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视频点播 正文

从文化视角看大学改革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6-04-21 14:21

  原标题:不能仅仅关注教育教学方法

  从文化视角看大学改革(新知新觉)

  李延保

  几十年来,我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可以说从未停止过。许多改革从方法论上讲已经达到十分精致的程度,是很多国外大学不可比拟的。然而,我国大学建设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方面仍不尽如人意,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创造力潜质培养不够。因此,大学改革单纯关注教育教学方法还不够,还须从文化的视角切入。

  创新或创造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除了智力因素,意志品质、文化素养等非智力因素也有重要作用。大学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积蓄这些潜质并内化为自己的基本素质。我国大学由校训和办学宗旨等反映的文化精神,如注重道德修养,强调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等,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应继续坚持和发扬。事实上,我国现代大学无论如何发展,都应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块沃土。同时不可否认,我国传统文化习惯于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模式和管理模式,也给我们的大学教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今天,虽然封建家长制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仍然存在“在家听父母的,在校听老师的,在单位听领导的,做学问听权威的”现象。一些父母经常决定孩子的学习方向,干涉孩子在学习方面选择的自由;一些学校仍然习惯于说教式、植入式教育方法,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崇拜权威、强调服从的思维定式,束缚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实用主义和功利思想,使一些大学生不愿从事基础科学和原创性研究;等等。此外,我国教育传统中存在的侧重理论、忽视实证和调查分析的问题,也给当下的大学教育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这些因素都抑制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因此,大学改革的深入应具备文化视角、渗透到大学文化领域。应认识到,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的勇气,具有想象力和批判精神,这是创新型人才的文化基因。大学改革应进一步营造尊重个性,鼓励好奇心、想象力,包容质疑、批判、求新、求异的校园文化环境,培育求是求真、勇于实践、坚持不懈的人文精神。有了这样的文化环境和人文精神,大学生自我选择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增强,勤奋刻苦的学习动力才能不断增强,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的勇气才能不断增强。而这些恰恰是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基础。

  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还应突出科学精神。在思维方式上把中华文化整体性的哲学思维和西方文化讲求逻辑推理、实证分析结合起来,把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辨能力。钱学森曾经说过,连思维都不科学,哪里还有什么科学?但直到今天,一些大学的教育教学对严谨的形式逻辑和实验实证分析还是重视不够。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不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缺乏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的推理训练,缺乏基于大量实践之上的科学分析方法。在理工科教学中,虽然这方面已明显加强,但也要“严”字当头,进一步强调精细化,杜绝“差不多”“马马虎虎”的思想,力求精心、精细、精致;启发大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深入的实证分析得到精准的结果。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忽视中华文化的整体意识和宏观思维训练,而是说要把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开阔的整体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作者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