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中国各地 > 中国企业 正文

国有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6-05-26 14:24

所谓创新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创新及创新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以及创新物质形态的综合,包括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制度和规范、创新物质文化环境等。创新文化是一种培育创新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唤起一种不可估计的能量、热情、主动性和责任感,来帮助组织达到一种非常高的目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被摆在最为核心的位置,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经济增速放缓,新旧增长动力转换艰难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对创新的重视和投入力度一直在加码。但是,伴随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期,国有企业迫切需要贯彻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相结合的方针,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并举,深入开展国有企业的创新文化建设,以期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优势,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提质增效。

一、现阶段国有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现状

我国国有企业大多是从计划经济走过来的,经历了长时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始终不能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生产和出售,政府主导性经营很明显。同时,因为国有企业管理层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必定造成国有管理缺乏活力,经济效益低下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严重不足,由此导致技术和管理都落后的现状,也根本谈不上创新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创新实践有了长足发展,其创新文化也逐渐形成了一些自身的鲜明特点,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国有企业的创新文化不仅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企业间有很大差距,而且其自身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 国有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严重失衡

现实中,国企经济发展水平失衡的现状决定了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发展的整体不平衡。国企中既存在沃尔玛、中石化和中国国电等管理理念领先,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企业,又存在数量众多,组织结构混乱,管理理念落后、机制僵化和水平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国有中小企业。

(二) 国有企业创新的层次和动力不足

国有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深入,要求企业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这应该成为国有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很多中小国有企业往往盲目模仿国外经验技术,不能结合国情和企业实际,真正做到借鉴、吸收和创新并举。实际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目前依然在成长中,并没有完全建立,这要求我国国有企业更多关注于转换自身的经营机制,适应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国外企业是完全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是在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经营和发展的,因此我们企业创新文化的营造不能只停留在接受模仿阶段,更重要的是要在学习中逐步创新。然而,目前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在产权结构尚不清晰,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常常不顾现实单纯模仿外国某种特定的创新形式,以偏概全,结果则常常因企业缺乏制度基础、市场规则条件以及职工教育素质等因素而事与愿违。

(三) 国有企业创新缺乏正确的市场竞争观念

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时间较短,造成国有企业市场运作经验很不丰富,在很多方面留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尤其是企业的市场经济观念十分落后,对市场经济的核心精神缺乏深刻理解。许多国企管理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认识不准确,他们或者把企业竞争优势认作企业核心竞争力,或者把企业一般意义上的资源认作企业核心竞争力,或者把企业某一方面的能力认作企业核心竞争力,必定导致国企创新文化不能驶入正确的“快车道”。还需要指出,当前许多国企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战略,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导致这些国有企业经营方面迷失,盲目进行错误的经营,造成其核心业务领域的优势丧失。

(四) 国有企业创新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首先,大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参与国际大市场竞争的理念,缺少立足国内、放眼海外的经营魄力。其次,部分国企对“一带一路”、国际经贸法律和法规缺少掌握,无法正确处理在国际合作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困难。往往遇到问题就采取避让态度,不能有效应对挑战,解决问题。最后,大多数国有企业缺乏国际化经营管理的人才,这也是造成国企创新文化建设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 国有企业创新缺乏有效率的经营管理体制

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旧实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导致很多国企在人力资源上投入严重不足,也缺乏长远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更不要说完整体系化的人力潜力开发和员工生涯规划管理项目。加之,很多国有企业的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不少经营管理人员基本上未受过正规的企业管理训练,管理企业基本上靠经验和自身悟性所获得,这些企业的领导者从自身能力来看是难担大任的。所有这些经营管理体制的不利因素造成我国国企创新文化建设的困难不小。  

(六) 国有企业创新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一直是国企改革关注的首要问题。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分配不合理导致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难以有效落实并发挥作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国企很多管理者的基本管理认识;另外,激励手段单一,不能运用行为科学的原理深入分析员工心理需求,对激励的时机和额度也把握不准,这些都使整个企业必要的激励机制缺失严重。同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思想仍旧在国企管理层中存在,也影响其创新文化建设的进展。

二、现阶段国企创新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国企创新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设,而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进程,是国有企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关键因素。针对现阶段我国国企创新文化的现状,要适应现实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走出去”的要求,国有企业创新文化建设需要做到:

(一) 在创新文化中彻底消除计划经济体制对国企创新文化的制度约束

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就一直在进行中。随着对市场经济认识的逐步深化,国企改革先后经历了放权让利、政企分开、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不同阶段,目前,除少数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企业外,国有大型企业基本上建立了以股份制为代表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特点是以实现国企功能为导向的改革,并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等6家央企进行“四项改革”试点,2015年,《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国企改革进入新时期。然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其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还一直存在着,尤其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旧制度、旧观念深深影响着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们,如无激励的工资标准,沉重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等等,使国企管理者面临了很多需要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使他们对企业创新文化的认识不能做到准确和全面,影响其对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创新思考。所以,国企创新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国企能否突破原有体制的限制,摆脱已有的制度约束。

