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观察 宿艺
在转型成为“饱和增长市场”之后,手机厂商们都意识到2016年中国市场出货量增速极其有限。
市场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公布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约1.049亿部,较去年同期的1.098亿部下降了5%。这也就意味着,当手机人口红利终结之后,每家手机厂商都需要从其他竞争对手份额中为自己抢夺换机用户,市场竞争格局和游戏规则都将发生再次剧烈变动。
IDC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5月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中,华为份额第一;OPPO、vivo分列第二第三;苹果、小米则滑落为第四第五;联想则直接跌出前五。值得关注的是,华为在2015成为首个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1亿台的中国手机品牌之后,2016年目标再次增长超过30%,旗下荣耀品牌更是目标超越这一增速。
华为与荣耀是如何实现手机出货量逆势增长的?5月18日,央视二套《寻找中国顶级制造》栏目首期节目“华为荣耀手机炼成记”播出,让荣耀的快速崛起再度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话题。
《壹观察》分析认为,正是基于对技术研发的长期投入,对产品品质和制造的苛刻要求,以及对品牌的不断培育,才使得荣耀在残酷的红海市场竞争中坚持不打价格战,可以实现保持一定利润和不断增加投入间获得了良性循环,并最终得到了用户对产品和品牌的认同。这是一条与绝大多数国产手机品牌通过价格战和低利润获得市场份额完全不同的道路。
国产手机品牌到了摒弃价格战的风口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过去30年获取市场份额的最“有效”方式就是价格战,从白电到PC,从手机到汽车,无一不经历了这一惨烈的过程。这与中国市场环境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导致企业缺乏研发投入有关,也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购买力直接相关。
事实上,无论美国还是日韩企业,在经济飞跃初期,也都经历过相同的阶段。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曾视美国为“技术盗贼”,日韩企业在二战后的制造业崛起初期也曾大量出现仿冒欧美产品的市场阶段。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大量中产阶级的出现,对生活质量和商品品质的追求也随之提升,推动了本国内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也在强力的国内市场支持下,通过不断的海外拓展,最终成长出了全球知名电子科技消费品牌。
而对于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而言,现在也到了这一关键的“风口”时期。国际上一般将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视为迈入中等收入国家阶段,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7.67万亿元,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人均GDP为5.2万元,约合8016美元。而近两年大量人流海外旅游,以及对马桶盖、电饭煲、化妆品、名牌包包抢购的状况来看,大量富余的中产阶层已经出现,他们对生活品质都有一定的诉求,“价格战”正在失去吸引力,对品质和品牌的诉求正在成为市场和企业新推动力量。
对于手机企业而言,作为最为贴近消费者的智能电子产品,实际上2015年就已经感受到了这一市场转变。如主打性价比的小米手机在2015年首次未完成其年度出货量,同样打互联网手机性价比概念的大可乐手机则选择退出市场。整体市场方面,赛诺数据显示,从2015年3月开始,主打性价比的线上手机渠道销量以平均每月5%的速度递减,而主打产品体验的线下手机市场销量平均每月上升6%至8%。而从线下渠道手机产品销售来看,以1500-2500元的中高端机型最火,而非700元以内的价格战产品。目前,荣耀、vivo、OPPO等国产品牌都在大力切入这一产品升级的价格段。
荣耀现象分析:探路中国制造真正崛起
