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
携手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
——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答解放日报、文汇报、新华日报、浙江日报、安徽日报记者问
记者: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批示,为包括安徽在内的长三角地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请问您对此有哪些认识和体会?
李锦斌: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长三角地区的高度重视,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推进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的根本问题,鲜明指出了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时代主题,具有方向标作用和里程碑意义。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开启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征程,也开辟了安徽发展的新天地。安徽与沪苏浙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交流合作源远流长。1990年,安徽作出“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决策,2005年实施“东向发展”战略,2008年正式加入“三省一市”合作机制,近30年来参与度、紧密度和融合度不断提升。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乘势而上、抢抓机遇,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大举措推进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定位。我理解,就是要按照“更高质量”的根本要求,紧扣“一体化”的工作主线,着力增强面向长江经济带的带动力、面向全国的辐射力、面向亚太的集聚力、面向全球的竞争力,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更好担当全球资源配置亚太门户,更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在这一战略定位下,安徽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 (安徽)经济带;依托科教资源富集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作用,打造更高层次的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强与沪苏浙联动发展,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增长极。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推进长三角合作与发展的工作要求。这次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达成了广泛共识,形成了丰硕成果。安徽将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及“上海会议”精神,全力支持上海发挥龙头带动和中流砥柱作用,真诚携手苏浙两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争取中央部委给予鼎力相助,以更加扎实的举措,凝心聚力抓好落实,共同下好一体化发展“这盘大棋”。
记者:站上新的起点,请问在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安徽如何找准定位、扬皖所长?
李锦斌:安徽是长三角的重要方面军,在区位、科技、产业、生态、能源资源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我们将和沪苏浙一道,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自身实际,找准坐标定位,积极主动作为,为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一是当好长三角科技创新策源地,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重点领域,打造服务全域的战略科技力量,集中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以高能级平台支撑高质量创新。二是当好长三角生态绿色后花园,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共同构建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三是当好长三角产业发展生力军,打造长三角有机安全的“大粮仓”“大菜园”“大厨房”,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统筹推进“三重一创”特别是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产业分工协作含金量和附加值。四是当好长三角对接“一带一路”西大门,发挥联南接北、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争当击楫中流改革先锋,努力成为长三角对接 “一带一路”、联通长江经济带中上游的开放门户。五是当好长三角能源供给大通道,强化 “皖煤东运”“皖电东送”“西气东输”,提升区域互济互保能力。
记者:请您谈一谈安徽下一步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考虑。
李锦斌:我们总的考虑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在上海龙头带动下,在中央部委支持下,携手苏浙、立足省情、扬皖所长,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体现安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共同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一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联手,研究规划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圈,织密织牢科技创新网络,共建区域创新共同体。二是大力推动基础设施联通,共建一体化的“城际轨道圈”“国省干支网”“世界机场群”“能源保障线”“信息高速路”。三是大力推动产业发展联动,打造国家级产业和技术创新联盟,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区。四是大力推动公共服务联网,促进人才资源、社会保障、医疗养老、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和程序互认对接,共建普惠便利民生网。五是大力推动区域市场联建,加快形成统一开放大市场,共创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六是大力推动生态环境联治,加强与沪苏浙生态保护一体化合作,共建绿色美好家园。
记者:创新是安徽最为宝贵、最具优势的遗传基因。请问安徽如何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加快推动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
李锦斌: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近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下好创新先手棋”的指示要求,坚持“发展必须高质量、高质量发展靠创新”的思路,加快推进“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新时代“一室一中心”建设,在量子信息、智能语音、天地一体化等方面涌现了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方阵。我们将依托长三角地区科技资源多、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主动加强与沪苏浙创新合作,开展一体创新,促进优势叠加,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一是联手搭建科技创新网络。积极构建以沪宁杭合为核心基地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圈,加快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促进合肥滨湖科学城与上海张江科学城“双城同创”,推动知名科研院所在长三角互设分支机构,吸引更多高端创新要素向包括安徽在内的长三角地区集聚。二是联手开展科技重大专项攻关。联合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在脑科学、核聚变堆、天地一体化、先进光源、人工智能等领域,探索运用“总部+分部+多点”的组织模式进行联合攻关,集聚整合区域内创新人才资源,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三是联手打造创新成果交易市场。坚持科技设施“通联”、创新政策“通兑”、成果转化“通用”,推进“长三角区域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全覆盖,构建一体化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和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形成自由创新、愉快创新的良好氛围。
