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中国各地 > 中国法治 正文

登山漫步处处法治熏陶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9-01-10 14:31

登山漫步处处法治熏陶

少年儿童在山东省烟台市法治文化公园里的木制法治书简前驻足吟诵。 崔潇文 摄

登山漫步处处法治熏陶

图为烟台南山法治文化公园入口处的景石。 崔潇文 摄  

□ 法制网记者   姜东良 孙安清

□ 法制网通讯员 尹爱华

园里乾坤大,法中日月长。

三步一台,十步一阁;时而笔走龙蛇,时而箴言入目;这边讲罢法典,那边弘扬国学……山东省烟台市首个法治文化公园——南山公园,仿佛书法的世界,徜徉其中,法律春风阵阵拂来,国学底蕴暗香浮动,让人们在接受法治熏陶的同时,更能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

书法之园

美丽的港城烟台,位于胶东半岛东部,在她的南部,镶嵌着一颗碧绿的翡翠——南山公园。2014年,烟台市司法局、市普法办依托南山公园,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烟台市首个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公园覆盖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包括法治景观石、“法”字林、法治文化墙、法治石书、法治书简、法律服务亭、法治文化长廊、烟台法治事件壁、法治宣传栏、法治宣传牌等十个景观,堪称“一园十景”,将园林景观与法治文化、书法艺术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打造了一个观赏性、教育性、艺术性极高的园中园。

这真是一个书法的世界。

还没入园,一块题有“法治文化公园”的景石就映入《法制日报》记者眼帘。陪同的烟台市司法局局长时光说,景石宽6.1米,高2.3米,重25吨。上面的石刻,是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权希军老先生专门为老家的法治文化公园题写,大大提升了公园的文化品味。

进入园中,拾级而上,山路两边的“法”字林令人耳目一新。56块不同形状的石刻,刻有不同的法治元素。尤其是52块形态各异的石头上,分别雕刻有甲骨文、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等字体的“法”字,其中有三块出自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的手笔,让游客感受到华夏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

“法德共进”景石位于栖云阁广场入口处,上面的“法德共进”四个字取自毛主席的手笔。

法治石书位于栖云阁广场的正南面。石书底座材质为莱州芝麻白,上面部分为莱州雪花白,形象地展示了简约精致的书卷文化。

“法治书法墙是法治文化公园的代表性景观。”随行人员介绍说,书法墙长26米,高3米,黑白相衬的墙壁配上绿色的琉璃瓦顶,绘制了一道美丽而雅致的书法风景线。文化墙正面用蒙古黑雕刻了由烟台市27名知名书法家精心创作的27幅法治书法作品,镶嵌在白色的墙面上。

在法治文化墙的两侧分别摆放了两块名为黑金刚的名家书法景石。左首一块刻有权希军老先生题写的“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右首一块刻有烟台籍知名书法家邹德忠老先生书写的“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普法之园

“法治文化公园最大的特点是将法治文化与书法艺术相结合,让群众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感受法治文化熏陶。烟台市是书法之乡,更增强了法治宣传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时光说。

“法”字林里52块各种字体的“法”让人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鲜红的“依法治国”印章与平安、法治、和谐的石刻大字遥相呼应,展示了烟台市委市政府开展平安、法治、和谐烟台“三城联创”活动的决心和气魄。

法治石书上雕刻的是《宪法》的重要内容摘抄,突出宣传宪法的地位、依法治国的方略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最中间石书上的国徽,在白色石头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显示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权威和庄严。两边的卷轴上,分别刻的是“法治建设16字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国法治建设的方针和核心价值观深深根植于群众心中。

法治宣传牌是分布在沿山路两侧的40块木牌,上面刻有不同内容的法治宣传口号,让游客在登山漫步、欣赏绿树红花时,随时接受法治熏陶。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与众多游园者一样,记者也仿佛回到了诸子先贤谈法论道的庄严场面。在栖云阁广场的正东面,是80块依次排列的木制法治书简,书简上刻有40句古代圣贤对法的论述。这些书简在陶冶百姓法治道德情操的同时,也带来了浓郁的书香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

法治文化长廊位于栖云阁四周,全长105米,共悬挂了50块刻有法律名词解释的木牌。这些扇形木牌是用美国红橡木做成,搭配以金色刻字,尤显古朴典雅,让百姓在欣赏园林木制雕刻艺术的同时,了解和掌握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名词,别有一番情致和韵味。

古今结合,中西合璧。法治文化广场还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兴媒体进行普法宣传,市司法局、市普法办每年都举办一次网络法治文化活动,选出优秀作品在栖云阁广场西入口处的法治宣传栏展出。幽默诙谐的法治漫画,让群众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增强了对法治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对杨禄奎事件的展示,是文化广场普法栏目的点睛之笔。烟台法治事件壁位于栖云阁广场北面,石头材质为莱州樱花红。上面雕刻着发生在烟台的一起涉外法治事件——杨禄奎事件。故事发生在1947年5月,当时,联合国救济总署驻烟台办事处美籍职员史鲁域琪,无视中国主权,轧死中国工人杨禄奎并试图逃逸。这一举动激起了烟台人民的极大愤慨。当时,刚成立不久的中共烟台市委、市政府,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成立临时法庭,对史鲁域琪进行公开审判,判处史鲁域琪有期徒刑两年。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用法律手段解决的第一个涉外人权事件,在我国涉外法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育人之园

“以文化普法,以普法育人。‘法德共进’是法治文化公园的内核。”时光说,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和“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只有把刚性的法治与柔性的德治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普法、育人的最大效果。

2013年4月,烟台在全市创新开展了“法德共进”工作,创建了“法德共进”这种全新的普法模式。“法德共进”就是在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坚持法德结合,探索推出以“讲、评、建”为主要做法的普法新模式,使人们的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达到新的境界。

近年来,除了依托南山公园建成市法治文化公园之外,还依托青少年宫建成市法德教育基地,依托莱山区检察院建成市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依托芝罘区检察院建成烟台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依托烟台大学建成烟台市青少年法治创客培育基地。目前,全市共建成法治文化公园、广场、一条街、长廊等阵地4680个,全市13个县市区都通过“嫁接”的方式建立了法治文化公园、广场或法治宣传教育中心等法德教育阵地。烟台市、蓬莱、栖霞等7个市区的法治文化公园被授予全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经过多年耕耘,烟台市“法德共进”工作结出累累硕果。烟台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七连冠”等荣誉称号,在全国“六五”普法中期表彰和总结表彰中,均获得“先进城市”称号,辖内9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县市区和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打造起一大批“法德共进”示范村和社区,其中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达到127个;涌现出刘盛兰、刁娜等一批“感动中国”人物和全国、全省道德模范。

俊逸遒劲的法治书法作品、形象生动的法治故事、寓意深刻的法治名言警句、内容丰富的法律知识,记者在这条内涵丰富的法治文化景观带里流连忘返。


登山漫步处处法治熏陶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