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1月2日电(记者罗鑫侯文坤) “前几年我检查得了胃癌,当时家里没有钱,甚至想过放弃治疗。”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周家墩村村民叶建平说,“当地提供的精准扶贫医疗救助政策,报销了大部分医疗费用,给了我生的希望和信心。”
叶建平的经历是中国农村因病返贫人口的一个缩影。扶贫部门的数据显示,中国近年来因病致贫、返贫的人口占所有贫困人口近一半。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红安,去年全县因病致贫户占贫困户总数的69.6%,人数占贫困人口的61%。
2008年一场始料未及的大病,让勤劳肯干的叶建平掉进了“贫困”。
“2006年用十多年外出打工的积蓄盖了栋新房子,生活本有了新样子。”他回忆说,“但才过了两年,我就被查出患上了胃癌,手术花去了四五万元。”
对于一个主要依靠种地和打散工的家庭来说,这场病几乎成了“灭顶之灾”,最难的时候,一家人不得不靠借钱过日子。
“当时大女儿正读高中,一年三四千元的开销。女儿懂事,她考虑到那时家里困难,就辍学打工了。”叶建平说。
那场病一直是压在这个普通农村家庭头上的一座“大山”。幸而,扶贫的阳光洒进了这个家庭。2014年,村镇干部找到叶建平,主动提出为他的家庭提供医疗救助、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政策,还说服他参与光伏扶贫。
为了尽快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红安县充分发挥本地丰富的光照和荒山荒坡等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光伏扶贫政策,成功实施百村万户扶贫工程。这一项目总投资5.18亿元、总装机规模达61兆瓦,覆盖全县96个重点贫困村和176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引领困难群众走上阳光脱贫之路,为陷入贫穷黑暗角落的人们带去了希望。
“每户投入2.4万元,企业、政府、农户各出三分之一,农户可向银行小额贷款出资。并网发电后,农户将获得补贴,每户每年可增收3000至4000元。”七里坪镇党委副书记李德忠说。
“村里的地以前都是种花生、红薯等农作物,即便是收益好的时候,一年一亩也就几百块钱。碰上天气不好的年份,甚至忙活一年地里都没有半点收成。”周家墩村党支部书记周胜意说,整个村已经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用于光伏扶贫。
“健康扶贫解决了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教育扶贫减轻了我小儿子上学的经济负担,光伏扶贫将给我的家庭带来长达20年的稳定收入来源。”叶建平说。
今年是周家墩村光伏发电项目产生效益的第一年,叶建平不久就将领到第一笔分红。“有钱了,家里至少要先买一辆摩托车。”朴实的他对未来充满憧憬。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