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记者采编 正文

记者手记:在北极的“出行”体验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8-09-26 03:01

  新华社“雪龙”号9月21日电 记者手记:在北极的“出行”体验

  新华社记者申铖

  北极冰天雪地,赴北极科考怎么去?抵达北极开展海冰作业、浮标布放等任务时,怎么上冰?怎么搬运设备?在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中,记者有幸跟随考察队体验了北极独特的几大出行方式。

  “世界尽头”的北极,要想探究它,必须先抵达。科考队搭乘的“雪龙”号科考船成了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雪龙”号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极地科学考察船,也是一艘可以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自1994年首次执行南极科考和物资补给运输以来,“雪龙”号已多次赴南极和北极,“足迹”遍布五大洋。

  记者看到,进入冰区后,红白相间的“雪龙”号在北极海冰中蜿蜒穿行,宛如在白色画布上添上最鲜艳、动感的一笔。然而,“雪龙”号并非所向披靡。此次考察队抵达高纬地区后,海冰冰情严重,航行艰难。很多厚重的浮冰,“雪龙”号多次撞击也纹丝不动,只能绕道而行。

  随着“雪龙”号到达冰区,北极科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冰站作业随即开始。由于不少海冰厚度不够,“雪龙”号无法停靠。因此将科考队员从科考船运送到冰上,就得依托更加灵活的“黄河”艇了。

  每次冰站作业开始前,平日里被藏在船舱中的“黄河”艇被吊至船舷外侧,队员们把所需的科考物资搬至艇上。为了确保人身安全,装好物资的“黄河”艇会被吊放至海面上,队员们再分批乘坐吊笼到艇上。随后,“黄河”艇缓缓驶离“雪龙”号,直奔作业海冰。和庞大的“雪龙”号相比,“黄河”艇小巧玲珑,两者宛如母子一般。

  本次科考中,考察队布放了14个GPS海冰漂移浮标。由于浮标要布放在不同的海冰之上,此时就是“海豚”直升机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有了直升机,在条件较为复杂的北极高纬地区,我们也可以方便快捷地到达作业目的地。直升机每次飞行可以布放3到5个浮标,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考察队首席科学家助理雷瑞波说。

  他介绍,浮标阵列的布放可用于研究海冰漂流的运动轨迹和冰场形变,有利于定量刻画海冰的流变学性质及其尺度效应。

  除了布放浮标,在此次考察中,直升机机组还完成了寻找航行水道、长期冰站货物吊运、航空拍摄等工作,共执行了12架次的飞行任务。

  “雪龙”、“黄河”、“海豚”,这些极地特有的“交通工具”,上天入海,乘风破浪,承载着科考任务而出,满载着科研成果而归,为北极科考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撑。

+1

记者手记:在北极的“出行”体验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