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槽槽身正在浇筑。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所建渡槽。
引水“解渴”破解川中旱区难题
□本报记者 刘佳 文/图
“从2016年至今,乐至的降水较往年减少了30%,库容1030万立方米的八角庙水库,目前仅存水50万立方米。”今年年初,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资阳代表团分组讨论会上,省人大代表陈吉明谈及该市冬末春初的旱情时,呼吁加快建设毗河供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川中旱区的缺水问题。
作为我省重点水利骨干项目,毗河供水区为都江堰引岷江水补水灌溉区域,工程涉及成都、资阳、遂宁3市9县(市、区),覆盖城乡人口400余万、耕地面积428.56万亩。
该工程建设对于破解区域“十年九旱”有着怎样意义?目前一期工程进展如何?有哪些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二期工程又将如何布局?带着这些疑问,近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集中视察了该工程的进展情况。
缘 起
川中“十年九旱”,工程将缓解用水紧张
今年春夏,由于降水偏少、气温升高,广元、南充、资阳等10市遭遇春夏干旱。资阳市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1-3月,资阳全市平均降水量仅30.5毫米,比历年同期减少52.6%,该市城乡饮水困难人口达24.6万,其中以乐至县城最为突出。
对于缺水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党总支书记查玉春体会颇深。“天干的时候,田里的缝甚至可以塞进一只脚。”在查玉春的记忆里,每逢干旱,村民们到河里打水是常态,一桶水除了饮用,还要洗衣服、喂猪、浇田……今年参加全国两会的时候,查玉春特意捎上了村里老乡们的嘱托,将家乡的缺水问题进行反映。她带去北京的首份建议,正是关于尽快启动毗河供水二期工程。
缺水对于生活的影响是一方面,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则更深。近年来,省人大代表、遂宁市船山区永兴镇明镜村党支部书记杨伯容带领村民们发展黄菊、牛樟种植,今年春夏的缺水严重影响了明镜村的产业发展,为避免新栽的金丝皇菊大面积枯死,村民们只能在低洼区域打旱井,以解燃眉之急。“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只要建起大型蓄水库,有了稳定水源,才能让大家的生产生活有保障。”杨伯容说。
水,作为最基础的生产生活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可谓是“三农”命脉。毗河供水工程涉及的区域是四川历史上有名的“十年九旱”极度缺水区域,涵盖了成都、资阳、遂宁3市9县(市、区),这里位于盆地中央,眼望沱江、涪江在两侧流淌,处在两江分水岭上如“鱼之脊背”,是川东伏旱和川西春夏旱的交错地带。这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430立方米,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1/5,干旱发生率达78%以上。可见,毗河供水工程是群众急盼的民生工程。
记者查看省人大相关材料发现,毗河灌区也是省内粮食、生猪、油菜的主要产地,受益的多个县(市、区)为全国肉类生产大县和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城乡用水紧张,灌溉用水匮乏等问题;另外,目前该区域水土流失面积达4936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69%,严重影响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工程建成后也能有效理顺灌区水系,极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进 展
施工进展顺利,一期工程有望明年完工
“毗河供水工程主要涉及农业灌溉和城乡生活用水、工业供水等综合利用。”在9月中旬的视察中,省水利厅副厅长张强言介绍说,早在上世纪70年代,毗河供水工程便被提出兴建,但直至2015年才正式开工建设。
目前,在建的一期工程取水枢纽位于毗河中游新都区的苟家滩,工程的总干渠由西向东经成都平原、穿龙泉山、跨沱江、沿沱涪分水岭至安岳县朝阳水库;涉及的灌溉面积达125.49万亩,工程内容涉及新建骨干输水渠道,修建隧洞、渡槽等渠系建筑物等多项内容,建设工期规划为48个月。
9月11日,代表们来到成都青白江段龙泉山隧洞,就在8天前这个隧洞刚刚全线贯通。作为毗河供水一期工程中的最长隧洞,龙泉山隧洞全长11.9公里,修建过程异常艰辛。“龙泉山隧洞属于特长引水高瓦斯高风险隧洞,我们总共历时了三年零五个月才实现全线贯通。”现场施工方负责人介绍说,龙泉山隧洞进口位于青白江区福洪乡杏花村5组,出口位于青白江区人和乡金星村2组,隧洞不仅要穿越龙泉山断层带,而且洞内瓦斯分布不均、地质条件差,且上层建筑物较多。在现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里赞表示:“我们将收集工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诉求,从而形成有利于推进工程建设的建议。”