记者:前不久,首届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成功召开。请问安徽如何进一步加强与沪苏浙优势产业一体布局,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
李锦斌:刚刚结束的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全面展示了安徽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成果。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培育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和行业领军企业,比如江淮大众综合续航里程300公里的首款新能源汽车正式亮相、蚌埠凯盛创造了0.12毫米世界最薄玻璃纪录、合肥京东方建成全球首条最高世代10.5代线等,新型工业大省地位基本确立。下一步,我们将以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全方位深化与沪苏浙产业分工合作,优化重点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高水平搭建制造业联盟。聚焦智能语音、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家电、平板显示、新型建材等优势领域,共建国家级产业和技术创新联盟,积极承接沪苏浙高端制造环节,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依托科大讯飞建立中国语音产业联盟,实施“国际语言大互通计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等项目,携手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二是高层次开展服务业合作。在科技服务、软件信息、金融保险等领域谋划推进一批合作项目,合力打造一批世界级旅游品牌和目的地,共同建设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休闲健康、养生养老度假基地。三是高标准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产业化协作,推动组建农产品产供销联盟和标准一体化建设,打造安全放心、绿色有机的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四是高起点建设合作园区。坚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加快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园、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区等建设步伐,积极谋划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区,更好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安徽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生态屏障。请问如何强化与沪苏浙生态环保的联防联控,共同建设美丽长三角?
李锦斌: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的谆谆嘱托,统筹推进“三河一湖一园一区”生态文明创建,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主动携手沪苏浙,健全更加紧密的联防联控机制,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的长三角“养人”福地。一是加强生态保护 “源头联防”。在全省推广新安江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推进长江生态廊道、淮河—洪泽湖生态廊道和皖西大别山生态屏障、皖南—浙西—浙南生态屏障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推动长三角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健全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从源头上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二是加强环境风险“过程联控”。加强与沪苏浙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政策、工作互通,建立排放标准衔接、监测数据共享、协同监督管理、联合科技攻关的合作机制,着力健全危险废物、固体废物运输储存处理一体化监管体系。三是加强污染问题“后果联惩”。健全环境保护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建立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违法“黑名单”制度,落实联合惩戒措施。
记者:这次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通过了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请问安徽如何抓好行动计划的推进落实?
李锦斌:《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 “任务书”“施工图”“时间表”,贵在行动,重在实干。我们将围绕打造长三角区域合作协调机制 “升级版”,努力做到“四个对接”:一是在重大战略上一体对接。坚持把安徽发展放到大局中谋划和定位,自觉服从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做好谋篇布局的文章。二是在发展规划上等高对接。坚持规划引领,加强顶层设计,抓好我省各类发展规划与长三角城市群规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及沪苏浙有关规划的有机衔接和更新调整。三是在合作项目上深度对接。聚焦交通、能源、创新、环保、产业等12个合作专题,明确阶段性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着力加强对长三角科技创新圈、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区等重大事项的谋划研究,提出方案建议;对近期工作要点明确的构建轨道交通网、打通省际断头路、5G网络布局等重要事项,按照“六个一批”的要求立即着手、抓紧行动,确保各类合作事项能落地、快实施、早见效。四是在体制机制上无缝对接。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接轨长三角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机制,成立我省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发挥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督察落实作用;成立专门工作组,负责推进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融合等专题合作领域工作;支持配合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开展工作,努力构建高效有序的全链条工作格局。
明年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由安徽轮值,我们将深入谋划、精心筹备、热情服务,当好东道主。借此机会,真诚欢迎与会嘉宾和媒体朋友届时莅临安徽参加会议,共襄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盛事!(记者 吴林红)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