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中国各地 > 中国法治 正文

贝多广:最后一公里是普惠金融面临的一项全球性难题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8-10-21 06:44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发布《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8)》。贝多广表示,“最后一公里” 问题是普惠金融面临的一项全球性难题,它的难点有物理距离上的原因,但远不止于此。

  以下是贝多广发言实录:

  贝多广: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紧锣密鼓,今天的内容特别丰富,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现在是我向大家发布我们今年新鲜出炉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8)》。

  今年我们的主题是叫攻坚最后一公里,这个报告有这么一些主要的观点或者说要点。

  首先,什么叫最后一公里?第二个,我们归纳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五种模式。第三,我们提出了对于金融聚合器模式的探索,是作为五之种模式之外的一种新思路。第四点,我们提出了一个核心的观点,要讲最后一公里变为第一公里,最后我们讨论建设数字普惠金融的生态系统,这是整个报告的大致主要内容。

  什么是最后一公里?这个词是用得比较多的。不光是中国有这个问题,实际上国际上发展中国家都喜欢用这个词来表示这些中小微企业以及弱势群体,它们接受金融服务很难,很微弱,这样一种现象,比较形象的用最后一公里,走完了99公里,还差那么一公里是最难最难。

  但是对它的理解千万千万不要仅仅局限在一个物理的认识,也就是说距离很远,空间距离比较远这个概念。这是一个概念,确实距离远、边远山区,尤其像中国地形比较复杂,我们到浙江去要坐船到一些海岛。我们到内蒙去,要骑着马到一些村庄,这都是非常难的地方。但是最后一公里不仅仅局限在这一点,最后一公里真正想要表达的是我们现有的金融体系要给这些中小微弱的服务对象提供的金融服务,它的产品不太适合这些被服务的对象。这个是问题的根本。也就是说你是坐在北京城里,抱着一种热切地情怀说这帮人太苦了,我应该给他提供金融服务,拿着中关村的,金融街的产品就到那儿去了。你会发现当地的老百姓对这些产品不感兴趣,你怎么真正解决他的实际问题?像今天上午很多嘉宾提到的,短小极平,这些灵活的还款,当然最好是成本比较低的要求、诉求,这些都是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人员他们所期待的,但是我们不够。

  如果要去设计这样的产品,我们回过头来又发现,我们这些金融服务的供应商,我们能力也不够。我们相应党的号召,我们做普惠金融,但是我们怎么做呢?我们制定了一个很好的战略,但是怎么执行?我们自己的能力不够。当然,你即使到了村里面,你还会发现这群人他们的能力也不够,他们很恐惧,或者他们容易受到欺骗,等等。这方面的金融教育、金融素养的问题在最后一公里上也充分地表现出来。当然还有更多的,今天上午很多专家提到的整个金融环境,法治环境、信用体系的建设,等等,包括一些政策监管上可能也不是那么给力。实际上最后一公里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它代表的是我们普惠金融服务的缺口,反映的是这么一个问题。

  全世界对这个问题有很多探讨,比如讲金融机构下沉建立分支机构,不光建在县里面,建在乡里面,建在村里面的直营模式,靠机构自己建立。当然这个建立,大家都知道金融机构要保本,要盈利,怎么节约成本?很快出现了所谓的代理模式,找一些当地人,当地的商店,当地的小商小贩扮演这种代理模式、社区模式。

  另外一种,在其他国家也是比较普遍,在中国的很多乡村比较普遍,所谓的互助模式。村民们互相建立一个类似于资金互助社、合作社,互相支持,这种互助模式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是用互助的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当然大家知道,现在最流行的,也是让大家感到最有前途的是所谓的数字模式。一竿子插到底,直接用手机让最后一公里上的那些弱势群体能够获得金融服务,这个在最近几年全球发展的非常快,尤其在中国。

  另外一种就是供应链模式,这个探讨也非常多,我们看到一些BATJ的企业,找到龙头企业渗透到它的中小微的供应链上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些模式大家多多少少都比较熟了,当然这些模式都在发展。但是我们也看到,这种单一的模式好像都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哪怕是现在最先进的,今天上午蚂蚁金服也好,美团也好,或者其他机构也好,他们都有比较先进的一些科技的模式。但是紧紧靠这个恐怕也不能解决问题,要不然我们不会花这么长时间讨论攻坚最后一公里。

