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振昌
燕振昌,男,1942年生,河南省长葛市水磨河村原党委书记。自担任水磨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以来,燕振昌以身作则,一心为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扎根群众,严于律己,生活上立下“五个不沾边”的规矩。工作中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深入细致地通过思想工作化解各种矛盾,深得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他带领群众办工厂,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发展股份制经济,目前全村共有各类股份制企业50多家,把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变成亿元村。为了繁荣农村市场,他率领大家进行新村规划,并把临街房屋按商业模式建设,目前全村入驻各类商户300多家,使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小香港”。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业收入,他带领群众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把全村3000多亩耕地变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为了解决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水磨河村及周围村庄的缺水问题,他仗义执言,连续多年向上级反映情况,最终使平禹煤矿排水引入“幸福湖”。为了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他带头学法用法,每年都要在群众中公开评选好党员、好青年、好媳妇,进行公开表彰,为考上高中、大学的学生举行欢送会。在他的带领下,2014年,全村实现社会生产总值近5亿元,群众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群众不但富了,而且村里的风气也正了,助人为乐、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几十年来,村里无上访事件发生。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奋斗,水磨河村早已成为群众的温馨家园,也为全市小康村建设树立了典范。
2015年以来,河南省委、许昌市委、长葛市委先后做出“向燕振昌同志学习”的决定,中组部部长赵乐际、河南省委副书记邓凯、许昌市委书记王树山先后做出“向燕振昌同志宣传和学习的重要批示”;《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了燕振昌同志的先进事迹。2016年1月31日,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厅向全社会发布燕振昌的先进事迹,并授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封孝利
封孝利,女,1956年9月出生,家住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和平村。封孝利一家四代同堂,孝老爱亲是这个家庭历来的传统,孝心在一代代传递,照顾陪伴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封孝利用自己的坚强和善良撑起了一片天地。
封孝利每天早出晚归帮人家打扫清洁,每月挣1000多元补贴家庭的开支。忙碌了一天的封孝利,每天进屋第一件事情就是问88岁的公公蒋质筠饭吃了没有,有没有哪儿不舒服。
60多年前,蒋质筠抱养了一个小男孩,给他取名蒋良才。为了将孩子拉扯大,蒋质筠终身未娶。蒋良才长大成人,与同村姑娘封孝利成了家。不幸的是,蒋良才在2003年被确诊为肺癌晚期。为了给蒋良才治病,一家人四处举债,最后蒋良才还是不幸离世。
养子去世后,老人一下子垮了。封孝利一边照顾年迈的公公和年幼的女儿,一边四处打工偿还债务。别人给她介绍对象,她都要求“带着公公出嫁”,很多人对此望而却步,而许世路被封孝利对公公的孝顺感动,决定和她一起支撑起这个家。婚后,封孝利夫妇外出打工挣钱,最终还清了债务,又扩建了房屋,条件改善了,两人将蒋质筠老人照顾得更好了。老人常说:“我儿子虽然走了,但我还有一个女儿和儿子。”封孝利的女儿蒋成霞和女婿陈焱成家后,主动提出要留在父母身边照顾爷爷。夫妻俩打工,收入都不高,但他们总将收入拿出来,给爷爷和父母添置东西,一家人和睦美满让邻里羡慕不已。
“我们不富有,但是我们过得很快乐,很幸福。”封孝利说。
封孝利被全国妇联评选为2015年全国“最美家庭”。获中宣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选的“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其事迹被《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人民网、央视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徐汉虹
徐汉虹,男,国家二级教授,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珠江学者、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环境友好型农药及其使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作出了贡献。
他发现的植物性杀虫剂印楝素,受到时任总理朱镕基的支持与肯定。该成果2014年被农业部遴选为29个主导杀虫剂品种之一,获国家环境保护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提出的“椰甲清淋溶性粉剂挂袋法防治”解决了重大检疫害虫椰心叶甲的毁灭性为害,创制了新的农药产品、新的施药方法、新的农药剂型,2004年应用至今,现已成为防治椰心叶甲的首选措施。获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广东省优秀发明专利金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2016年由农业部推荐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他研制出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专用胆碱酯酶,成为农业部统一指定用酶,并以此制定了国家标准,2001年批量生产至今,有效保证了农产品安全。该产品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
