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中国各地 > 中国农村 正文

农村“新户居”:有助于性别平等的婚居模式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8-09-13 08:18

  编者按 随着社会发展,在农村地区产生了一种新的婚居模式——新户居。农村人口的城镇化流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农村宅基地政策和城镇购房政策的变化、农村婚姻市场状态都催生了“新户居”的产生。“新户居”是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新户居”的出现改变着传统婚居模式中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和不对等的性别角色,使得家庭性别关系更为平等,也有助于改变农村地区的“男孩偏好”,推动新型生育文化和新型养老文化的发展。

  ■ 于光君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村地区,除传统的从夫居和从妻居之外,产生了一种新的婚居模式——新户居。这种婚居模式的特点是,结婚后既不在丈夫的村子安家落户,也不在妻子的村子里安家落户,而是在双方原生家庭居住地之外的地方居住,一般是在城镇或农村新建社区居住。和传统的婚居模式相比,“新户居”不但是居所发生了变化,而且家庭性别关系、养老观念和性别偏好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新户居”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婚居模式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社会,与这种文明形态相适应的婚居模式是从夫居和从妻居。毋庸讳言,从夫居具有明显的男系色彩。而在从妻居这种婚居模式中,入赘女婿改名换姓,为妻子的父母养老送终,替妻家延续香火,从这个角度而言,从妻居是对从夫居链条中儿子缺失的一种修补,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从夫居。因此,无论是从夫居还是从妻居,都是男性继嗣和财产继承,家庭性别关系以男性为主导,因而具有生育的男孩偏好。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自21世纪以来,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大规模向外流动、新生代农民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等诸多重大社会变化,为新的婚居模式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首先,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镇地区的集中性流动,使得新生代农民对非农职业和城镇生活产生了很大的认同,在城镇安家落户成为理想的选择。

  其次,农村地区撤点并校后,优质教育资源向县城集中,这对新生代农民在县城安家落户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再次,中国农村宅基地政策的变化和城镇住房政策的改革,限制了农民在农村自建住房的行为,同时为农民在城镇购买商品房提供了机会。21世纪之初,国家规定农村不准审批新增宅基地,农民过去盖房子娶媳妇的套路不再适用。中国城镇住房政策的改革消解了城乡居民在城镇获取居住空间的身份壁垒,为农民在城镇安家落户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只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农民也可以在城镇购买商品房。城镇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足够数量的商品房,新生代农民成为房地产商销售的目标对象,房地产商为了销售商品房所做的强势而又撩人心扉的广告逐渐改变了新生代农民的住房观念,给儿子在城里买个商品房做婚房成为一种时尚,而又渐渐地成为新生代农民结婚的必要条件。

  最后,农村的婚姻市场是女方市场,对高品质婚姻生活的追求和对城镇生活的向往与认同,推动了新的婚居模式的产生。笔者进行田野工作时发现了两个有意思的案例:其中一个是父亲花12万元钱给儿子在村里盖起了八间砖瓦房,准备给儿子娶媳妇当婚房,可一家人发现这是一个错误的决策,因为给儿子提亲的媒人都问是否在县城里有商品房,没有人对这八间砖瓦房感兴趣,在县城有商品房越来越成为农村青年人结婚的必要条件了;另一个是,一个在外地打工的女青年,有七八家提亲者,女孩的父亲跟提亲的媒人说,哪家在县城有商品房可以商量,如果城里没有房子就不考虑了。

  “新户居”家庭的性别关系更趋于平等

  “新户居”家庭的性别关系呈现出与传统婚居模式不同的特点,夫妻之间的性别关系趋于平等,夫妻在双方的原生家庭中扮演的性别角色趋于对等。

  “新户居”家庭与夫妻双方各自的原生家庭呈现出等距离的状态,而且夫妻两个与双方原生家庭的心理距离相等,不依恃也不偏重哪一方的原生家庭。小家庭与双方原生家庭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等腰三角形来表示,小家庭与双方原生家庭的这种关系状况直接影响到夫妻之间的关系,夫妻能够以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合作关系开始自己的家庭生活。正如李银河所说,生活在大家庭中的媳妇总是处于劣势地位,而生活在核心家庭中的妻子却有了较高的地位。

  尽管都是农民身份,但是夫妻以从事非农劳动为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生活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镇或新的社区。城镇家庭生活的模式、城镇家庭夫妻之间的关系模式对他们的生活影响更大,也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他们更能理性地认识自己以及配偶在双方原生家庭中各自的责任,更能厘清道德与法律的边界,赡养公婆不再是儿媳妇义不容辞的责任,出嫁女儿像儿子一样也是赡养自己父母的主体,女婿赡养岳父母和媳妇赡养公婆一样具有合理性,这样夫妻之间更容易体谅对方,并且在彼此理解和体谅的基础上能够合作履行赡养双方父母的义务。“新户居”所体现的现代性不断消解着传统婚居模式中,夫妻在双方原生家庭中所扮演角色的不对等。

  “新户居”改变了传统的婆媳关系状况,使家庭关系也更趋于和谐。传统家庭中的婆媳关系是影响家庭和谐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婆媳之间由于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少了摩擦和冲突的机会,也使彼此之间能够理性地审视对方,婆媳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起来;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家庭逐渐核心化,家庭权力关系结构从父母子女的纵向结构向夫妻之间的横向结构转化。正如美国现代化研究专家英格尔斯所说,现代化过程中最普遍也是绝对不可避免的趋势,就是助长一种年轻的文明。在这种文明里,老年人不再是受尊敬的对象。这种情况是人们所恐惧的,却又是在慢慢走近的。在婆媳关系中,媳妇在家庭中的地位上升,婆婆在家庭中的地位下降,婆婆对媳妇的约束力减弱,婆媳关系趋于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与和谐的婆媳关系有利于夫妻之间平等性别关系的建构。

  “新户居”成为新型生育文化和新型养老文化的载体

  “新户居”的产生消解了“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观念,也消解了传统婚居模式所固有的强烈的男孩偏好。

  传统的婚居模式是与“养儿防老”的观念相契合的,不同性别的孩子在父母养老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是不同的,由于儿子更方便为年老的父母提供最需要的生活照料,也能延续家庭的香火,给父母提供根本性的精神慰藉,因此儿子是父母重要的养老资源。“新户居”的出现减弱了父母对儿子在养老中的依赖性,彰显了出嫁女儿在养老中的价值与作用,消解着农村传统的习俗,也消解着农民内心深处潜藏着的儿子是“根”的文化观念,慢慢改变着父母一代传统的养老观念,也改变着“新户居”年轻一代小夫妻的养老观念。“新户居”的出现也改变了与传统婚居模式相契合的生育男孩偏好,现实生活使人们慢慢感受到生男生女确实一个样,附加在男孩身上的预期减弱,传统社会赋予男性身上特有的“光环”在逐渐消失。

  “新户居”是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新户居”的出现改变着传统婚居模式中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和不对等的性别角色,有助于推动新型生育文化和新型养老文化的发展。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