过去30年,白电、彩电、PC等企业都先后完成了国内红海市场竞争,到海外布局的过程。但是,由于对关键元器件、核心技术和行业标准的把控,中国企业更多只能承担加工组装的角色,而非产品顶层的领导者。这也是中国企业可以获得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但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利润,没有成长为类似三星、SONY、松下等国际一流企业的重要原因。
但在当今,随着中国成为全球首位的制造大国以及供应链中心,特别在处理器、发动机等关键元器件的技术突破,再加上背靠大量中产阶级的本国优质消费市场崛起,中国企业正在开始有了挑战三星、苹果等国际巨头企业的决心和资本。
比如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智能手机企业,就已经全面突破了过去3000元的国产手机“价格”红线,其荣耀品牌更是在中国手机市场饱和的状况下,在两年时间中完成了出货量的连续高速翻倍,成为中国互联网手机的知名品牌,并在全球74个国家,包括欧美等对知识产权要求严苛的市场取得快速突破。
究其原因,这是华为过去20多年来对技术投入的高度重视,已经对产品品质、企业品牌的苛刻要求,让其成为中国制造企业向国际一流企业崛起过程中的代表力量。
根据统计,华为每年投入技术研发的资金超过其营收的10%。从2006年以来,其研发投入累计超过2400亿人民币(约370亿美元),2015年华为用于研发的投入更是达596亿元人民币,居中国企业首位。
与此同时,华为也成为中国企业中在移动专利的巨头企业,3月1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企业专利申请排名,华为以3898件连续第二年居全球首位。截止2015年12月31日,华为累计获得专利授权50377件,申请中国专利52550件,申请外国专利30613件,90%以上为发明专利。
对技术投入的重视和坚持,使得华为手机可以在国内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技术和产品优势,避免陷入国内手机品牌间的价格战,同时在包括在海思自主处理器等核心技术的突破,也使得中国制造企业首次真正掌握了关键元器件产品,可以按照自己节奏研发和生产旗舰产品。
反应在荣耀上,这家成立两年多的互联网手机品牌,从一开始就获得了重要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支持。在向中高端市场升级的过程中,2015年发布的荣耀7可谓是一款里程碑式产品,如其采用了麒麟 935芯片,行业内首次推出智灵键,以及全新的智慧全网通,能兼容目前组合种类最多的网络制式,还能实现双卡盲插等,直到今天,荣耀7也是中国市场在做工和性能上都具备优质口碑的一款产品。
在央视《寻找中国顶级制造》节目首次报道中,荣耀产品总经理熊军民以荣耀7手机为例演示了跌落、滚筒、环境测试(低温、高温、高湿)、按键耐久性测试、应用测试(制动化测试)、功耗测试、功耗测试、WIFI性能的测试、快充测试、指纹解锁速度测试等一些列严苛的监测过程。据了解,荣耀一台产品上市之前,光测试样机就要消耗20000多台。为解决一个在跌落环境下致损概率为三千分之一的手机摄像头质量缺陷,荣耀会投入数百万元人民币不断测试,最终找出问题并解决;为解决某款热销手机生产中的一个非常小的缺陷,荣耀曾经关停生产线重新整改。
令观众和用户感到震撼的是,在央视报道视频中,荣耀7手机在近距离接受爆破测试之后,手机外观基本完好,并可以正常使用。
荣耀总裁赵明在接受央视采访中讲述了一个关于荣耀对产品品质严苛要求的实例:2015年5月,荣耀有一批手机在运输途中,发生了罕见的货柜车轮胎起火事件,导致此批手机受到高温影响。虽经检测98%以上的手机都是外观完全良好、功能满足出货标准,但荣耀仍决定全部销毁这批手机,避免手机在使用1年2年后出现2%概率的质量问题。价值近2000万的畅销手机于是全部被碾压成了碎末。
正是由于这种对产品品质的苛刻要求,才使得荣耀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在用户中积累起了品质的口碑,也使得荣耀在不打价格战的情况下,出货量依旧实现了两年连续翻两番的成长业绩。
荣耀总裁赵明对此评论称:“赢得别人的尊重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我们一直坚信用这种最笨的办法来打造优势,积累的时间越长,体现出来的就越强。”
《壹观察》分析认为,中国智能手机企业出货量已经占据全球近一半市场份额,全球手机企业排名前10位中有7家都是中国品牌。可以说,最为集科技、制造、品牌、移动互联网服务为一体的智能手机,是中国制造向全球一流科技企业迈进的最好机会,而国内中产阶级消费市场的崛起又给了中国企业最好锻造品质与品牌的势能风口。
因此,中国手机企业们,需要避免对自身品牌和产品品质无益的价格战,目标成为国际一流的科技制造企业,不应该是一家没有核心技术和品牌溢价的加工组装企业。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