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推进依法治市 建设法治广州
“一窗式”集成服务改革事项清单二维码极大方便了市民办理业务。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对标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广州法治建设获得了哪些成就,还需要做哪些努力?据悉,广州的立法工作、依法行政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广州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为重点,以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为抓手,努力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法治政府。今年5月,广州在《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7)》中位列前三名,获得“法治政府建设典范城市”称号。
广州在行动
科学民主立法 网上立法听证会获千万点击
从1986年具备地方立法权之后,到2016年的30年之间,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已制定法规148件,另外还修改地方法规122件次,废止37件。广州作为全国地方立法的“排头兵”,始终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在立法上创设一系列首开先河的制度机制。
尤其是在民主立法上,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广泛征求各界意见。2003年起,广州市制定任何一部地方性法规,都将法规草案在市人大信息网上公布,2008年开始还在各大网站征求民意。2011年全国人大系统第一个立法官方微博“广州人大立法”开设,2014年8月率先开通“广州人大立法”官方微信。2012年底举行全国首个网络立法听证会。这些创新的模式和平台,可以扩展听取民意的深度和广度,使公众意见和建议为立法提供更为可行、可靠的决策依据。
今年,《广州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规定》再一次采取了网络立法听证的方式。网上立法听证于8月1日至8月4日举行,关于停车场建设管理的最热话题引发激烈讨论,点燃公众参与热情。一连4天的听证会创新方式,将网络听证和现场辩论相结合并全程直播,同时搭建公众参与听证的“无障碍”通道。
统计数据显示,听证会页面曝光量超过3.69亿,点击量超过1508万人次,总投票数212万次,创造了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网络民主立法公众参与的最高纪录。
推行行政执法试点 促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2017年年初,国务院推出“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即“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试点方案,广州是首批试点之一。
在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方面,广州市除了做到了依据公开、权责公开、收费公开、执法流程和办事指南公开外,还制定行政执法数据公开办法,并于2017年3月公开全市行政执法机关2016年全部行政执法数据,成为全国首个“晒”行政执法数据的城市。
广州市法制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法定职责必须为”。行政执法部门向社会公开行政执法数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可以将外部监督转化成内部压力,促使行政执法部门积极履行法定执法职责,减少和避免行政执法部门不作为的现象发生,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各行政执法部门严格、规范执法,进一步提高各部门依法行政水平。
在强化执法全过程记录方面,广州市将执法文书作为执法全过程记录的基本形式,并制订案卷指引,规范案卷标准;全市21个市级部门实现行政处罚全过程电子记录,35个市级部门实现行政许可全过程电子记录;对容易引发争议的执法过程和直接涉及人身自由、生命健康、重大财产权益的现场执法活动和执法场所,进行音像记录。
在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方面,制定《广州市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分别对9类重大执法决定范围的界定作出具体指引,同时明确法制审核机构、范围、程序等内容,确保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合法公正。
《广州市依法行政条例》成全国首部地方依法行政“基本法”
《广州市依法行政条例》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第一部对推进依法行政作系统规定的地方性法规。条例规定,重大行政决策都要经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讨论和实施后评估等必经程序,避免“领导拍脑袋”,决策也不得因行政首长更换而叫停。
《条例》要求建立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制度,市级行政执法主体制定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后,统一向社会发布。
《条例》还明确了行政补偿制度,行政相对人遇上违规执法、权益受到侵害,将获得补偿。因合法行为造成损失,也应及时足额补偿。
打破“孤岛”共享信息 汇集各部门信息超17亿条
除了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广州市在政府信息共享上也迈开了步伐。过去,“办证难”“办事难”曾是社会热点话题,让人大吐苦水:缺了一份材料来回跑,办错一证重新办……其中一个原因,是政府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本可以在部门之间批量查询的信息,却让市民一个一个跑。
为打破“信息孤岛”,广州市率先制定《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规定》以及配套实施细则,将户籍、婚姻、出生死亡、企业和个体户等16类基础信息纳入政府信息共享范畴;并成立大数据管理局,推动行政机关打破“信息孤岛”,汇集各部门信息超17亿条;还搭建统一平台,将政府大量“沉睡”资源向公众开放,为公众所用。
反复提交纸质证照和复印件,是过去“办事难”的一个体现。据悉,广州正在逐步实现电子证照与“纸质文书”具有同等效力,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以身份证、户口本、婚姻登记证、计生证等证件和证明为试点,开展电子证照与纸质文件同步签发,充分利用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数据留存,减少纸质证照和复印件反复查验、提交,切实为群众、企业办事提供便利。
持续革新审批制度 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内容之一,广州市近年来持续革新审批制度,推进政府权力“瘦身”,着力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和放权强区改革尤见成效。
近5年来,广州市精简204项行政审批备案事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终止了7批共43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商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实施“先照后证”“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基本形成四级网上办事服务体系,99.6%的事项可在网上办事大厅在线申办,643个业务已实现“全市联网通办”。
在放权强区方面,推进广州开发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开展天河区、南沙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省级第二批改革试点。
广州开发区不断积累集中审批实际案例,深化集中审批事项流程再造,推行信任审批试点。天河区积极筹备区行政审批局,厘清界定审批和监管主体责任,为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改革奠定坚实基础。南沙区设立行政审批局,对143项审批事项,实行“一颗印章管审批”。(记者 方晴 卢文洁)
(责编:朱紫阳(实习生)、李楠楠)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