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作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的不仅是政策与资金,更需要一批具备知识和技术,可扎根农村、深耕田园的“绿领”人才。
人才聚集,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让乡村未来可期,一定要用好人才队伍,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可喜的是,时下全国各地越来越多年富力强的新型农民正还乡归田。以身边事为例,去年4月以来,县里通过多项政策培养出的一批懂经济、善管理的乡土人才和能干事、会带队的村干部,给村民办了4230件实事,帮着成立了432家专业合作社、303家家庭农场,对于我们这样欠发达山区小县来说,无疑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培育深耕田园的人才,需要对他们的成长给予关心。“绿领”们住得下、扎得实、看得远,才能干得好。
合力办好“家长学校”
安徽芜湖 奚居辉
近日,北京市印发文件,提出要在全市中小学建立“家长学校”,实现100%全覆盖。如何让“家长学校”在实际中发挥作用,引发讨论。
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也是家庭的事。“家长学校”不仅能对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给予更加科学合理的引导,同时也是孩子从家庭到学校之间的桥梁,保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缝衔接。让“家长学校”真正发挥作用,有赖于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和教学内容。需要看到,以往“家长学校”在实践中出现了家长工作太忙,参与度低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配合,包括家长工作单位的支持等,以便家长定期参与活动,分享孩子成长的点滴。
办好“家长学校”,绝不意味着学校把本应肩负的责任转移给家庭。督促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固然重要,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不是同质的、可以替换的,而是互补的、互相促进的。办好“家长学校”也需要处理好这对关系。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