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这是我们党历史上首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会议提出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新征程。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法院第三法庭的法官们来到云安镇大院坝社区,就居民林某诉邻居顾某因修建挡水墙造成的采光权纠纷进行弄堂审判,同住一个巷子的50多户居民参加旁听。摄影饶国君
全国人大代表、原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法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就是说我们从改革开放初期无法可依的状况到我们已经建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马一德:建设法治中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是为了这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为了这个国家能在世界舞台上提高竞争力、话语权,也就是我们讲的“四个自信”。
中国网: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是全面依法治国举措最有力、最集中的五年,成就最丰硕、最显著的五年,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新境界。从实施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破解“民告官”难题,到编纂民法典保障人民权利;从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方便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到构建中国特色轻罪诉讼制度体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民意民声在哪里,立法就跟进到哪里。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许安标:到2018年的2月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 25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一届制定的新法又增加了25部,这是很大的成绩。修改的法律是127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和重大问题的决定46件,做出法律解释9件,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总共达到了263部。有一个总体的判断,就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周光权:最近这五年,我感觉全国人大及各专门委员会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我觉得(这五年)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确保改革于法有据方面,人大在它的职权范围内做了应该做的工作。另外在保障民生立法方面,我觉得这一届人大的成绩单特别的可圈可点。
中国网: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鲜明地提出“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回望司法体制改革历程,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试点,再到全国推广,一系列举措密集出台,只为了一个目标,就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国人大代表、原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我觉得让人民群众感觉到公平正义,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是权利公平,第二是机会公平,第三是规则公平,第四是结果公平。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马一德: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第一,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奉法守法的践行者。第二,政府要依法行政,要为老百姓办实事。第三,我国要科学立法,而这个法律一定要制定的有可操作性、更接地气、更惠及老百姓。第四,我们要用更加全球化的视野、更加全球化的理念来一起推动法治环境的进步。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厉莉:法治就是让人民法官具备了另外一双慧眼,我们要让看得见的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也要让我们的肉眼视线以外的人民群众来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人民法院,作为一名裁判者,我们要给原被告双方以公平和正义。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超英:五年来,大家都知道,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了非常重大的进展,大家可能情况也都比较熟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员额制,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非法证据排除等等。司法体制改革的进展对于保障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网:如今,法治中国建设每前进一步,公平正义都更加可感可见。“法治”二字深深扎根在人民心中,全社会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日渐浓厚。
全国人大代表、原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我们要改进全民普法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不断地在提高我们全民普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兴起,使得我们在法治宣传手段要现代化,比如说通过网络,通过“三微一端”以及现在正在兴起的智慧法律服务,用人工智能的方式,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能够提高我们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刘红宇: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全民参与到守法的过程中去,这个才是最核心的。像今年老百姓热议的,有人扒着高铁的门喊“老公我等你”。其实这是一种违法行为,甚至是一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果把这一类的案例通过处理了之后,广泛的宣传,其实这对老百姓的积极参与和守法是一个极大的影响。
中国网: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时代,新征程,下一步法治中国建设该如何发力呢?
全国人大代表、原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要使我们法治中国的建设为十九大确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来服务。要想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要有好的治理体系,就是我们要有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现代化的治理能力,把国家治理的水平不断地提高,才能够保证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的实现。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厉莉:要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培养一种法治信念,对法律的信任、对法治的信仰,让依法治国和法治观念深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人心,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让法治在治国理政当中,发挥更加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马一德:中国在法治建设上要拿出中国方案,讲出中国故事,来推动世界的法治建设,尤其是对正在发展中的国家的法治建设,我们要提供可操作的模块、样板。因为我们是个大国。
中国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部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法规,正构筑起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固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越来越完善。法治中国建设,不但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里程碑,也必将为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经验,贡献中国力量!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裴希婷;记者:段冰;摄像:齐锐;后期:李凯馨;技术支持:董超;主编:郑海滨)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