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索引擎“百度”中输入关键词“巧妇9妹”,50多万个搜索结果弹框而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巧妇9妹”居然是一位农妇。
她的真名叫甘友琴,生活在中国西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农村。与大多数“网红”不同,甘友琴相貌平平,也没有夺人眼球的才艺,说话还带有浓重的口音。出名前,和大多数中国农民一样,甘友琴的知名度仅限于自己居住的村子。
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生活会因为几段小视频而改变。2017年5月,甘友琴的丈夫和侄子随手拍下她在田间劳动和制作当地特色美食的视频,并上传至网络平台。“之前在手机上看到过一些关于农村的视频,家人一时兴起就想让我试试。”甘友琴说。
图为甘友琴
丰富多彩的原生态农村生活场景,憨厚朴实的形象,加之互联网平台的传播效应,甘友琴的粉丝数量呈暴发式增长,在数十个网络平台上的粉丝数量累计近千万,成了农民“网红”。
直播期间,有网友留言希望能品尝到甘友琴家种的新鲜果蔬。于是她又开起了网店,并寻找物流企业合作,一步步摸索着如何通过互联网将农产品卖出去。
今年4月,甘友琴在直播中推介了当地生产的一种柑橘,短短24小时就卖出了6万多斤。自去年11月开始经营电商业务以来,甘友琴自销和代销的农产品销售额已突破1000万元。
近年来,中国农民的生活条件稳步提高,加之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服务在农村地区不断普及,不少中国农民像甘友琴一样成为“网红”,由此产生了农村“网红”经济。
除了推销农产品,网络也成为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平台。中国中部省份河南省郑州市的付永、柴现恩、张详威三位农业技术专家和七名谙熟新媒体技术的年轻人成立了“付老师种植技术团队”。
他们利用互联网直播平台制作视频、图文,教农户如何不用除草剂除草、如何施肥。每天还有许多农民向他们私信提问:“我家菜根烂了怎么办?”“为啥俺的西红柿长不大?”“怎样让弯黄瓜变直?”……
“起初,我们担心农民上网的积极性不高,但后来我们发现文章点击量越来越大,而且很多读者还主动向我们咨询各种农业技术问题。”付永说。
截至目前,“付老师种植技术团队”在互联网平台上已拥有70多万粉丝,每个视频产品的播放量平均在30万左右。
付老师种植技术团队。
据付永介绍,他们不仅帮助国内农民解决了大量农业生产问题,还多次帮助俄罗斯、加拿大、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农户。
来自湖南省怀化市的农民“网红”——“乡野丫头”石秋食,利用互联网直播平台将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侗族的风土人情传递给了广大网友。
“乡野丫头”石秋食在田间摸鱼。
石秋食的家乡位于湘、桂、黔三省交界的老寨村。这里风景优美,但经济不发达,老寨村所在的湖南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为了传播家乡独特的侗族传统文化,石秋食和堂兄在互联网平台上注册了一个名叫“乡野丫头”的网络账号,定期拍摄、上传展示乡村生活的短视频。
视频中,石秋食刨过野菜、扒过鸡窝、捞过青苔,并用自己上山下河亲手采到的新鲜食材,做出了炒腊肉、鳅鱼荷包蛋等上百道侗家美食。她面带微笑,耐心地给网友解释着家乡的特色。
“乡野丫头”。
靠着侗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开通账号100天时,“乡野丫头”视频的浏览量达到两千多万次。目前,浏览量已经超过1亿次。
与此同时,不少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关注网络农村题材。今日头条是中国一家为用户推荐信息的互联网企业,其搭建了农村合伙人平台,鼓励“三农”创作者。此外,一些短视频平台,如快手、抖音等,也在积极培养农村“网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党国英认为,农村“网红”经济的出现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广农业技术、传播农村文化,具有积极意义。但也要加强监管与培训,以防有人为了吸引眼球出现一些不当做法。(图/文 曹祎铭 陆华东 李雄鹰)
责编:季冉冉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