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记者采编 正文

记者调查:宁夏古长城屡遭破坏谁之过?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6-05-10 17:57

  地处西北的宁夏因为境内古长城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及修筑年代跨度之大而享有“中国长城博物馆”的美誉。然而记者近日在宁夏多地走访时发现,不少长城遗址和附属建筑物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古长城保护面临挑战。

  宁夏同心县境内长城始筑于明代,由于地理位置重要被称做“固镇第一关”,后因三边巡视边防者必下马于此休息,而得现名“下马关”,1985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农民将房舍和牲口棚依附长城而盖,有的农民甚至将长城上的土料和石料挖下来自用,更有人在城墙上打洞居住。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一现象愈演愈烈。

  宁夏同心县文物管理所所长 顾永存

  随着古城的外砖搬完了,就等于人的皮肤没了,皮肤没了以后,土墙露在外面,多少年慢慢就开始风化,下雨倒塌,各种各样的破坏都来了。

  据了解,宁夏长城全长1507公里,可见墙体517.9公里,具有重大的考古、文化、历史研究价值。近年来,长城的保护工作虽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依然不能满足长城保护的客观需要。业内人士建议,应建立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的机制,使长城沿线的每一位居民和游客既是长城文化的享有者,也是长城的保护者。

  宁夏海原县文广局局长 李德军

  如果达到人人知道保护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文物保护也就是能很好的保护下来。第二个就是在保护的看护人员的聘请上,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如果是比较偏远的、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那么聘请当地的村民来看护,这个会及时的发现问题,也能及时的制止问题的发生。第三块就是在保护的费用上要加大投入,在巡查的力度上还要加大。

  专家同时建议,做好长城的管理工作需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保护、开发方针。在“保护为主”的同时,合理、科学利用长城资源,既兼顾周边群众利益,又避免单纯把长城变成摇钱树。

  新华社记者刘海银川报道。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