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中国各地 > 中国法治 正文

杨彦萍为贫弱者撑起“法治晴空”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8-12-01 21:01

  杨彦萍为贫弱者撑起“法治晴空”

  开栏语

  “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通过派遣一名执业律师加一名法学院校毕业生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这一行动,为服务脱贫攻坚、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当地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宣传法治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1+1”志愿者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志愿者精神,无私奉献,苦干实干,以坚定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赢得了服务地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赞誉,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人物。

  □ 本报记者 邢东伟 翟小功

  “我又要回到海南做‘1+1’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了!”

  2018年7月20日,当记者拨通杨彦萍的电话,刚从北京转道武汉老家安顿老家事宜的她无法掩饰内心地激动。阔别5年,刚过61周岁生日的杨彦萍将再次踏上这片让她一直牵挂的热土——海南。

  2010年7月,杨彦萍放弃专职律师的高收入机会,离开了在武汉的家人,报名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先后志愿到偏远贫困地区四川金堂县、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一干就是3年。因工作优秀,2013年6月被抽调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秘书处项目部,负责“1+1”志愿者行动的日常管理工作。

  “乐东地处海南岛西南部,是全省少数民族自治县中人口最多的县,当时竟没有一名专职律师……”提起在海南服务的那段岁月,杨彦萍打开了话匣子。

  杨彦萍回忆,虽有心理预期,但当地人法治观念的淡薄程度让她吃了一惊。有一个校车翻车案,司机无照驾驶、车辆超载且未经年检,全车有32个孩子受伤却没有一人提起诉讼要求赔偿;还有子女请巫师做法事、将母亲殴打焚烧致死的咄咄怪事。

  2011年7月,杨彦萍来到乐东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上街贴法治宣传画,唤醒当地人的法律意识。她第一个月就把11个镇走了个遍。很快,法律援助中心由无人问津变为门庭若市,来咨询的人甚至在街面上排起了队。

  “我来到这里带着三个使命,一是普法,二是援助。”杨彦萍说,“第三是要在这个无律师县,给绝望者以希望,给贫弱者以力量,助社会建和谐,让法治的光芒照耀到每一个角落。”

  杨彦萍还清晰地记得乐东县利国镇那个小女孩无助的眼神。因校车翻下山沟,4名学生重伤,罗明玉的女儿小林身上多处粉碎性骨折,数万元的医药费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接手案子后,杨彦萍不知奔波了多少个日夜,才终于帮小林拿到6万元救命钱。

  “家事公事天下事,有事就找杨律师”。当时,在乐东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在一年半时间里,她已经为这个小县城带来不小的轰动和改变。

  来乐东之前,杨彦萍先在金堂县法律援助中心服务了一年半时间。当地有20多万名农民工,每年法律援助需求量极大,律师资源匮乏。

  杨彦萍很快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办理了大量农民工和未成年人案件,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圆满的辩护结果,让“1+1”法律援助志愿者成为当地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有一次,在代理过一个3名未成年人共同抢劫的案件后,杨彦萍援助对象的同案犯根据判决书上的地址给她写了一封信,杨彦萍在深夜提笔写了一封回信,鼓励他多读书、多写作。后来杨彦萍成为这个孩子口中的“杨妈妈”。

  在四川、海南的3年里,她每年办理近百件法律援助案件,开展普法讲座数十场,宣传法律知识的足迹遍布受援地几十个乡镇、几百个村落。

  “离开生活条件优越的武汉,舍弃优厚的业务收入,远赴偏远贫困地区,我没有后悔过。”杨彦萍说,她的精神收获比付出要多出很多,她为自己的人生感到自豪。

  就在今年7月初,杨彦萍再次主动向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提交申请要做一线法律服务志愿者,7月底奔赴海南岛西部昌江黎族自治县,从“1+1”行动的管理者再次成为一名“1+1”志愿者。在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工作期间,杨彦萍每天的工作日程都安排得很满,常常工作到夜里十来点,很多苦活儿累活儿都抢着干,继续弘扬着志愿者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

  在杨彦萍的履历中,有“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十大法律援助优秀律师”“全国优秀律师”“第三届全国保护未成年人特殊贡献律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但她最珍视的还是这一个:“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