(二) 在创新文化中突出观念和认识创新

我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统一是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创新文化有多种含义和表现,但它首先是精神层面、思想观念层面的事物,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统一员工思想、引导员工行动、凝聚员工力量的旗帜和纽带,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支撑、推动作用。因此,企业要想适应社会经济这个大环境的变革,首要条件就是转变员工观念,推动形成文化合力。在法士特《企业文化手册》中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是我们企业的哲学观,更是我们建立创新文化的原动力。具体到国有企业创新文化上,要求企业管理者树立观念创新的认识,建立人力资本是企业最重要资源的基本理念,关注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并为所有创新提供必要的风气、氛围和舆论,营造宽容失败的氛围,为员工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 

(三) 在创新文化中始终坚持人才管理创新为先的机制激励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由此可见,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已成为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国有企业的创新文化建设同样如此。现实中的国有企业只有不断进行人才管理创新,才能管好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进企业创新发展。如何建立有利于促进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建立激励人才成长的机制,是国企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现时期,我国不少国有企业管理者仍通过行政任命或行政选拔的这种落后机制,国有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就必须逐步改革其主要管理者的选拔方式与机制,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但是到目前为止,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国有企业并不多。

(四) 在创新文化中注重与技术创新的结合,提升国企的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必须与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同步进行。通过创新文化引导技术创新,加快新技术应用,推动企业提质增效的进程。同时,在技术创新中保证创新文化的实现,借此在企业管理上多创新,最终形成本企业的品牌优势,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方面,建厂时间较长,但品牌声誉极佳的“国电靖远发电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靖电成立整整30年了,但技术创新能力却与时俱进。在2014年环保攻坚战中,靖电仅用9个月就完成了别的企业至少需要4年的15项环保改造项目,创中国电力行业一年内改造项目最多的先河,这其中,不乏因技术难题而影响工期的事件,但靖电提出“九九管理法”,把企业的人和物质资源最佳的组织在一起,集中于“靖电”这一品牌经营上,最终创造了奇迹。在激烈竞争的发电市场,通过创新文化和技术创新的有效结合,靖电进入了“国电楷模”的行列,实现了“集高效发电、供热、供水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企业”的战略目标。

(五) 在创新文化中强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只有面向市场、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以市场需要引导其生产经营,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所以,国有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时,要尽可能的区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那么,要开拓国际市场,就不得不面临其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世界500强,风电装机居世界第一的中国国电集团公司,2016年,在其“走出去”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积极抢抓‘一带一路’的重要窗口期和机遇期,坚定不移地实施国际化战略,切实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国电集团更新观念,把市场调研与企业经营统一起来,广泛借鉴国外企业成功的市场开发经验和方法,同时结合国际市场的特殊性,积极创造自身合适而有效的市场方法,3月30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见证下,与捷克SWH集团签署《关于在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领域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及中方拟收购捷方若干风电项目的协议》,根据协议,国电集团与捷克SWH集团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节能环保方面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将有力推动国电集团与中东欧“一带一路”国家企业之间创新合作模式,共享合作成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六) 在创新文化中营造国企独特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创造和逐步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认同和遵循的,具有其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综合。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方面,国电集团形成的“家园文化”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国电集团是一家资产总额7840亿元,装机容量1.35亿千瓦,在装机规模、经济效益、专业技术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企业。在短短的10余年来,取得这样的业绩,“家园文化”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近几年,国电集团大力开展以“践行‘一五五’、推进‘双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建设,在系统内部推行“首席师”制,通过“读大同故事、推创新实践”活动,带动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和活力,营造了人人能成才、个个有舞台的文化氛围。因此,在国企创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注意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三、结语

在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的眼中,一个企业“没有创新就是死亡”。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体力量,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其创新文化建设必定要进入一个崭新的创新阶段,以此不断创造出国有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市场竞争优势,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做出更大贡献。(国电靖远发电有限公司  张丽侠)

参考文献:

[1]张平华,中国企业管理创新

[2]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3]刘海藩,刘潮,现代企业管理

[4]戴木才,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教程

[5]稻香,柔性管理

[6]科林克拉克-希尔,基思格莱斯特,战略管理案例

[7]刘芳,汪国银,国有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比较与借鉴

[8]李荣融,国企改革的四大重点

作者简介:张丽侠(1977-),女,甘肃天水人,国电靖远发电有限公司团委书记、党委工作部副主任。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