先后两次组织邀请全国知名专家20余名,对达州市境内的荔枝古道、米仓道和宋元时期山城遗址开展考古调查,详细考察了达州市的文物点30余处,新发现中山寺大殿基址、太平寨遗址、浪洋寺摩崖题刻等,并对已有的文物点进行了科学分析和释读,确定了荔枝古道在达州市境内的基本走向。

原标题:蜀道之荔枝古道走向初步确定:绵延千公里,涉及10余县市

荔枝道阆英驿站遗址。(马渡乡政府供图)

荔枝道阆英驿站遗址。(马渡乡政府供图)

华西都市报记者实地走访荔枝道。 曾业 摄

华西都市报记者实地走访荔枝道。 曾业 摄

荔枝道走向初步确定:绵延千公里,涉及10余县市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天宝年间(742-756),唐玄宗为满足杨贵妃吃到新鲜荔枝,举国之力,修整运输荔枝的1000多公里驿道。荔枝驿使把采摘的荔枝带叶密封于新砍的楠竹筒内,土法保鲜,然后“二十里一换人、六十里一换马”,日夜兼程,快递到西安。

杨贵妃为之一笑的荔枝从何而来?从南方一路快马加鞭送至西安,千年前的千里古道如何驰骋?为助力蜀道申遗而探访荔枝古道的华西都市报记者,仿佛走进了那段历史。

|荔枝道·线路|

马递驰载送荔枝,古道走向初确定

关于荔枝古道的线路,一直是学界和民间关注的焦点。

据《天宝遗事》载:“贵妃嗜荔枝,当时涪州致贡,以马递驰载,七日七夜至京。人马多毙于路,百姓苦之。”明《蜀中广记》对荔枝道线路详载:重庆涪陵(妃子园)-垫江-梁平-四川大竹-达州-宣汉马渡关-平昌岩口乡-万源-巴中通江-再入达州万源-陕西镇巴县-西乡县子午镇,经入子午道到达西安。

去年3月和今年3月,经过专家两次实地考证,基本确定了荔枝道的初步走向:涪陵-垫江-梁平-开江(大竹-达川区)-宣汉(大成乡瓦窑坝折入三桥、隘口、马渡)-平昌县-万源市(鹰背乡、庙垭乡、秦河乡、玉带乡、魏家乡)-通江县-再入万源市(竹峪乡、虹桥乡)-镇巴县-西乡县子午道-西安,共经过10多个县市,总行程达1000公里左右。

曾参与调查的达州市博物馆馆长王平介绍,通过调查,他们在达州市境内的众多河流、峡谷、悬崖边发现大量古道、古桥,“这些作为道路本体,证实了古荔枝道确实存在。”此外,荔枝道沿途的唐代瓦片、摩崖石刻、古驿站遗址等历史遗存,也进一步印证了古道的走向。王平认为,这些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及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应善加利用。

“荔枝道不仅专指一条干道,即官道、驿道,而是一个相互通联的路网系统。”王平介绍,荔枝道、米仓道是古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川东北地区和关中地区的重要通道。达州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是古蜀道上的重要节点。王平打了个比方:如果荔枝道是高速公路,那么其他支线就是国道、省道、县道,是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

|荔枝道·遗产|

摩崖造像证史实,古道遗存绘盛世

“蜀道”申遗始于2007年,2014年6月,荔枝道和米仓道一起,被纳入蜀道申遗范围。目前,达州正在加快古道申遗的工作进度。2015年3月、2016年3月,达州市先后两次组织邀请全国知名专家20余名,对达州市境内的荔枝古道、米仓道和宋元时期山城遗址开展考古调查,详细考察了达州市的文物点30余处,新发现中山寺大殿基址、太平寨遗址、浪洋寺摩崖题刻等,并对已有的文物点进行了科学分析和释读,确定了荔枝古道在达州市境内的基本走向。

在初步明确了线路走向后,在考察的过程中,达州又有了很多新的发现。以位于达州市宣汉县马渡乡的浪洋寺摩崖造像为例,通过对浪洋寺摩崖造像进行了全面考古,专家共发现6个年号(唐代4个、北宋1个、南宋1个)。

专家们发现的6个年号分别为:756年,至德元年,唐肃宗时期;765年,永泰元年,唐代宗时期;872年,咸通十二年,唐懿宗时期;891年,大顺二年,唐昭宗李晔时期;987年,北宋雍熙四年,北宋太宗赵匡胤时期;1131年,绍兴元年,南宋赵构时期。专家们认为:浪洋寺摩崖造像的发现,印证了历史上的“大唐盛世、马渡雄风”。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浪洋寺摩崖造像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达州境内的荔枝古道,在万源境内的路程最长,沿途遗迹最多,鹰背、庙垭、秦河各乡以及石窝乡一带保存相对完好。现存遗址有鸡公寨、竹筒沟、化米梁、紫马坎、龙王桥、荔枝桥等。鸡公寨保存有用大石条砌成的“拦马墙”、关墙;竹筒沟的荔枝庙遗迹依稀可辨;化米梁的荔枝驿有保存完整的“饮马槽”;紫马坎有“白马变紫马腾空飞过洪水送荔枝”的传说;苟家河上保存有独具特色的荔枝桥。

