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家小院做餐饮 “中国农家乐第一家”在这里诞生
徐家大院第一代农家乐
徐家大院“中国农家乐第一家原址”
徐家大院第二代农家乐
这是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三间卧室、一个客厅、一个厨房,屋内至今还保留着1986年创立农家乐时的摆设,客厅内挂着写有“农家乐”三个大字的书法作品
自1986年在自家农家小院开起农家乐之后,30余年间,徐家大院已经升级了4次,现在的徐家大院依旧保留着每一代农家乐的模样
这些不同时代的农家乐见证了徐家大院的发展,徐家大院也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
从大禹西路驶入西源大道,不多时就来到了徐家大院。一座石牌坊矗立在眼前,牌坊立柱前惟妙惟肖的石狮子、檐楼上的雕饰似乎透露出这家主人的讲究。
匾牌上, “徐家大院”四个红色大字格外耀眼。牌坊不远处的一块大石上刻有 “中国农家乐第一家”几个大字,授予徐家大院这一称号的,正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审委员会。
徐世勇带着成都商报记者顺着进门右手边的路往里走,在一座小青瓦房三合院前停了下来,他指着屋里说,“这就是我们第一代农家乐的原址,如今也是我们的农家乐史料馆。”
这就是徐家大院第一代的样子。历经30多年的发展,如今,徐家大院已经升级过4次。现在的徐家大院依旧保留着每一代农家乐的模样,这些不同时代的农家乐见证了徐家大院的发展,徐家大院也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
尝试在农家小院开启餐饮服务 “农家乐”诞生了
这是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三间卧室、一个客厅、一个厨房,屋内至今还保留着1986年创立农家乐时的摆设,客厅内挂着写有“农家乐”三个大字的书法作品。
徐世勇告诉记者,第一代农家乐是其父亲徐纪元开创的。而徐纪元也在其自传《我和我的徐家大院》中提到,最开始是利用自留地和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花木,后又利用包产地和租用地大面积发展花木种植。经过一家人的打理,花木园林形成基地,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考察。后来,他尝试在农家小院里开启餐饮服务,因此创造性地诞生了“农家乐”。“当时,我们接待得最多的一次是4桌,接待对象不仅按成本给我们付了费,还按每桌200块钱的标准,付了800元劳务费。我们不离家,一天就可以挣800块,给我们增添了很大的信心。”
后来,开始有旅行社与我们进行长期合作,于是定下了每客30元包吃包耍的标准,更多的人慕名而来。随后,徐纪元又发动自己大姐也做起了农家乐。
最初是客随主便的大锅菜 有什么就吃什么
被问及当时主要给客人推出了哪些菜时,徐世勇笑着说,“那就是客随主便了,都是大锅菜,有什么吃什么。”他指着院子里的石磨说,以前经常做的一道菜就是石磨豆花,提前一天泡好豆子,第二天就各自分工,管磨豆腐的、管茶水的、管烧火的、管做饭的、管洗菜的……一家人齐上阵,忙得不亦乐乎。
就是这样一个农家小院,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农家旅游模式——农家乐。“当时,也有不少人因为来农科村游玩,来我们家吃饭,然后又看上了我们的苗木,为此还做成了不少生意。当时我们家的两个主营业务,是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如今,这个厨房还保留了原来的土灶,灶的背后,还有被整齐摞起来的柴火。灶眼外面,正好有两个从梁上吊下来的茶壶。锅里,用竹篾编成的蒸笼整齐排放着。徐世勇告诉记者,现在他们蒸馒头的时候仍然在这口灶上完成。“一来,土灶加蒸笼蒸出来的馒头确实口感要更好一些。另外,我们也希望用这种形式向大家展示最原汁原味的农家菜,让大家寻得到乡愁。”
