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中国各地 > 中国企业 正文

郭施亮:不宜过度解读“帮助更多优质企业上市”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8-02-14 17:27

稳定市场投资信心,并尽可能减少不利消息对

稳定市场投资信心,并尽可能减少不利消息对市场的冲击影响,仍然颇显关键。但对于帮助更多优质企业上市的消息,仍不宜过分担忧,乃至于过度解读。站在市场一方来看,它们或许更关心市场对优质企业的真实定义。

近日,有消息指出,刘士余一行在深圳视察科技类公司,并在期间表示,将帮助更多深圳优质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并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加快发展。“帮助更多优质企业上市”,虽然看似很短的一句话,但却大有深意。其中,“优质”是一个重点强调的地方。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对于国内资本市场,并不会轻易帮助企业的加快上市,而是突出优质企业,并为优质企业提供更好的上市通道,助力其发展与壮大。

最近一段时期,国内资本市场不断强调打造资本市场强国的目标,而培育优秀后备上市资源,并为资本市场储备优秀的上市资源等,却成为了新时期下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新方向。然而,对于国内资本市场而言,从资本市场大国逐渐转变为资本市场强国,并积极引导优质企业的上市,其关键看点,则在于市场对优质企业的最终定义,而优质企业的定义如何,也将决定着未来国内资本市场的整体质量水平。

站在新时期的发展角度分析,优质企业的定义,已经不仅仅看企业规模的庞大与否以及企业究竟养活了多少人,而是更注重新时期下的发展大方向,如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涉及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等。从近期证监会的表态来看,确实也为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创造出有利的政策环境,而这似乎会逐渐成为未来国内优质企业的潜在对象。

实际上,除了帮助更多优质企业上市的表态之外,此前证监会还表态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战略发展方向,掌握核心技术、并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境外上市中资企业参与到境内的A股公司并购重组的进程之中。或许,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企业的重视程度持续升温,未来不排除让资本市场为这类优质企业开通更多的融资渠道,乃至开设相应的绿色通道等。

除此以外,鉴于不少优质企业存在股权结构上的问题,乃至存在合伙人制度的模式,并由此制约其回归A股市场的发展需求。对此,随着港交所率先打破以往“同股同权”的运作模式,未来有望把相应的成熟经验引导至国内资本市场,并有望逐渐灵活巧妙运用相应的制度模式,为这类优质企业的回归创造出更灵活的操作空间。

刘士余一行在深圳视察科技类公司,并表态将帮助更多深圳优质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实际上还是要提升优质企业上市的步伐,并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国内资本市场的整体质量水平。但从另一种角度思考,在沪深交易所对IPO资源尤其是对优质IPO资源争夺的过程中,依旧难分胜负,而随着优质企业的加快引进,未来沪深交易所对优质企业资源的争夺也可能会愈发明显,而这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自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帮助更多优质企业上市,证监会不仅会释放出政策支持等积极信号,而且还可能会在相应的交易制度、相应的融资通道上给予适度地支持,尽可能为优质企业回归,乃至发行上市创造出有利条件。但对于市场而言,帮助更多优质企业的上市,难免会存在不少的误解,而这也可能被认为是国内资本市场IPO进一步提速的标志性信号。

由此可见,在当前中国股市内外部环境并不稳定的背景下,稳定市场的投资信心,并尽可能减少不利消息对市场的冲击影响,仍然颇显关键。但对于帮助更多优质企业上市的消息,我们仍不宜过分担忧,乃至于过度解读。站在市场一方来看,它们或许更关心市场对优质企业的真实定义,以及优质企业回归A股市场的最终目的。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从小企业发展为大企业,而后再逐渐发展为优质企业,必然会经历一段漫长的发展时期。但在我们积极引导优质企业回归乃至上市的过程中,更需要考虑到优质企业的发展阶段以及其回归上市的真实目的。

确实,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如果仍处于快速发展期,那么,它们的回归仍然具有可想象的投资预期。退一步来说,如果企业已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并逐渐步入成熟期,那么,其上市所带来的潜在投资增值预期也就会有所打折,而参与其中的投资者,也未必可以享受到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价格上涨成果。至于部分仅仅为了做高市值,并提升进一步的融资需求,却几乎不考虑投资者实际回报的上市公司,则其回归至A股市场发行上市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