  我们今年提出一个观点叫金融聚合器。聚合器这头有很多人,那头有很多人,中间有很多人提供服务。如果能形成这样的聚合器可能降低中间的各种成本以及出现的各种风险,它其实起了中介的作用。但是它有一定的商业目标,也有一定的公众协调力。它可以是一家公司,一个代理商,也可以是当地的社区机构。但是我们脑子里想像当中的,我们希望如果是一个比较商业上可持续的金融聚合器,它覆盖的人群要达到一定量。比如达到几万人,我们希望找这种案例,能够达到20万人,能够覆盖到这么大的群体。这里需要有一些实践当中的探索。

  现在来看,大概有三种主要的聚合器模式。

  昨天下午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的一厘米,由我们大卫先生做了白皮书的研究报告发布,他讲到了这三种模式,但是讲得比较简单,大家可以去关注那个报告。

  现在我们归纳的一种叫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聚合器模式,也就是传统的去建立这些分支,建立代理商,甚至包括有些数字模式,就是物理上去理解深到最后一公里的。比如讲在我们国家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阿里巴巴的村淘,做了很多探索。还有我们浙江农信社的丰收驿站,都算是非常有益的探索,深到乡里面,村里面,通过电商解决最后一公里。

  但是也不是说就解决问题,据我们的观察,成本也不低,也必须要有相当的规模才能覆盖它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种就叫风险共担的,刚才说了这种互助的形式,如果把这种民间的、草根的互助形式变成一种有组织的模式,这方面也有一些探索,比如讲我们知道在浙江的澧水,因为它们是金融改革示范区,用村庄做某种程度的担保,风险共担,使得村里的人开始借款,这也是一种基层的聚合器模式。但是如果只是一个村的话,我觉得这个规模还是比较小的,因为按中国一般的一个村也就是1000人、2000人的规模,但是如果把一个地区的村连起来这就是很大的挑战。

  第三种是基于就业保障的聚合器模式,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尤其值得我们今天参会的嘉宾们关注的。就像今天上午世行的詹思敏先生讲的,在未来的数字化经济当中,就业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所谓我们理解的单位了,没有正式的固定的工作单位。这些人的就业保障怎么解决?未来随着数字经济发展以后,这种工作形态可能会越来越多。比如美团他们有54万骑手,这些人实际不是美团的员工,他们的就业保障这些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实际上他们也是弱势群体。怎么样在这种基础上形成一种机制,产生这种聚合器的模式和效果,这是现在需要探讨的。包括滴滴,我经常坐滴滴,他经常抱怨。他跟把自己跟滴滴拆开的,但是这些人的利益怎么保障?也是很现实的问题。

  这是我们提出来,而且正在探索过程当中,我们希望在座的各位,社会各界能够跟我们一起来探讨这种新的模式,能够争取更好的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大家可以看一下昨天新鲜出炉的白皮书,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厘米这本书。在我们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大家可以下载这篇文章。而且这篇文章有中文版,也有英文版。这个领域研究的刚刚开始的一步,我们相信也是抛砖引玉,我们今后的研究、实践要进一步往前走。

  在最后一公里当中最核心的,根本的是认识上的问题,也就是说你不要把它视作最后一公里,而要把它看作是第一公里。这是你的真正客户,如果是这样一种认识的话格局就完全不一样了。从被金融排斥到被包容,被排斥的群体突破了金融服务的第一公里。而这个第一公里的核心,你要真正把这批客户中小微弱作为你的客户,你要以客户为中心,一切产品要为客户的需求去设计。这个是非常非常关键的。这种理念,这种概念,我觉得在我们中国的普惠金融的事业当中要大力的提倡。

  这里包含我们讲了几点,要满足不同阶层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富的农民跟穷的农民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对金额的需求,长短期限的需求。要特别重视客户的金融健康,国际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旦最后一公里打通以后有很多弱势群体从借不到钱到借过剩的钱,所以金融健康是很突出的概念。实现社会效益、商业效益供应,保持可持续发展。

  非常核心的一条,要以金融科技作为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重要保障。传统的普惠金融,我们知道四十年前在东南亚国家,南亚国家,拉美国家发展起来,它们发展了四十年,有几百万,上千万客户,但是今天看到我们的金融科技,我们的数字化手段,我们在短短三年内几千万,上亿的科技,我们一定要用科技的力量。当然要跟传统的力量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真正的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方案。

  所有这些方案、思路,最后是要落在一个数字普惠金融的生态系统当中考察的,这里涉及到很多政府的宏观政策安排,也涉及到非常核心的问题,加强消费者保护,也涉及到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讲征信,比如你搞数字化要有通讯设备、网络,等等。要鼓励和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所以整个完整的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期待着我们形成比较好的,有效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系统。这个基本上是我们今年报告的主要观点,借此机会感谢资助我们本年度绿皮书的的各位。谢谢大家!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