在安岳县鸳大镇易红村,一段“人造天河”引起代表们关注。这个全长近400米的易家坝渡槽于去年12月25日施工完成,是一期工程中最早完工的项目之一。在现场,作为旱区代表,省人大代表、安岳县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何绍亚感叹道:“希望工程各项目推进顺利,让旱区群众早日告别缺水的状况。”两天的视察中,代表们还前往了苟家滩引水枢纽,长沟隧洞,卢家坝渡槽等多个点位,对于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大家纷纷点赞。
记者了解到,截至到今年8月底,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已累计开工建设建筑物800处,累计完成征地17145亩,累计完成投资55.92亿元,目前正在施工的隧洞、渡槽、明暗渠等进展顺利,有望实现明年4月底前全面完工的总体目标。
关 注
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运行后水质安全
毗河供水工程仅一期就将历时48个月,永久征地将近1.3万亩,临时征用土地达9000多亩,涉及人口超4000人,加上二期工程,投资总量近500亿元,跨3市9县(市、区),各类渠系总长达1357公里。如此巨大的工程自然千头万绪,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阻碍。其中,环保问题是大家普遍关心的头等大事。
“工程主要解决城乡用水和农业灌溉,所以保证水质很重要。”全国人大代表、省文联主席郑晓幸在视察中了解到,由于一期工程涵盖了渡槽、明渠、隧洞等多个项目,施工须采用油料、机械等,所以不可避免产生固体废物和污水,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所以,他建议相关部门一定要注意保障运行后的水质质量。
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介绍说,针对毗河供水一期工程,省环保厅已组织专家对 381公里长的供水渠段反复踏勘,增加环保措施、优化环保方案,包括植被恢复、渣场选址、扬尘防治等内容。同时,特别强调工程投运后来源水的安全干净。提出对都江堰进行提标改造,确保水源安全,还在工程沿途的水库周边严格控制面源污染,不让生活污水下河,坚决防止水源富营养化。
“一期工程完工后,我们还将开展一次环境影响后评价。总体评价一期毗河供水工程对环境到底有哪些影响,是不是可控的。同时也为启动二期工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因为环境影响后评价和规划环评工作,也是下一步审批二期项目环评的前提和依据。”于会文说。
除了关注生态环境,此次视察中代表们也发现目前一期工程建设虽然总体进展顺利,但也存在一些影响工程建设的矛盾和问题。例如:部分地段用地移交不能满足施工需要,个别施工单位人员力量和机械设备投入不足,流动资金保证不到位等。对此,大家纷纷建议要聚焦问题解决,密切协同配合,明确时限,落实办法措施,推动相关问题逐一解决到位,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呼 吁
力促二期工程上马,彻底解决缺水之苦
“一期工程即将收尾,我们呼吁二期工程及时上马。”省人大代表、乐至中学副校长靳志军表示,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重点建设引水渠道,解决了 “引水”问题,但并没有规划囤蓄水库;因此工程最终要发挥作用,关键要靠二期工程规划建设的7座中型水库和976公里干支渠。可以说,只有建好二期工程,才能彻底解决旱区群众的缺水之苦,同时为灌区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但是,毗河供水二期工程尚未列入国家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目前只列入了四川省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同时,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2017年12月印发的 《关于下放政府出资水利项目审批事项的通知》,毗河供水二期工程属于国家下放到省级审批的项目,面临着中央投资减少、地方筹资压力巨大的困难。
对此,代表们纷纷表示,各有关方面要锁定 “‘十三五’末开工建设毗河供水二期工程”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协同作战,细化工程建设方案研究,合理确定工程规模,加大立项争取力度,力争将二期工程纳入国家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全国172个重大水利建设项目,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实现毗河供水工程建设完胜奠定坚实基础。
本版图片由资阳市委宣传部提供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