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委政法委创建“三心三治一守”社会治理新举措打造平安和谐新农村纪实
□广西法治日报记者 成薇 通讯员 蒋建荣 李云杰
秋风送爽,瓜果飘香。
10月的恭城瑶乡,到处是一派平安祥和、丰收在望的景象。
花田柿树下,来自各地的中外游客,品尝着浓酽清香的瑶山油茶;
乡间小路上,忙碌的果商,将品质优良的水果一箱箱地搬运上车;
河流小溪旁,悠然自得的垂钓者,正沉浸在鱼儿上钩的喜悦里……
各村各屯的“三心三治一守”(三心即忠孝心、敬畏心、互助心;三治即自治、法治、德治;一守即守规矩)宣传栏(文化墙),更是成为这些和谐画面中的一抹亮色,令人过目难忘。
今年3月以来,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委政法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依法治县与以德治县相结合,以开展“三心三治一守”系列活动为契机,将法治文化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同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为维护全县社会长治久安注入了新的动力。在2018年群众安全感测评中,第一季度恭城县在全区排名第三,第二季度排名第七,第三季度排名第六。
9月20日,桂林市综治平安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在恭城县召开,参会人员一行了解了恭城县综治中心建设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参观了“三心三治一守”活动示范村——恭城镇庄埠村、龙虎乡龙虎村。参会代表对以开展“三心三治一守”活动为载体,开创平安恭城新局面的工作经验和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培训宣传初显活动成效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法治与德治就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
恭城县委政法委的决策者们深谙这一道理,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注重人心教化,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堂“六进”(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活动,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法治建设,逐步打牢村民自治基础、增强法治意识、提升德治水平。
从今年3月份开始,恭城县委政法委已陆续开展8期“三心三治一守”培训,通过培训,向传统文化讲师团、义工团、政法队伍、学校师生和村干部、工作队长等人员宣传国家安全、治安防范、反邪教、禁“黄赌毒”等法律知识以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忠孝廉耻勇”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恭城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全县30万人,瑶民占60%。在这样一个民族自治的地区,群众法治理念的贯彻往往受到当地政治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他们也许对法律不够熟悉,但会按照石碑上或者族谱上记载的村规民约来生活。
“我们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在完善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将道德元素融入进来,让法治在道德的滋养下与时俱进,将‘三心三治一守’活动作为政法工作源头治理、乡村振兴战略来抓,更接地气更入民心。”恭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桂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以来,栗木镇大合村的欧阳老板收购了村里的一片绿化树,准备卖往广东、湖南等地。为了不耽误种植季节,9月中旬,欧阳老板看到天气晴朗,遂嘱咐开挖掘机的吴师傅加班尽快把树挖完以便装车。但吴师傅在挖树和装车过程中,不小心把一座涉及恭城镇、平安乡、嘉会镇、栗木矿管委等多个乡镇的常氏祖坟损坏了。得知自家祖坟被损的常氏村民立即赶到现场与施工人员理论,要求施工人员赔偿5万元。因双方意见分歧太大,多次协商无果,赶到现场的各地常氏族人越聚越多,随时会因为口角发生群体性事件。欧阳老板心急如焚,便与常氏代表商量找镇综治中心相关人员进行调解。
栗木镇综治中心接案后,立即组织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相关人员以及常家、大合两村村干部组成调解小组到现场调解处置。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小组发现双方的主要分歧在赔偿金额上,而金额分歧大的原因在于双方均不知道相关的法律依据,仅凭感觉、情绪提出自己的主张。找到问题所在后,调解小组人员首先向双方代表宣传了县里正在开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和“三心三治一守”活动的内容及精神,向他们灌输做人做事既要讲忠孝、讲传承,也要讲互助、讲敬畏,更要守道德和法律的规矩。调解小组认为维护祖坟符合民法的公序良俗原则,施工方理应赔偿,但施工方不慎损坏村民的祖坟实属无心之过,双方均应各退一步。然后,调解小组向双方代表解释了国家对毁坟的相关政策和补偿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相关费用。最终,当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吴师傅一次性赔偿村民6000元用于恢复常氏祖坟;村民不得破坏和阻挠欧阳老板的正常施工,不得再以其他任何理由索赔。
