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钱不值钱?一元钱有大用途
随着人民币升值、物价上涨,很多人似乎都感觉,钱不值钱了,特别类似于1元、5角之类的硬币,有“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之感。不过,记者注意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分享经济的火热兴起,使这些零零散散的“小钱儿”,又重新焕发了购买力,而这些低成本的支出,又大大便利、丰富了老百姓的工作生活。
“1元”可体验分享经济
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这两年,花样繁多的分享经济项目,在我们身边扎根发芽,而它们的使用费多为人民币1元。
以最常见的共享单车为例,用户只需要下载APP、交付押金,扫描二维码,便可骑行(部分企业已与支付宝合作,APP无需下载,押金也实现了减免)。价格方面,摩拜、OFO、小鸣单车等计费标准基本上都是1元/小时。而今,在各地“禁投令”实施的背景下,企业们为了争夺市场,纷纷推出以“1元”为主题的优惠套餐,如O鄄FO推出的“1元包月”、摩拜的“1元抵用券”活动等。
在经历了几番发展及推广的波折后,共享雨伞也逐渐在申城的部分地铁站点落地,在雨水突袭时,市民又多了一种选择。目前,在上海较为成熟的共享雨伞为“摩伞”,根据记者此前的报道体验,其租用流程与单车类似,使用费则为2元/日。使用完毕后,只需将雨伞放回任意伞桩即可。
掌充创始人胡燕华曾对记者表示,在上海这样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充电是刚需、是高频次的,随手可用的充电场景很有必要。因此,共享充电宝也几乎成为了沪上商场、超市、KTV、饭店等的标配,而其使用费同样为1元/小时。
“知识变现”逐渐被认可
“付费问答”也是这些年兴起的一种问答模式,而且让“知识变现”,让知识“价值化”似乎在大众心中的可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记者就曾体验过一款“付费问答”的小程序,也是目前受众较广的语音回答应用“分答”,其运作模式是,由提问者向特定对象提问,并向解答者支付“咨询费”(费用标准根据问题类型、解答者会有差异);而第三方只需支付1元钱的“旁听费”,便能够听取解答者的回答。然后,提问者与回答者各分享这一半利益。
“分答”的火爆,离不开王思聪的推波助澜,他曾在一日内回答了32个问题,共获得了约22万元的回报。据公开资料显示,最火的一条问题为:“请问作为亚洲首富的儿子,您的人生还有什么买不起的?”,被旁听了约5.6万次,提问者净赚了2万多元。
此后,如“分悠”、“值乎”、“大弓”等后来者也纷至沓来,而微博推出的“问答”,则与“分答”分庭抗礼,粉丝有机会向“明星大V”或“网红人士”付费提问,明星们再通过撰写文章的形式回答。同时,任何粉丝都能付费1元围观答案,最后根据问题不同的价值,以及吸引的粉丝数量,获取收益。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