在全国率先提出“导向农药”新概念,引领我国农药减量增效的发展方向。他提出的淋溶性粉剂挂包法成为控制棕榈科植物毁灭性入侵生物椰心叶甲的首选措施,被写入了全国统编教材;膜下滴灌施药法,被应用于棉花和玉米种植中;这两项方法被农业部统一归纳为随水施药法;定向定量施药法显著提高了农药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徐汉虹本人入选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农业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神农计划”人选。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十大专利发明人等荣誉称号。国庆60周年庆典中央组织部特邀观礼嘉宾。
杨宏银
杨宏银,男,湖北红安人,出生于1978年1月,中共党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现任沙洋县委常委、副县长,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中心研究员。
杨宏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了“按户连片耕种”并界定了其内涵。2014年沙洋县在全国率先结合土地确权试点选择3个村同步试水“按户连片耕种”取得了成功,2015年沙洋县首开全国先河整县结合土地确权推行“按户连片耕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农业部肯定为湖北土地确权“沙洋模式”。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对湖北沙洋结合土地确权推行“按户连片耕种”作出重要批示。杨宏银提出并力推的“连片耕种”写进了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
作为沙洋县政府分管农业的负责人,杨宏银顺应民意,敢于创新,勇于担当,善抓落实,被沙洋基层干部群众戏称为“杨钉钉”。两年的改革摸索,实践有序深入,认识不断提升,理论逐步完善。杨宏银认为,湖北沙洋这项自主改革历经按户归并集中、按户划片耕种、按户连片耕种、湖北土地确权“沙洋模式”四个阶段。
2015年12月,杨宏银在《三农中国》第25辑上对“按户连片耕种”概念进行了完善,指出“按户连片耕种”是在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家庭承包权的前提下,以灌溉水源等为基本参考依据,由村委会领导,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通过村民小组内部的经营权流转、承包权互换和承包地重分三种办法,使农户耕种的土地连成一片、最多不超过两片且“不插花”,在每户耕种土地面积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实现农户对土地最低成本、最大利润、最高效益的经营。
《经济要参》《人民日报》《财经国家周刊》《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就沙洋县土地“按户连片耕种”经验、土地确权“沙洋模式”进行了报道。
田英申
田英申,1962年2月出生,陕西西安人,他研制的“秸秆微贮饲料机械化加工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获得西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围绕秸秆饲草研发取得的各种发明专利,取得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使其很快转化为生产力,取得“一箭三雕”的良好效果,既避免了因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缓解了我国牧区长期缺乏饲草的困难现状,又解决了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增产增收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从1997年以来,他的9项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每年给农民创造经济效益50亿元以上。他以卓越的事迹,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区发明专利和各种奖励10多次,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草王”。他带领的西安新天地草业有限公司也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区各种奖励20多次。
他和他的企业,成为陕西省第一个定点的农机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先后被中央、省、市、区评为“中国行业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西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秸秆饲草的第一品牌”“陕西省首届十大创新自主品牌·绿色品牌”等奖项。
自2003年以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经济日报》《陕西日报》《陕西科技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西北科技报》《中国企业报》《中国农机报》等国内20多家新闻媒体,从多方面多角度报道了田英申造福于民的先进事迹,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半小时》、七套《致富经》《科技苑》《农林卫视》栏目分别作了长达30分钟的节目予以专题报道。农业部、原环保总局、陕西省委、省政府等各级领导多次到田英申的公司参观。陕西省原省长袁纯清到公司参观后,称赞这项产业是“对中国农民的伟大贡献”。
