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将于近日陆续发到考生手中。从北京教育考试院获悉,今年中考《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总体稳定,局部微调,突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的考查。
语文学科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
语文学科依据《课程标准》中“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课程基本理念,在“基础·运用”中增加了“认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其大致演变过程”的表述,强化对书法常识和书法欣赏的考查;在“古诗文阅读”中增加了“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古诗文学习中,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从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受到熏陶感染”的表述。
优化试卷结构,物理学科微调“试卷题型及分数分配”,生物学科微调“试卷内容及分数分配”
物理学科依据《课程标准》,体现对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视,“多项选择题”减少4分,分别拆分到“实验解答题”3分和“计算题”1分。
生物学科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各主题所包含概念的内涵及其承载的能力考查要求,对“试卷的内容及分数分配”进行微调。“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知识内容主题1、3、4、5、8)”由“约25分”调整为“约30分”,“生命的延续(知识内容主题6)”由“约8分”调整为“约7分”,“生物与环境(知识内容主题2、7)”由“约10分”调整为“约6分”。
历史学科优化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依据2011年版《课程标准》对考试内容进行优化。2018届考生所用的教材是依据2004年版《课程标准》编写的,部分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内容未编入其中,2018年《考试说明》参考教材和教学实际,在“考试内容”部分也未列入上述内容。2019届考生使用的教材是依据2011年版《课程标准》编写的,这部分内容已编入教材,故增加到2019年《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中。如中国古代史主题7“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增加了“清朝前期的兴盛”“明长城和北京城”;中国近现代史增加主题“29.理论体系建设和新成就”,其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
进一步优化“考试内容”的表述。如中国古代史主题6“宋元时期”中“成吉思汗的崛起”改为“蒙古的崛起”;中国近现代史主题“12.新文化运动”“13.五四运动”合并为主题“12.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道德与法治学科将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考试范围
道德与法治学科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精神,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内容要求纳入考试范围,以宪法教育为核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始终,增加了对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和“我国国家机构”的考查,引导考生树立制度自信、增强国家认同。
数学、英语、化学和地理学科调整部分参考样题,体现中考命题思想
“参考样题”体现了近几年中考试题的命制思想。用较好地体现学科改革方向的试题对原样题进行替换,使“参考样题”能更好地体现学科本质,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凸显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引导考生积极思考,体现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
数学学科关注实践能力,体现应用价值。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学有关的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调整样题过程中,扩大选材范围,加强与考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贴近生活,注重体现考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考生做事能力。例如,将2018年中考数学卷第14、15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英语学科积极为考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注重选择性,以满足考生的不同思维需求,给各层次的考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例如,文段表达在考查形式上继续做选做尝试,两道题目话题不同、形式不同,任选一道作答,给考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化学学科体现我国科研工作者在新材料研发、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新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彰显新时代主旋律,落实价值观育人导向,凸显化学学科价值。如将2018年中考化学卷第16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地理学科提供选择空间,突出开放性。选取了2018年北京市中考地理卷第41、42题等具有一定选择性与开放性的综合性试题。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