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困难群众最基本权益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为进一步做好2018年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民生工程,切实保维护农村困难群众的最基本生活权益,包河区“十六字准则”扎实开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为困难群众撑起“保护伞”。
“上行下效”,高标准执行新政策。按照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民生工程有关政策规定,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严格要求各街(镇)按照规定的标准认真贯彻执行,切实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落实、落细、落具体。
“精准救助”,不断创新改善做法。完善资格认定。进一步完善低保对象资格认定办法,初步实现精准救助。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综合考虑“收入型”贫困和“支出型”贫困,制定“支出型”家庭救助政策,进一步完善低保对象资格认定办法,科学扩大覆盖面,实现精准认定、精准救助。
“上联下动”,精诚合作共同谋划。加强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街(镇)、村(居)社会救助的作用,完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有效整合多科室(部门)资源和信息,构建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
“抓管重理”、提升信息化的水平。抓好信息化管理,及时维护、更新低保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系统数据与电子备案表、个人档案、资金报表保持一致,提高城乡低保信息化水平,为低保对象信息查询和核对工作提供便利,同时为后期实现低保网上申请、审核、审批、资金发放夯实基础。
(责编:金蕾欣、关飞)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