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在《脉经序》中曾言,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作为关乎大众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医药的发展与市场流通自古便备受重视。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需求的变化,中国的医药企业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中国医药企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
排名名称全称
1同仁堂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云南白药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三九999(华润三九)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
4恒瑞医药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5广州药业(白云山)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哈药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7康美KANGMEI(康美药业)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8天士力TASLY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9扬子江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0太极TAIJI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九芝堂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12东阿阿胶DEEJ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13步长ZBT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14江中江西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修正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三精Sanchine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17吉林敖东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8神威SHINEWAY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9仁和RenHe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20石药CSOC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1片仔癀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2马应龙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3上海医药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4中国生物制药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25复星医药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6葵花SUNFLOWER葵花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7康恩贝CONBA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8丽珠医药LIVZON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9华北制药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0人福医药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
31海王NEPTUNUS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2养生堂养生堂有限公司
33三金SANJIN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4百灵鸟(贵州百灵)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35广誉远广誉远中药股份有限公司
36念慈庵京都念慈庵总厂有限公司
37同济堂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
38佛慈foci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39香雪XPH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40神奇贵州神奇药业有限公司
41以岭药业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2爱尔眼科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3上海莱士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44华东医药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45通化东宝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6信立泰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7康弘药业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8延安必康延安必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49仲景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50智飞生物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51华海药业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2沃森生物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53亿帆医药亿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54泰格医药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5健康元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6珍宝岛药业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7誉衡药业哈尔滨誉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8康缘药业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9新华制药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60昆药集团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1太龙药业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2一心堂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3健民Jianmin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4长江医药湖北长江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6521金维他杭州民生健康药业有限公司
66汇仁HUIREN汇仁集团有限公司
67快克海南快克药业有限公司
68感康吉林省吴太感康药业有限公司
69潘高寿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0胡庆余堂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
71亚宝YABAO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2万通药业吉林万通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73济民可信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
74玉林广西玉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5达仁堂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6陈李济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7乐仁堂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8本草纲目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79何济公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0国药集团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81正大天晴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2龙虎上海中华药业有限公司