培训宣传初显成效。自从今年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三心三治一守”活动以来,全县群众学法、用法、守法意识增强,在化解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调解人员将传统的公序良俗和法治思维结合起来,顺利化解1400余起矛盾纠纷。
形式多样展示治理亮点
“三心三治一守”活动开展以来,恭城县各村各屯按照“内容有新意、宣传有亮点、治理有章法、乡村有变化、群众有收获”的要求,制做了活动墙报、宣传栏等,因地制宜挖掘活动内容。
龙虎乡龙虎村依托特色旅游小镇,以“规范市场管理秩序,发展特色旅游经济”为切入点,加强旅游设施、市场和秩序管理,促进旅游经济蓬勃发展;西岭镇莫家坪以忠孝、互助和自治为切入点,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和谐乡邻,促进“三县之交”村屯和谐稳定,再现“大岭山”艰苦奋斗精神;平安乡桥头村将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端午节期间举办包粽子比赛,提高邻里忠孝心、互助心;栗木镇常家村常氏家族居多,他们是明朝大将常遇春的后代,村里一直传承着常氏良好的家风家训,该村将常氏族规家训中的“孝父母、友兄弟、戒淫邪、教读书、尚勤俭、务正业”等内容与“三心三治一守”活动相结合,大力弘扬忠孝心、互助心,推动了古村落保护开发和村公益事业建设;观音乡水滨村石坪屯组织学生开展“我为爸妈做顿饭”活动,教育瑶乡学子事亲以敬,以实际行动践行忠孝心……
“三心三治一守”活动在恭城瑶乡“遍地开花”,各村各屯的做法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那般,都别有一番风味。
但最令人刮目相看的,还数莲花镇莲花村在建设特色小镇征地工作中所做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效。
莲花镇是每年的月柿节举办地,是有名的月柿之乡,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到该镇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县里作出了在该镇创建中国月柿小镇的规划。
然而,在莲花镇莲花村五指山游客集散中心建设的征地过程中,出现了16户“钉子户”,他们以柿子园是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为由,要求政府提高征地补偿款,否则将不配合拆迁工作。因为村民不配合,工程项目就难以开展,这事从2016年开始,就一直是莲花村村干部们的一块心病。
今年3月,开展“三心三治一守”活动后,莲花村鼓励村民自治,该村成立了文化联合协会,协会有5名固定的本村理事会成员,但凡遇到棘手的事情,理事会成员就会召集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及热心村民碰头,聚在一块商量对策,村里的红白喜事、普法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都是由他们负责。
为了推进征地工作,文化联合协会理事会成员挨家挨户地到”钉子户”家中做思想工作,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我也不想为难政府,但我辛辛苦苦种了那么多年的柿子树,眼看着就能有好收成了,因为一个游客集散中心,就要全部砍掉,不服气啊。”村民贝某颇有怨言。
“我就是扛着不给征,政府又能把我怎么样!拖一天是一天,拖到最后,没准会征得个好价钱!”村民黄某心里打着如意算盘。
“你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为长远发展着想啊!你看人家红岩村,一个卖脆柿、柿饼、辣椒酱、笋干等土货的老太太,一年收入就有三五万元。”文化联合协会理事会成员“一语惊醒梦中人”,然后再结合县里开展的“三心三治一守”活动内容,对那些“不听法,只认理”的村民们进行宣传,引导他们要有互助心,敬畏心,遵纪守法,做文明村民。
听了理事会成员的一番话后,村民们对征地工作的态度从对立变成了支持。目前,涉及游客集散中心建设的59.5亩征地已完成50.2亩,余下的9.3亩也能在项目动工前征完。
“此次建设项目征地工作,涉及农户57户,我们之所以能顺利地把地征完,乡村文化联合协会成员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在村里,推选一些德高望重、知法懂法、守法的村民来当联合协会的理事会成员,发挥他们接地气、顺民意的优势,在解决农村基层矛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莲花镇综治办副主任赵文壁说。
法治入心自觉遵纪守法
恭城县委政法委在开展“三心三治一守”活动中,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引导群众形成法治思维,养成在法治轨道上主张权利、解决纠纷的习惯;发挥执法司法、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教育在崇法尚德、移风易俗中的积极作用,努力使守法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
2015年12月,恭城县莲花镇曾发生过一起外地人偷狗被村民群殴致死的刑事案件。后来,10多名村民因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正是因为村民缺乏法治意识,不懂得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要想避免此类事件的再度发生,必须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从根本上纠正“法不责众”的不良思想。恭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桂斌善于从案例中分析问题,他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当年莲花镇的村委会干部,在法治宣传培训课上是缺席的,所以,今年开设“三心三治一守”活动宣传培训课后,他特地为该镇的村委会干部“补了火”,并让他们参加完培训后,回去向村民普及相关知识。
前不久,莲花镇势江村来了8名贺州籍的“不速之客”。他们带着电鱼工具摸黑潜入势江河,试图搞点河鲜。村民发现后,没有对他们动用“私刑”,而是在人赃俱获后,将他们直接送到恭城县水产畜牧兽医局渔政大队处理。