“因缺乏详实的史料记载和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达州境内荔枝道的具体走向以前不明确。”王平介绍,通过专家们的实地调查和对文献史料的检阅,这条古道的基本走向已经明了,沿线文化遗存超出预期,这为古道纳入蜀道申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调查|

一骑红尘妃子笑 泸州荔枝送长安

“荔枝容易变质、腐烂,采摘后必须尽快食用。”泸州市合江县电视台副台长梁明春对荔枝有研究,据他介绍,合江民间流传着一种荔枝保鲜法,据传就是当年为杨贵妃运送荔枝而发明的:把刚摘下来的荔枝放进巨竹筒内,筒口用湿泥巴封住,以竹的生气将荔枝的保鲜期延长到一周左右。

那么,杨贵妃所食荔枝,是不是从泸州来的呢?据《大唐久典》以及《蜀中广记》记载,每到荔枝成熟时,负责运送荔枝的“驿使”,就会将新鲜荔枝放进巨竹筒内,从泸州合江的“水驿站”装船,顺长江而下运到涪陵“妃子园”再走陆路,经梁平、达州、巴中等地,沿荔枝道送达长安。

荔枝上岸后,二十里一换人,六十里一换马,必须确保在七天内把鲜荔枝送到长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便是描写“驿使”快马加鞭送荔枝的生动场景。另据宋代的《鹤林玉露》载:“唐明皇时,一骑红尘妃子笑,谓泸戎产也,故杜子美有‘忆向泸戎摘荔枝’之句。”其中的“泸戎”,即如今的泸州市。

据史料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泸州合江地区就已种植荔枝,至今,该县仍有30余万亩的荔枝种植面积。“合江白米镇的史坝一带,仍有唐代为送荔枝而修建的水驿站遗迹。”梁明春介绍,合江至今还有名为“妃子笑”的荔枝。另外,在合江县虎头镇,也还保留着数十棵树龄超千年的老荔枝树,且常年挂果。

苏东坡有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让很多人都认为当初杨贵妃吃的荔枝是从岭南运过来的。很多专家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广荔枝不管怎么好,在唐代的交通条件下,数千公里的距离,是没有办法在短短几天之内运到长安的。

“中国荔城”合江县“荔枝滩”名今尚在

在长江上游,赤水河在合江县汇入长江。合江县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此地盛产荔枝。当地政府如今已给它冠以“中国荔城”的城市名片。当地人坚信,杨贵妃所食荔枝产自这里,并认为进贡京城的荔枝,是从合江下水沿长江送达涪州“妃子园”的。泸州本地专家也认为:荔枝道应包含水路和陆路两段,合江至涪陵的长江航道便是水路。

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访发现,荔枝的确是合江县的第一大名片。通车才三年时间的泸渝高速公路,在合江有一个出口。开车下高速后是宽阔平坦的产城大道和荔城大道,道路的两旁都种满了荔枝树。进入城区后,无论是县城的主干道少岷大道,还是滨江路,也随处可见长得郁郁葱葱的荔枝树——合江县城是名副其实的荔城。

虎头镇,是合江县主要的优质晚熟荔枝基地,有带绿、陀缇、绛纱囊、妃子笑等20多个名优荔枝品种,2012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经过近五年努力,该镇已成功打造出“甘雨-龙汇-坪上-双河”25公里和“河嘴-花桂”4公里两条荔枝产业示范带,全镇荔枝规模已达6万亩,荔枝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唐代诗人杜甫的《遣兴二十二首》,有诗句追忆他摘食合江荔枝的经历,诗曰:“路过泸戎摘荔枝,青枫掩映石逶迤。京中旧见君颜色,红果酸甜只自知。”有专家认为,诗中“石逶迤”指的是合江白米镇长江段的连石滩地貌。此外,当地的连石滩,还是合江长江段中著名的石滩,古称城濡滩、荔枝滩。

“合江,一座借助古代水码头发展起来的城市。”合江县文管局局长贾雨田介绍,除了“荔枝滩”等与荔枝有关的地名外,合江县境内还遗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古渡口,同时也保留着诸如福宝古镇等历史悠久的古镇、古迹。而白米镇境内保留的古代水驿站遗址,被认为曾经是合江荔枝向京城进贡的“第一站”。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想玲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曾业

蜀道之荔枝古道走向初步确定:绵延千公里,涉及10余县市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