王连强
王连强,男,青岛安洲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从小吃苦、艰苦创业的王连强,始终把农民工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从不欠农民工一分钱。
江苏农民工黄之山不慎摔至楼下,造成全身瘫痪,构成二级伤残。王连强获悉后,专门安排公司领导到家里探望、慰问,并捐助现金一万元。山东潍坊农民工李培江为了救工友全身被烧伤不久去世,妻子有孕在身,父母不堪打击病倒在床。王连强前后两次送去2万多元,安慰英雄家人保重身体。海南打工的农民工冯启润突发疝气,无钱医治,5岁女儿无人照顾,王连强汇去5000元手术费……多年来受到他捐助的全国各地贫困学生300多人,受到他资助的农民工更是不计其数。
吃水不忘挖井人。对铁匠庄村的父老乡亲,王连强更是付出了真情厚意。在挖得人生第一桶金后,王连强受邀在村委工作,并从2002年开始主持村委工作,让这几百名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成了王连强的头等大事。
为了改变全村贫困落后的面貌,2006年王连强组建了公司,广泛吸纳本村和邻村老乡,于是这个仅有330人的铁匠庄几乎所有青壮年都跟着他走上了打工致富的道路。2008年,他带头捐资整修了南山水库,解决了村里浇地和村民饮水问题。
2012年,村里实施街道硬化工程,王连强一次性捐款20万元,完成了三条主要街道的硬化。2014年平度市委、市政府提出环境卫生大整治,王连强出资百余万元把全村大街小巷全部硬化;投资了20多万元在村道路两旁种植了绿化树苗;出资40余万元为村里及村道路两旁安装了50多盏太阳能路灯;为了提高村民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积极性,他出资70余万元整治了村里的机耕路,增强了村民加大农业投入的信心和勇气;村民们感动之余,为他树立了功德碑。
因村庄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加上周边水利基础条件欠佳,导致村庄大量土地撂荒,他投资成立了隆中园家庭农场,让当地的老百姓不仅能获取固定的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到农场务工,做新型职业农民,提高了家庭收入。在农场投巨资兴建了水利设施,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的现状。
《农民日报》《农村大众》《青岛日报》、青岛电视台、平度电视台等媒体对其进行了系列报道。“爱与被爱想家便是人生成就”“点滴善举撑起大爱天空”“平度农民工坐飞机返乡”“村支书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最是大爱能动人”等报道感人至深。
余留芬
余留芬,女,1969年8月出生,汉族,贵州省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1月入党,大专文化。2005年被评为贵州省劳动模范,2006年被评为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十八大代表。
余留芬自2001年担任岩博村党支部书记,她用了10年时间,使一个人均收入不足800元、1/3村民没过温饱线、村级债务缠身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人均纯收入达5600元、集体资产达800多万元的示范村。她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创办村集体企业,建成蔬菜基地200亩,脱毒洋芋基地2000余亩,养猪场4个,存栏2000余头。她带领群众退耕还林500多亩,坡改梯生物护埂几千亩,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她注重基础建设,修通30公里进村公路,建成4.5公里通村油路。全村90%的农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平房,适龄儿童入学率、计划生育率、电视覆盖率都达100%。
她为村里创办的企业每年为全村创造上千万元的产值,在解决300余人就业的同时,也给全村带来300余万元的收入。在她的带领下,岩博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文明村、示范村”。
余留芬2005年被评为贵州省劳动模范、2006年被评为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农民女状元提名、201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十八大代表。2015年2月3日当选201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获奖人。《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对其先进事迹进行了多次报道。
王文淑
王文淑,男,汉族,共产党员,1953年10月出生,广西熙和投资集团、南宁市五一粮油农副综合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南宁市青年突击手、学雷锋积极分子,南宁市江南区优秀政协委员和扶贫先进个人。2000年买断工龄下海成立广西熙和投资公司,开始涉足现代农业,2005年创立的南宁市五一粮油农副综合批发市场,每年交易额达100余亿元,成为稳居广西及东南亚的最大的粮油集散地。南宁五一粮油市场目前入驻商家1000多家,直接安排就业人员1万余人,带动进城务工人员4000多人,物流配送人员1000多人,为带动就业和周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被评为“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010年玉树地震,王文淑带领公司全体人员捐款20余万元,2012-2013年间为伤残人员及全身烫伤的儿童共捐助13余万元。2012年,荣任江南区政协委员,积极投身爱心公益活动,每次捐款2000-5000元不等;2012年任广西南北书画院院长,自发筹办社区的节目慰问演出,多次开展公益演出、书画展,常年开放书画交流中心、开展捐款助困等活动。