83国际医学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84康臣药业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
85辅仁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86科伦药业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87华兰生物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88贝达药业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89合全药业上海合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90瑞康医药瑞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91九州通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2南京医药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93克刻KEKE(益佰制药)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94中美史克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95龙牡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6优卡丹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97泰华堂四川泰华堂制药有限公司
98普济堂药都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9齐鲁制药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100吉林一正吉林省一正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8《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选择排行
是新生还是灭亡?面对与国外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以及因势而动的政策变化,药企们反复自问着,对未来不得而知。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药品供不应求,人们需靠药品经营公司进行按计划调拨。为了避免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斗争,国内医药行业快速发展并壮大规模,关注创新研发的力度逐渐下降。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成立,放开注册管理,推行制药企业GMP标准,更是让急于追赶风口的制药企业迷失在飞翔中,一批借助新医药营销模式而生的代理商浮出水面,药企“小、散、乱”的局面初步形成。
此时的医药企业似乎避开了社会大环境独自运转着,这个仿佛脱离经济运行的大转盘,促使着药品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环境供大于求,低质的无序竞争环境,医药行业的乱象丛生,引来政府的磨刀霍霍。
“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这是政府给予医药行业乱象的解决方案。尽管近30年是中国医药市场发展的辉煌时期,平均销售收入递增幅度超过17%,远高于全球医药市场平均增速8%~10%的水平。然而零售企业整体药品流通散乱、轻研发重销售、以及医院购销模式不成熟等问题,都在制约着医药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一直以来医药市场就是刚性需求市场,人口结构的变化、疾病谱的变迁都与之密切相关,这也使它的改革之路走得格外艰难。国内政策的高压曾一度令医药市场呈疲软之势,药价难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尴尬、调控政策常见、兼并重组加速、工商结合纵深调整、终端谋变等等未完待续之难,令医药行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蹒跚前进。
即便如此,现在中国依然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药物制剂生产国,以及世界疫苗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在满足国内居民防病、治病的同时,国产药品已在向世界输出,用于其他国家的疾病预防。
政策变革引导行业格局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至今,医药行业整体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供给端通过新版GMP认证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去除落后产能助力整合升级产业结构,同时出台优先审评审批政策,激发国内创新药的研发能力。实施两票制规范行业促使流通端有序发展,挤压药品中不合理的水分令需求端合理供求。从工信部的医药工业数据可以看出,改革阵痛期已过,近年来医药行业业绩开始稳中有升。医药行业整体在政策引导、大健康产业发展、人口结构调整等多重作用下,中国医药行业也从依靠政策红利的高速增长期,更迭至行业分化的交织期。
许多传统医药企业在政策的支持引导下,尝试从新兴互联网中寻求突破和创新。或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整合行业优势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开放、共享的商机平台;或通过将互联网与医药生产、流通领域的深度融合,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或将心血倾注于研发创新药,希冀于靠“药”崛起;又或是独辟蹊径在终端接口上布局智能医疗器械业务。众药企的积极变革转型,使医药传统产业与创新产业的有机融合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此外,为“破除以药养医”机制,调整药品流通渠道结构,处方外流渐成新趋向。零售连锁药店、DTP药房、院边店、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企业等瞄准其背后掩藏的千亿元级市场,对此积极进行布局。一心堂、益丰、老百姓、大参林、国大药房等上市龙头企业选择强调专业服务能力提升,欲借政策春风再攀高峰;医药电商是尝试“药+医”的新模式,通过用与互联网医院合作、收购医院、线上移动医疗APP等方式打造服务闭环;处方共享平台和互联网电子医院,则是通过处方共享与医院系统对接,将处方信息通过APP、微信、网页等形式同步给患者和药店。医药分离之势也因此愈发旺盛。
互联网+医疗产业成长期即临互联网时代下医药分离之势,推动着互联网+医疗产业逐步重塑着医药产业链格局。线上医生看诊与线下零售药店得到了医保、药监等部门的充分支持,阿里、京东、平安好医生等平台型企业,以及1药网、健客、七乐康等电商,均在趁势而行努力打造业务“闭环”。与之密切合作的药企们则希望利用巨大的流量和数据,塑造更年轻的品牌形象,从而进一步实现产业增量。
据了解,现在线上医疗服务的消费人群中80、90后已经占到了70%以上,90后人群占比超过40%。这意味着医疗服务的调性及营销策略,都需要按照年轻消费者的喜好调整。对于药企而言,尽管线上医疗选择成本更低,但电商销售更多的是被动销售,这便需要药企们在产品的运营和推广上多下功夫,建设优质的品牌形象,以此来吸引更多习惯网络化的消费者。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医药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以患者为中心,即便服务质量和营销手段在当下看来极为重要,但最终高质药品与药效才是医药企业最有力的宣传语。
以一药遍治众病之谓道,以众药合治一病之谓医清朝才子纳兰性德此言意为,如果用一种药来遍治众生之病的是“道”,能够在众药之中选择药物对一种病进行治疗的是“医”。其意恰适于当下,即以政策为药治医药行业之病是行其“道”,众药企若想联合治疾则需要“医”。
无论是控制医保费用,重新配置医疗资源,还是调整结构助力产业升级,政策或适用于调控市场,却不是治疗药企行业之疾的“医”。先有修正药业之“假”药寒心,后有鸿茅药酒之“霸”行惊心,种种迹象表明,医药行业最需医治的或不是制度,而是人心。
恐怕当下没有任何一个行业,比医药行业更需要仁心,毕竟医药行业所产之物与性命攸关。然若某些药企依然存着赚钱第一之心,或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那么药企行业乱象恐怕依然无法得到根治。
试问人心何治?所谓将心比心,以情入理,彼“医”还是人心。
在研究中国医药企业品牌影响力榜单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药企在宣传和销售上的投入,常比其研发要多。此举一方面为它们迅速打响了品牌知名度,一方面却也为其药品质量埋下了祸根。当它们拥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之时,却往往因其祸根而被绊住手脚,甚至身败名裂。反观那些常存于榜单之上,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老字号药企,几乎都是品德与药品质量皆优之辈。由此可见,那颗做好药治好病的心才是医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试想若大部分药企都利欲熏心,不顾及市场秩序只注重自身发展的话,负面消息难免硝烟四起,届时大众对其信任感将降至最低,不仅不利于药企自身发展,也不利于稳定社会大环境。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若药企们将心比心,皆对其药品质量严格把关,多注重研发,守好行业道德底线,恪守诚信的商业精神,那么在逐步增长品牌影响力的同时,经济增长也将水涨船高,有助于建设良好的医药市场环境,树立起中国医药的新价值,营造出吃药看病放心的局面,至此药企行业乱象或才可解。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