30余年间升级了4次 接待量越来越大
自1986年在自家农家小院开起农家乐之后,30余年间,徐家大院已经升级了4次。
1996年,在第一代农家乐旁边,一栋蓝色别墅式仿古楼拔地而起。2003年,在第二代农家乐不远处又新建了两栋古典中式别墅。2012年,徐家大院又新建了乡村酒店,填补了国家4A级级旅游景区农科村一个空白。2016年,在离乡村酒店约7公里的川派盆景博览园内,徐家大院又有了主打小众消费、定制消费的高端农家乐。
在第二代蓝色别墅式仿古楼前,徐世勇难掩自豪,他告诉记者,这栋楼是其父亲徐纪元亲自设计、亲自指导施工完成的。
从第三代农家乐开始,接待量越来越大,宴会大厅也扩容了一次,如今已经能容纳100多桌同时就餐。当然,厨房也有了新变化,不仅有了凉菜和炒菜的分区,各种烤箱、蒸箱、消毒柜一应俱全,更重要的是厨房变成了“透明厨房”,厨房内的一切动态都公开透明。
1995年中秋时节,徐家大院苗木基地上的白果已经成熟,徐氏一家乘机推出白果炖土鸡,当天小院已经提前接到20多桌的订单,由于自家养的鸡已经远不够需求。他们就在外面采购了一批土鸡,在清理过程中,一家人就将鸡肝挖出来丢到一旁,丢弃的鸡肝被自家的肥猫偷吃了。等鸡刚下锅,却发现偷吃鸡肝的猫已经死了,一家人断定采购的鸡里肯定有吃过鼠药的。于是,连忙重新换锅改煮白果炖排骨。
“从那件事后,我们对食品安全这件事就一刻都不敢懈怠,对于采购的食材,我们都认真筛选甄别,30多年来,始终没有发生过任何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徐世勇说。
打造第五代农家乐 专业厨师团队可烹饪法餐、粤菜
去年,徐世勇开始着手第五代农家乐的打造。“这一轮就是回到小众消费,我们走的是定制化路线。”在川派盆景博览园内,记者第一次见到这8个私人定制的庭园,除了古典中式的庭园,还有新中式、法式、日式以及东南亚风情等庭园。每个主题庭园都呈现了不同的设计特点,既有用餐区域,也有休闲和办公区域。“这样的设置,就是让家庭、团队或者商务伙伴都能够在这里找到自己的需求。”工作人员笑着告诉记者,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里,因为他们本就没有对外做大规模宣传,以免供不应求。“平日的预定大概每天有三四个院子,周末经常会多一些。”同时,据他透露,如今国外的游客也比以往多了起来。
园内,一个离庭园不远,却又完全独立的厨房不时透露出些许烟火气。在这里,专职的厨师团队里,还有来自五星级酒店的大厨,他们可以为客人提供川菜、粤菜、法餐等多种菜品。“即便是川菜,也是改良的川菜了,比如我们的草船借箭、新版虎皮青椒都有了新的演绎。”这些菜品有考究的工艺,还有精致的摆盘。不仅要满足客人味蕾的需求,嗅觉甚至触觉的感受也要兼顾。
“赶上改革开放好时代,还要继续乘乡村振兴的东风”
“虽然我们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农家乐,但我们一代到四代的农家乐都还存在,每一代农家乐都代表了一个时期农家乐的发展阶段。现在,除了第五代是接待小众的高端消费,一到四代还是大众的平价消费。”徐世勇说。
已经发展了30多年的徐家院子,如今有6家公司,年收入近3亿 。他们不仅将完成在国内市场的布局,下一步,还将与国外展开合作。徐家大院已经在加拿大有了落地项目,马来西亚也与之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由他们出土地资金,徐家大院负责建设、运营。“国外有很多农庄,但没有发展起乡村旅游,通过合作的形式,我们不仅能够将好的模式带过去,还能实现客流的双向流动。比如,在国外农庄旅行过的人,到了国内就可以来农家乐再逛一逛,感受一下。”
徐世勇说,徐家大院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今后,他还要继续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依托花木和农家乐进一步完成全产业链布局。
成都商报记者 龚靖杰
摄影记者 王红强
(责编:高红霞、罗昱)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