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农民居然把华山“搬”回了乡。
两年前,广东省清远市浸潭镇下迳村几位村民去华山旅游,看到奇峰异石、游人如织,脑洞大开:“这种怪石头,我们那后山有很多,何不也建一个景区?”
说干就干,大家回村后,便在后山脚垒起一道石门,刻上“小华山”三个字。“村民投工献料,凿石铺路,干了两年多才把路修上山顶,费用比请施工队节省了90%。”村民邹瑞文登上陡峭山腰,指着山下田舍说,“左边汤泉、民宿,右边别墅、武馆,都是我们自己设计自己建。”
群山环绕的下迳村一下子吸引了50多人回村就业创业。本在城里当牙医的邹瑞文回到下迳村,开发利用林地资源增加集体收入,还被选为村民理事会理事长、经济合作社社长。
下迳村之变,得益于清远推进的村居环境改造。
清远地处粤北山区,432万户籍人口中,超六成是农业人口。新一轮精准扶贫任务中,全市有261个省定贫困村,村居环境改造任务艰巨。近年来,清远启动农村综合改革,采取自下而上、以奖代补、统筹经费、梯度推进等举措,投入22.85亿元,全域实施整洁村、示范村、特色村、生态村、美丽乡镇等五级递进策略,创建“美丽清远”。
清远结合美丽村居建设,推动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上规模,走“精准扶贫+健康休闲+乡村特色”之路。目前,全市成立农民合作社4731个、家庭农场2102家。
“小华山”挂牌后,下迳村又整合1540亩土地,筹资900多万元,扩大建设“小华山风景区”,包括养生鱼疗区、温泉酒店、拓展训练场等,外来游客络绎不绝。去年,村集体收入200多万元。
清远山乡巨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重心下移”。该市重视党建统领,将治理重心放到自然村,建立村小组党支部,发挥其贴近优势、协调能力和监督作用。
六甲洞村进出道路狭窄,制约了乡村旅游发展。村委会计划筹集200多万元资金,新修一条6米宽的乡村道路,但需要经过麻地坪、江咀、狮子围、塘氹等村地界。由于少数村庄“旧怨”未解,互不让步,征地不能落实,修路项目一再受阻。怎么办?六甲洞村党总支决定,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让村民小组党支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最终矛盾化解,项目顺利推进。
“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内生动力,农民从‘看戏’到‘唱戏’、从‘要我建’到‘我要建’,这才是我们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最大变化。”清远市委副秘书长、农办主任鲁小鹏说,全市今年创建美丽乡村2357个,20户以上自然村八成完成改造。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03日 14 版)
(责编:张隽、关喜艳)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