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中国各地 > 中国法治 正文

杨浦公共法律服务 居民“触手可及”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7-12-25 09: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日前,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上海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框架意见,与此同时,司法部要求上海成为新一轮司法行政改革“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10月27日,市司法局召开了专业人民调解中心建设、居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建设等三项改革性工作的专题推进会。近日,记者从区司法局获悉,三项改革性工作均在有序推进,杨浦居民可就近享受到贴心的公共法律服务。

  一站式疑难纠纷化解平台

  目前,全市各区都涌现出很多行业性、专业性的人民调解组织,群众寻求调解服务有了更多选择。但调解组织多了,分散在各个地方,比如劳动仲裁要找人社局、道路交通事故调解要找交警部门等,调解种类繁多,使得群众可能都不知道到哪里寻求帮助,建立专业人民调解中心,打造一站式的疑难纠纷化解平台,就是要提高服务的便捷性。

  杨浦人民调解拥有优良传统,历经三十余年的时光变迁,探索建立了人民调解协议书审核制、轻伤害案件委托人民调解等一系列具有杨浦特色的调解机制;也涌现了从上海市001号人民调解员杨伯寿,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韦登义、钟美芳等一批人民调解领军人物。今年6月,杨浦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人民调解案件质量评价体系,不仅设计了一整套评估规则,而且专门建立了配套的工作平台,可以随时掌握每名调解员的办案情况和调解效率,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虽与其他中心城区相比,杨浦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在有限条件下,杨浦走出了“硬件不足软件补”的路子,通过提升软实力实现了“弯道超车”,12月22日,专业人民调解中心将正式落成,达到今年年底前必须建成区专业人民调解中心的全市统一要求。

  专业人民调解中心下设综合组、接待组、专项调解组,其中专项调解组下设诉前调解、医患纠纷、知识产权、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养老服务、保险理赔、消费纠纷、房地物业、妇儿权益保护、信访矛盾、涉校纠纷等14家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项调解组下属各行业调委会维持不变,仍设在各行业对接部门,即一口受理,先受理再分流。

  除受理、调度与调解矛盾纠纷外,专业人民调解中心还具有汇集调解资料,培育调解组织,归集、研判疑难复杂重大矛盾纠纷信息,管理、培训人民调解员等功能。

  家门口的法律“全科医生”

  据介绍,社区法律顾问在本区已实现全覆盖,这一制度也被区委列入街镇党政一把手落实法治第一责任人的共同责任,成为制度性安排。2018年,杨浦将在前期长白新村街道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打造社区法律顾问2.0版——社区法治专员。

  “社区法治专员”不再局限于解决个体法律问题,主要工作职责是帮助居委会建立各项工作制度、重大事项议事规则,着眼于为社区治理、居民自治在法治轨道上构建起长效机制,形成社区治理法治化格局,让“自治”“共治”建立在“法治”轨道上。

  长白新村街道松花新村居委会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协助为老年人、精神病人等指定监护人的情况,但其中所涉及的利害关系比较复杂,居委会处理这类问题非常谨慎,希望有律师能比较全面地讲解有关法律规定。

  “社区法治专员”吴士刚了解到居委会的需求后,详细了解居委会以往处理此类问题具体的工作方式以及疑难困惑,并查阅了相应的工作文件。2016年10月初,吴志刚起草了《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松花新村居委会有关指定精神病人的监护人之办事指南(试行)》,经过与居委会干部反复研究、屡次修改,2016年10月31日,该文件获得居委会会议通过。2017年6月,吴志刚又代居委会起草了两份相关书面文件,为指定精神病人的监护人、老年人事先协商确定监护人、支持居民诉讼化解矛盾等三方面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

  除完善社区自治“章法”外,“社区法治专员”还在攻克治理“顽症”、指导化解矛盾“难题”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例如长白新村街道安图居民区停车难、平凉路街道霍兰公寓老旧电梯更新等问题,都在“社区法治专员”的介入下得到了妥善解决。

  “社区法治专员”项目由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再由社会组织派遣至居民区,为保证服务质量,区司法局、街道(镇)、相关法律服务组织需签订三方合同,明确绩效评估体系和评估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法律服务质量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失信惩戒机制、服务承诺机制。

  此外,基层法治服务在线上也不断进行尝试探索,上海律佑社会治理法律服务中心致力于打造专业司法技术产品“法狗狗”,使居民在社区各个场景中,都能通过手机和机器人随时对话,解决身边的法律问题,将来不仅社区有了“法治专员”,人人身边都会有“专员”。

  居民身边的法治睦邻中心

  记者了解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区域内分三级建设,区级层面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街镇层面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居民区层面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立足于“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服务指引和提供”的功能定位,是各项公共法律服务内容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载体。

  目前,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已完成“升级改造”,将于12月底向居民开放。中心集多项司法行政职能为一体,采用“3X”建设模式,以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基本职能为主导,拓展行政审批、法治宣传等服务。届时,居民可获得综合性、专业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

  街道(镇)层面,控江、延吉、四平、殷行、大桥等街道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已经建成运作,平凉路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也在12月21日正式揭牌。尚未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的6个街镇,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明年3月底前完成。

  记者走访了延吉睦邻法治服务中心,街道通过引进专业组织,组建由专家法律志愿团、高校法律服务智库、社区法律服务组织等专业人才队伍构成的公共法律服务团队,将“睦邻敦亲”理念与法治服务有机结合,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据悉,全区居委会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区司法局要求,2017年底前,各居委会要按照资源整合、统一规范的原则,完成公示栏和便民信箱等硬件建设,并在2018年3月底前基本建成。区司法局将在2018年4至6月进行检查验收并督促整改,2018年6月底前,全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将全部建成。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