现正在筹建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联合其他绿色种植无公害种植场以配套建造南宁首家绿色无公害果蔬市场,从源头监控产品安全,走品牌化集销,解决“舌尖上”的安全。正在建设的市场以先进的现代化农业技术为主导,强化“绿色无公害”标准,从种植、管理到产品全程建立档案,统一标签,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姚磊
姚磊,男,汉族,1963年5月出生,河北省黄骅市人,大连商品交易所纪检监察专员,大连商品交易所产业拓展部总监。
多年来,在服务实体经济宗旨的引领下,姚磊作为大商所产业拓展部负责人,与同仁一起投身期货市场“三农”服务工作,树立了大商所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三农”服务品牌。在姚磊和交易所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大商所相继创出“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油脂油料和玉米产业大会等产业服务品牌活动,依托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避险功能,整合资源,持续探索出系列现代农业经营新模式。2015年,大商所创新开展场外期权和“保险+期货”试点,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农业企业和农户避险增收的新模式。在大商所的成功探索基础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探索建立农业补贴、涉农信贷、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联动机制,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姚磊作为交易所对接产业、服务市场的一线部门,基于最大程度上促进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切实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的目的,策划组织了大量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工作,不计个人得失,尽职尽责,为服务“三农”作出了突出贡献。总结起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展“千村万户”服务“三农”工程,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二是推动龙头企业或合作组织与期货机构合作,创新服务“三农”模式;三是开创“保险+期货”新模式,针对性解决农民避险问题。
王世渝
王世渝,男,汉族,1957年出生,投资银行家,富国富民资本董事长,中国资本市场第一代参与者,曾在海南顺丰集团、万通集团投资银行部、德隆集团任高级经理人。
2002年,王世渝结合几十年对中国“三农”问题、经济理论与政策的观察和思考,针对中国现有国情和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开创性地提出了《中国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改革方案》。
该方案于2010年开始在湖南省益阳市试点,经省领导认可推广,在全省试点后得到广泛认可,引起全国各地关注,被称为“益阳模式”。2012年,党的十八大研究小组农业组副组长曾专程到益阳考察,并将“益阳模式”和经验带回北京,对十八大报告“三农”内容的起草,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
2014年5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负责人组织人民银行、农业部、发改委、信托投资公司、“三农”专家、中国社科院等相关领导及专家学者举行农村土地信托座谈会,王世渝作为唯一体制外人士受邀参会并作主题发言。目前,全国范围内各种形式的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大趋势,“益阳模式”以及从“益阳模式”延伸出的“沙县模式”起到了积极作用。
洪平
洪平,男,汉族,1952年出生,现任安佑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动物营养专家,低碳农业、环保饲料提倡人,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副会长,中国畜牧饲料行业首席CTO俱乐部理事长,中国畜牧饲料行业年度经济人物。在乳猪的潜能开发和乳猪早期离乳饲养技巧方面深有造诣,对与饲料有关的配方技术、生产流程、品质管理及市场营销有着丰富的经验,著有《饲料原料要览》《科学饲料》《水产动物营养及饲料》《水产营养与实习》等著作,并作为发明人共申请专利38件,其中30件获得授权。
2007年,被《饲料科技与经济》评为中国农牧企业品牌风云榜之“隐形冠军”风云人物;2009年,当选为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常务理事,并荣获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颁发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推动饲料工业发展的十大开拓人物”奖;2013年作为第一完成人承担的“仔猪的人工哺育及早期断奶综合技术”项目获得太仓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荣获“第三届中国畜牧行业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同年,被评选为“中国畜牧饲料行业年度经济人物”,并带领安佑集团荣获“年度十大综合科技创新企业”荣誉;2016年,因其在低碳领域的贡献,国际环保大会授予其“国际碳金奖——绿色低碳发展变革力人物奖”。
他在养猪领域的幼畜料、环保料、安佑大学等实践,进行先进的国际养猪技术推广、低碳研究,并对安佑云、科技农场、增值型生态产业链等进行探索实践。在2015年度曾被各级新闻媒体重点关注和广泛报道,成为群众所熟知和认可的“三农”贡献人物。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