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2017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公布,前十名基本被央企包揽,其中国家电网和“两桶油”居前三,银行则占据半壁江山,平安保险作为民企抢下第八的位置。
备受瞩目的BAT则无缘前100强,不过这并不意外。因为这份榜单以营收为依据,而这恰恰不是BAT的长项,如果以市值和利润作为参照,BAT毫无疑问将脱颖而出。
中国企业500强,或者更贴切地说,中国企业500大,并不适合BAT长袖挥舞,而更适合央企和国企的气场,后者的最大优势就是规模优势,当初被寄予厚望的做大做强已经变成了一味做大,即使贵为世界500强榜单的常客,但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上,这些大块头的企业更多还是跟跑者,而非领跑者。
前些年,拜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由“轻”转“重”所赐,国企特别是央企表现抢眼和强势。但随着中国经济向新常态转型,重化工行业风光不再,规模犹在,但赚钱越来越难。占据上游生产要素资源的国有企业的确显示出了控制力,但在影响力方面恐怕就不尽然。也正是如此,国资改革破壳而出,混合所有制改革也衔枚疾走,此前的联通混改就被市场认为有诚意、有干货,是拿出真金白银来改革的。
500强了这么多年,大家也都出现了审美疲劳,大则大矣,强则未必。我们该看淡“500强”了,无论是世界500强,还是中国自己的500强,反映的不过是规模大小,而非我们愈来愈看重的创新和品牌。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解决“玻璃门”和“弹簧门”的政策窠臼,为所有企业创造友好型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此外,这份榜单上,还有一个被不厌其烦讨论的老问题。数据显示,245家制造业企业的净利润占500强利润总额的19.42%,与此同时,国有五大行的净利润占比高达32.74%。这可能是经济“脱实就虚”最好的印证了。
今年以来,金融发力去杠杆,决策层防范金融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目标明确,并将之上升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此前中央就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大结构性失衡:一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三是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因此,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防止金融独自“狂欢”,是今年以及未来一段时期的改革重点。
但是,“虚”“实”的改革应该是同步和唱和的,否则金融去杠杆易,资金回流实业仍难。著名经济学家夏斌就撰文表示,如果实体经济改革不力,市场不出清,僵尸企业不出局,过剩的产能、资产泡沫不解决,仅靠放松金融,并不会使资金这个资源在全社会得到非常有效的配置。实体经济改革不到位,金融改革超前了,只能是在自娱自乐。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达到6.9%,超出市场预期。在稳增长压力减缓的情况下,改革再次来到窗口期。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