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发布,成为全国率先公布“机器人+”方案的省份。
据了解,“机器人+”与“互联网+”、“标准化+”,共同构成了加快推进浙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经济社会领域短板,促进浙江经济社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此次“机器人+”行动计划着眼于推进机器人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应用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高制造方式的智能化与生活方式的智慧化水平。《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我省机器人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机器人应用进一步拓展,机器人产业长足发展,‘机器人+’新业态不断涌现,机器人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一批富有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器人+’新模式、新业态,建设国内一流的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和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的目标。”
在推进机器人应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快在制造、物流、健康、服务、农业和特殊领域等6个领域的机器人应用。近年来,机器人在物流、医疗等社会专业服务领域及家政等家庭生活服务领域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开始扮演重要角色,我省已有机器人企业推出相关产品,因此,加快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对浙江打造智慧生活产生重要意义。如在“机器人+”健康方面,我省将鼓励医院在高精度高难度手术中使用手术机器人、推广应用养老助残机器人、在基层医院应用远程医疗机器人等。而“机器人+”服务方面,则重点推进清洗、监护、娱乐、烹饪、维护服务等家用机器人应用,促进家用机器人与智能家居融合,推动家用机器人成为社会服务终端。
目前机器人主要还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领域,此次“机器人+”行动计划的主战场还是在制造业。推进机器人+制造,“机器换人”仍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我省将实施升级版的“机器换人”,即支持企业从部分环节单台机器人应用向整条生产线自动化改造、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改造发展,实施“机联网”“厂联网”等以智能机器人系统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另一方面,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系统集成和售后服务能力强的工业机器人工程服务公司,支撑浙江工业企业顺利实现“机器换人”。到2020年,建设省级工业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10家,培育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0家以上。
《行动计划》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提出了着力培育一批机器人拳头产品、突破一批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培育机器人龙头企业、发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加强机器人标准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重点任务。组织推进“机器人+”行动计划,将对浙江机器人产业加快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连续多年的“机器换人”,已为“机器人+”工作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浙江从2012年底开始推进“机器换人”,使工业机器人在我省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至2016年底浙江在役工业机器人总量约4.3万台,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多年推进“机器换人”,带动了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初具规模。截至目前,全省已拥有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关键零部件制造、系统集成和应用服务企业共200余家。此外,浙江还成立了省机器人产业联盟,已形成一支2000余人的机器人研发队伍,工业机器人创新资源及创新体系基础良好。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