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增强了,不再通过非法手段泄私愤。这得益于县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严打整治及常态性的法治宣传。
近年来,朱桂斌书记率领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交警大队、水产畜牧兽医局、水利、环保、林业等单位人员,先后到各乡镇河段,就全县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夜巡,并要求各乡(镇)、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管和巡查,执法部门要加大对非法捕捞、非法采砂、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用法治的手段抓好环境保护工作,用法治的手段杜绝电鱼、电蛙、炸鱼、毒鱼以及非法采砂等行为的发生。一旦发现有这类违法行为,要及时进行查处,并要求违法者购买鱼苗投放江河,购买树苗复耕补种,以此来弥补自己非法捕捞、乱砍滥伐的过错,恢复受损的生态。
法治入人心,村民循法而行。今年4月,恭城镇庄埠村依托“三心三治一守”进村屯活动,成立了一支由10人组成的义务巡逻队,该队伍既是“美丽乡村建设”和“村规民约”的维护者,又是村容村貌的管理者,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6月30日,恭城镇庄埠村义务巡逻队在常态化巡逻过程中发现浮漂沉入水下半米深的地笼,队员们立即将20余个地笼打捞上岸并销毁,同时将捕捞的鱼放生河里。此次打击非法捕鱼的巡逻活动,表明了该村村民重拳打击非法捕捞的态度和决心,为维护恭城生态环境献出了一份力。
民风转变促进平安和谐
乡村治,则百姓安。“三心三治一守”活动的开展,让群众思想有了质的转变,也带动了整个民风的转变。群众从乡村变化中,收获成果,一些村屯的土地流转更顺畅了,产业发展上档次了,环境卫生也变得更加好了……
过去,恭城镇庄埠村村民寻衅滋事、抢劫、偷盗等时有发生,民风彪悍,曾一度让县委、县政府领导感到“头痛”。
“三心三治一守”活动开展以后,该村建立健全了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寻找好家风家训,将孝老爱亲、邻里和睦、勤劳节俭、捐资助学等传统美德及善举写入村规民约,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发挥其汇集民意、聚集民智、化解民忧、维护民利的独特作用。
今年以来,该村村民互助心明显增强,加快了土地流转和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村风民风焕然一新。40户农户土地入股,成立庄埠村荷廉种养专业合作社,以“631(即合作社60%,占股的村民30%,村集体经济10%)”的分红比例,一期建成荷花塘35亩,养殖禾花鲤6万尾,种植瓜果的长廊400米,打造成一条集农业产业、休闲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文化长廊。村民彭某某租用12户贫困户的土地,吸纳贫困户6人长期务工,成立恭城明弈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香瓜、红薯、青菜等果蔬种植100多亩,种植默科特、沃柑200多亩;帮助其他贫困户养殖鸭子200多只、发展竹鼠养殖400多只,年收入超3万元。
莲花镇红岩村、莲花村的村民,更是从旅游业中感受到了社会效益给自身带来的经济效益。村民支持月柿小镇水系工程建设,不但在征地中毫无怨言,还筹工筹劳,承包了该水系工程的3公里河道清淤工作。
龙虎乡龙虎村、恭城镇乐湾村、西岭镇莫家坪等村屯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三心三治一守”活动紧密结合,成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会”,组织村民开展诵读经典《弟子规》、表演手语歌《感恩的心》等弘扬传统文化活动,让他们践行传统礼仪感悟传统美德。来自各行各业的义工们自发清洁街道,走访慰问百岁老人并赠送纪念品。
自“三心三治一守”活动在瑶乡农村全面开展后,村民们打牌的少了,跳舞的多了;乱丢垃圾的少了,捡垃圾的多了;讲小话的少了,讲传承的多了;讲得失的少了,讲奉献的多了;不良风气站不住脚了,正能量提上来了,形成了群策群力谋发展、群防群治保平安的良好局面。
恭城县委政法委以“三心三治一守”活动为载体,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将法治和德治融入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中,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将道德融入法治建设,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形成向善向上的社会氛围中,为新农村营造了“千亩鱼塘无须看,万亩果园不用守;街上门面无人盗,农村住房不上锁”的治安环境,平安恭城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桂林市综治平安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在恭城县召开,参会人员参观“三心三治一守”活动示范村——龙虎村。
恭城县委政法委班子成员下乡了解“三心三治一守”活动开展情况。
恭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桂斌(左二)率领政法干警夜巡观音乡河段,要求相关执法部门严打非法捕捞、非法采砂等行为。
观音乡水滨村石坪屯组织学生开展“我为爸妈做顿饭”活动。
恭城镇庄埠村的捐资助学活动令人感动。
恭城县政法暨“三心三治一守”工作培训会现场。
“三心三治一守”宣传活动进校园。
恭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桂斌(右一)到恭城镇庄埠村调研,了解“三心三治一守”活动开展情况。
乡村里的义务巡逻队给村民增添安全感。
恭城镇乐湾村的“三心三治一守”文艺晚会给村民留下深刻印象。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