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签了!”近日,从北京传来与中国兵器工业导航与控制技术研究所签约的好消息后,陕西渭河工模具有限公司沸腾了。对于这次合作,该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企业能大步向前走,与宝鸡良好的营商环境分不开。”
谈起合作,其实双方是近二十年的老朋友了,由于公司性质特殊,以前的合作并不起眼。如今借助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良机,各方创造的良好环境,双方签订了投资3.2亿元的项目。其实,作为陕西省机器人减速器工程中心、国家机器人减速器智能制造车间建设示范项目以及相关零部件“国标”“军标”的制定者,陕西渭河工模具有限公司的发展,社会各界都看在眼里。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2017年,根据中省相关政策,陕西渭河工模具有限公司可享受政府贴息贷款,但在申请对接过程中,由于具体情况复杂,沟通频出问题。为了让资金尽快到位,市工信局的领导、经办人员带着公司负责人多次去西安、北京,与上级单位进行协调,最终争取到几千万元的贴息贷款,减轻了企业资金负担。
从以前的“看你跑”到现在的“带你跑”,政
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在提升,服务态度也在转变,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平时他们与市工信局业务交流比较多,由于填写申报材料不仅需要规范,更需要符合产业政策,因此,工信部门的工作人员就“保姆式”指导他们填写,提高了办事效率。
此外,在技术方面,我市科技部门组织西安交通大学33位专家教授、博士后,深入该公司,针对企业需求,现场“望闻问切”。在政策方面,我市明确提出抢占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智能化生产线集成两个制高点的产业发展思路;市工信局、市机器人协会编制了《宝鸡市机器人产业政策、企业及产品名录摘编》等资料,为产业招商提供了基础性素材。本报记者王文静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