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中国各地 > 中国农村 正文

通城县荻田村档案见证乡村改革开放时代变迁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8-12-19 05:03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荣华 朱哲 李嘉

11.png


一张张泛黄的纸张,散发着历史的气息。一册册沉默的档案,诉说着时代的故事。

位于幕阜山区的通城县塘湖镇荻田村,保存着1952年至今的2000余册村务档案。

1210日,村档案员黄忠云带着记者走进档案室,翻开一本本档案,时光仿佛倒流。

这些档案完整记录了该村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的重要事件,见证着荻田村改革开放40年的变迁。


农民负担越来越轻,荷包越来越鼓


【档案速览】

分门别类编号,整齐装订排列,档案里保存最多的是生产和分配原始记录。

打开纸张发黄的通城县1970年粮食作物实际产量年报和联合大队分配方案,可以清楚看到:1970年联合大队435户,2016人,可分配总收入159092.03元,分配社员97510.28元,人平收入48.36元。

一项项关乎农村的改革都可以在档案中找到印证——

1980年以联产到组的承包责任制,生产队统一计划、统一核算,将土地、劳力、耕牛、农具固定到组,签订合同,按产计酬。口粮分配人平539斤,比1970年增加167/人。人平收入88元,比1970年人平增长近40元。

1981年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1982年后逐步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

2005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并对农民种田实行补助。

2007年全村粮食总产为1594.8吨,农民总收入1700.1万元。

到去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7800元。

【亲历者说】

“六七十年代都吃大锅饭,挣工分。”今年70岁的黄忠云说,那个年代,收成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影响,每人每年分到的粮食也就三四百斤,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首吃“螃蟹”,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2年,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彻底为农民松绑。

荻田村将土地、耕牛、农具、水塘按人口承包到户,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村里热火朝天。“很多人天不亮就到地里,甩开膀子干活。”黄忠云说,当年粮食产量大增,家家户户都有余粮。

“小时候家里人多,我睡在木板搭的阁楼上,4个人挤一张床。吃的是红薯、玉米、豆子等,收成不好时揭不开锅。”回忆当年的苦日子,55岁的王国胜唏嘘不已。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市场经济大潮风云涌动。王国胜干起了货郎,靠贩卖油盐酱醋、干鱼小虾、生活用品,养活一家人。

去年,王国胜和儿子办起了中药材基地,种植黄柏、葛根等200多亩,一家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老党员王秀才记忆最深的有两件事情:一是2005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农民不再交公粮;二是2017年中央宣布土地承包到期后继续延长30年。“地在我们手中,还不用交税,这是几千年没有的事。”

【记者手记】

40年沧海桑田,40年万象更新,荻田村是农村改革的缩影。农村村务档案是中国农村从落后走向现代的真实记录。荻田村档案,有力证明改革开放使农民走上美好生活之路。


民生大改善,小病不出村


【档案速览】

荻田村档案记录着大量关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险等资料。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数字,一串串事例……时代的印记在档案中重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荻田村办学明确提出贯彻落实“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如今的荻田中心完小校园面积2300平方米,拥有科学实验室、计算机室、美术室、音乐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校舍焕然一新。在校师生近500人,其中年轻大学生教师20人。

上世纪70年代初,黄袍卫生院搬迁至新建的砖木结构四合院,1998年迁至荻田桥头,后改为卫生室。各科室医疗设备齐全。

20127月起,年满16周岁以上的村民可参加养老保险,缴费标准每年为100100010个档次,政府每人每年补贴30元。12级残疾人国家为其按最低标准缴纳养老费。

村社会福利院于1984年在荻田创办。2015年县民政拨款,在原有大楼基础上又改建一栋住宿楼,全村五保户和孤寡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养。

【亲历者说】

刘关保是荻田中心完小最后一位民办教师,1996年转为正式编制。他回忆:“以前学生用的是简易长桌和条凳,黑板是一块漆上黑漆的木板。”

“现在‘黑板’变‘白板’,班班都有电教多媒体。”副校长夏星甫说,学校实现了全科教学,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夏星甫的儿子夏青云,曾经在这里就读,现在县扶贫办工作。他的孩子夏可也就读于完小幼儿园。

一家三代见证了村里的教育改革与变迁。“现在小孩上学学杂费全免,教育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夏青云说。

医疗卫生事业同样如此。“卫生院变成卫生室,名字变小了,但条件变好了。”原荻田村支部书记汪金熬说,以前有个病痛,都是找赤脚医生,碰到赤脚医生外出,只好租车去县城,很容易贻误病情。

“现在村卫生室设备齐全,各种常用药齐备,医生也越来越专业。有个小病小痛不用出村。买了合作医疗,住院费用减轻不少。”村民汪玉娥说。

村民汪金亮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和妻子看病吃药得到了医疗救助,住院治疗报销比例达到90%

【记者手记】

民生改善是梦想抵达的最好诠释。40年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40年民生改善,其内在规律已经表明,改革硬碰硬,民生实打实。


堡垒越来越强,干群关系越来越好


【档案速览】

荻田村保留了大量有关村支部建设的档案。

“坚持继续革命,夺取更大胜利”,在1978年上半年的档案里,类似口号频频出现在下发到荻田的各种文件和会议记录中。

1981年,荻田撤消革命委员会,成立大队。1984年,人民公社体制改为区辖乡制,荻田大队更名为荻田村。

村支部活动的记载2013年以后明显增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等,有关档案装满一大柜。

新世纪以来,村“两委”荣获不少荣誉。200420062011年荣获先进党组织,20052006年被评为文明村。

“以前干部下乡,不是催耕催种,就是要钱要粮;如今干部下乡,帮着修桥修路,带领群众开荒。”档案里记录了村民自编自唱的干群关系歌谣。

【亲历者说】

“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几十年一直是村支部的主要工作。然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干部还有两大麻烦事,一是收任务,收‘三提五统’;二是计划生育工作。村干部很不好当。”黄忠云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晚期,当地农民负担重,干群关系紧张,越级上访不断。

汪金熬认为自己搞农村工作是“行家好手”,牵猪赶羊拆屋、征费罚款的事没少干。“明知这样做损害了群众利益,伤害了干群感情,但觉得来得快效果好,那时老百姓看到我们都要躲。”

斗换星移,党的惠民政策增多,村支部建设越来越规范,战斗堡垒作用越来越明显。

“农业税取消了,种田有补贴,村干部主要精力是带领大家致富,办好村公共事业,工作好做多了。”汪金熬说。

村支部、村委会的号召力越来越强。 红河溪的变迁就是见证。

20116月,百年不遇的洪水冲垮了红河港河堤和桥梁,荻田沿河两岸一片狼藉。当年10月,村干部带领村民捐资7万多元,建起两座大桥。2014年,村支部又带领大家修河堤,全村集资18万余元,争取部分项目资金,两岸砌石,河道清淤,水患彻底消除。

后来,村支部争取项目资金,利用舞龙灯赚的13万元钱,在驻村“三万”工作队的支持下,绿化美化河堤,安装路灯,硬化道路……满目疮痍的红河港如今变成绿色长廊,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近几年,村支部建设更加规范,大小事务公开,村干部权力变小了,但心里踏实了。” 村支书汪花祥说,这些年荻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大家打心眼里感谢党,感谢政府;干部群众关系越来越好,社会稳定,基本上矛盾调解不出村。

【记者手记】

改革让生活更美好,开放让群众更开心,干部和群众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改革到位了,基层工作做好了,基层干部理所当然更受欢迎了。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