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固废网讯:生态文明被提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环境保护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在不断深入。上个世纪90年代初,循环经济在中国不断发展,经过20多年,循环经济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9月7~9日,由太和智库发起主办、每日经济新闻战略合作的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在北京举行。在论坛召开期间,《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中国节能减排产业基金管委会执行主任周凯。
在总结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时,周凯认为,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如果按100分制,可以打到75分,超过了及格线,但是,没有达到优异。在制度、技术、企业约束等方面仍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
我国循环经济居世界中等水平
NBD:资源环境被放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于循环经济发展而言会带来什么影响?
周凯:从循环经济领域来说,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广循环经济,到后来发展清洁生产、低碳经济,一直到现在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循环经济的概念最早从英国传来,进入中国以后,中国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各种学习、借鉴、创新,并在循环经济领域实现了全范围推广;从发展来看,虽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从观念上看,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公众,都有了很多共识和大幅提升。
NBD:那您怎么评价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呢?
周凯: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按照100制打分的话,可以打到75分,超过了及格线,但是,没有达到优异。原因是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时候还会去考虑经济发展的现状。比如说在前两年,一些地方政府要满足就业、追求GDP,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诉求就是要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从企业来说,企业的首要目的是赚钱。在此背景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有一定的结构性惰性;从公众来说,教育普及和宣传也还没有深入人心,只是广而告之,并没有“广而受之”。
NBD:循环经济发展是不是也带来了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这个产业是不是已具备一定规模?
周凯:从国家层面看,我们循环经济产业的制度保障已经很健全了;从企业来说,我们在全国20个省份推广了循环经济的先进示范区,在400多个企业实行了循环产业的审计考核;从产业角度来看,中国基本上全面开花。但是这些并没有完全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所以企业在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循环经济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中国在国际循环经济发展链条当中已经处于中等水平。从工业发展链条看,我们的再利用、再减量、绿色生产、清洁生产等概念已经基本在企业普及。
政府等三方需扩大共识
NBD:循环经济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发展不如意的地方,主要症结在哪呢?
周凯:循环经济的结构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是政府,第二是企业,第三是社会。从政府层面来看,政府的认识虽然在提高,但也有结构性矛盾;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执政水平以及执政方式还有待提高。从企业来说,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科学、循环生产的文化理念,所以还有很多企业存在偷排放的问题,这是要进一步优化的地方;比如企业在生产绩效当中,政府、社会如何给予奖励;比如进行了全面的循环生产,政府在哪些制度上、措施上给予照顾;社会上对于进行循环产业发展的企业如何给予优先消费,这样就会促进企业在这个领域更良性地互动。社会公众对循环经济还没有形成共识,公众消费的观念还没有达到自觉意识。
总体来说,循环经济发展的症结就是在结构性调整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惰性因素。
NBD:从国际社会中循环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吗?
周凯:发达国家比如欧美、日本等在循环经济领域比我们做得都好。首先从制度保障上,他们有非常健全的法律法规。中国为什么没有全面学习发达国家的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和中国当前的发展水平有关系;我们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如果完全按照发达国家的制度和法律要求,中国第一步的发展问题就会滞后。从生产技术上看,我们在很多领域的工业技术水平还偏落后。从公众意识来说,发达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兴起了像“莱茵河运动”、“布谷鸟行动”等,发达国家经历了将近30年的教育普及,中国只有10年左右的教育普及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足。再就是对企业的约束、奖励方面,制度保障还没有完全形成。这三大块我觉得是中国要向发达国家借鉴学习的地方。
NBD:您对于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未来有何期待?需要采取哪些方式培养循环经济发展?
周凯:中国现在的信息化、工业规模化等距国际发展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中国由于发展的不充分,东部和中部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西部还属于欠发达的地区。我们首先要保证信息化、工业化、金融化、科学化水平离发达国家越来越近,我们依靠自主创新、自力更生,应该会在这些领域有所进步。我期待政府、企业、社会公众逐渐扩大循环经济发展的共识。
原标题:每经专访中国节能减排产业基金管委会执行主任周凯: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接近优秀 400多企业实行循环产业审计考核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