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造就了全新的传播生态和舆论环境。当前,党报党刊纷纷进驻新媒体平台,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新媒体矩阵。这些都对新媒体编辑记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认为,新媒体编辑记者有待增强驾驭网络语言的能力、复合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整合不同媒介资源的能力、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数据挖掘与处理能力、开展互动与营销能力,才能达到“业务精湛”的要求。
关键词:新媒体;编辑记者;能力要素
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造就了全新的传播生态和舆论环境。当前,党报党刊纷纷进驻新媒体平台,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新媒体矩阵。因此,媒介融合时代,提升新媒体编辑记者的能力素质刻不容缓,除了传统必备的政治素养、思想素养、道德素养外,还迫切需要增强驾驭网络语言的能力、复合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整合不同媒介资源的能力、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数据挖掘与处理的能力、开展互动与营销的能力。这样,才能全面落实习主席关于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人才队伍的标准要求。
一、驾驭网络语言的能力
如果能将通俗生动的话语配以恰当的网络词汇、加入热词标签、添加适当的表情包、图片等多媒体展现方式,那么传播效果将会得到更大提高,新媒体平台也才会逐步形成自身的媒体风格,感染并影响受众,增加其传播影响力。
尤其对于一些政治、经济类硬新闻来说,其固有的话语方式,往往使读者感到艰涩、难懂,从而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编辑记者要善于借助通俗生动的语言,使读者听得进、记得住,增强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如解放军报客户端在“神舟十一号”发射时推出的文章《中国航天,让月亮姐姐不再“蓝瘦”“香菇”!》,科技类新闻的报道容易陷入专业术语堆砌和简单的情况介绍,但这篇文章将本来高新技术密集的航天话题赋予月亮的传统文化意象,借助了时下流行的网络热词“蓝瘦”“香菇”,用美妙而有趣味的语言,向受众提供了带有文化韵味和人情色彩的信息。除了文风和语言的技巧外,新媒体编辑记者还应能够熟练并恰当地选择使用表情包、漫画等形式。诸如此类的网络语言符号丰富多彩、层出不穷,临时搜索来不及、东拼西凑不够用,要靠学习积累、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创造性地用于传播实践。
二、复合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
如何学习是一种能力,如何运用更是一种能力。
前些年很多人说,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应该是T型的,既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又要有深厚的基础。而新媒体传播打破了行业与地域的限制,以往将编辑记者按照专业和地域进行划分的情况,在网络传播环境中已经改变,新媒体的受众更加多元、群体更加分散,这就要求新媒体编辑记者的知识结构是十字型的。面对这样的受众,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专业能力,更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能提供有用、解渴的信息。到了融媒体时代,新媒体编辑记者需要掌握写作、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甚至出镜报道等复合技能,这就要求新媒体编辑记者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知识,还要对某些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尤其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知识和数字化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优越条件,顺应当前“互联网+”的时代潮流,敢于接受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新技术,并善于复合、善于转化为能力、善于转化为高效,也就是善于把新知识综合运用到新闻传播全过程、各环节中去。
三、整合不同媒介资源的能力
在信息的原创性和精选性、内容的深刻性和公信力等方面,传统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为编辑记者在表现形式上的创新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和想象力。新媒体编辑记者要能够运用不同媒体平台、不同媒介形式和不同信息渠道采集新闻线索、采访新闻事件。将采集到的信息,从内容上进行筛选分类,从顺序上进行整合排列,从形式上进行调整丰富,运用不同的平台进行处理加工,以适应不同媒介和受众需求,或综合形成全媒体新闻样式。同时要能够驾驭各种形式新闻稿件的制作、编辑、特效处理等手段,在进行新闻呈现时融合视频、动漫、全景画等元素,达到新颖、个性的传播效果。
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报道中,解放军报社网络传播中心组织策划的报道得到受众的一致认可,很重要的一点经验就是善于整合不同媒介的资源。针对不同媒介的传播优势和形式需求,将采集到的信息和自由来稿进行分类归纳,一切从资源特点和传播效果出发,对手中信息进行再加工、再融合,呈现出了网评、漫画、视频、动漫、沙画、全景画等媒介产品,可谓风格多样、内容多元、形式多彩。对此,只有具备整合媒介资源的能力,熟悉各类媒介风格和新闻样式,才能做到精品内容与网媒体验相叠加,集不同媒介的优势于一身,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四、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
传播技术日新月异,采编的手段和形式更加多样化。新媒体编辑记者要有勇立潮头唱大风的气魄,学习网络新知识、钻研媒体新业务、掌握融合新技能,不断为自己“充电”“输血”“换脑筋”。首先要具备现场采访、现场调查、现场报道、现场点评的能力,熟悉全媒体直播车、海事卫星、卫星电视转播车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装备器材,掌握写稿、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出镜报道等复合技能,做到全天候采集、全过程追踪、全时段编辑发布。同时,新媒体通常整合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面对这些新变化,编辑记者要善于主动接触新事物,熟练应用各种网络媒体和社交软件,学会使用功能不断完善的各种高科技设备和工具,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媒介编辑的需求。
新的媒介技术本身就是传播力。解放军报社网络传播中心借助VR、全景画等新媒介技术,将优质的图文内容进行全新包装,如《全景画长征:带你走向万水千山》中,就运用了VR等技术,使受众可以通过手机屏幕身临其境地感受“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的艰辛与豪情。其良好传播效果,彰显了运用新技术手段的重要性。
五、数据挖掘与处理的能力
新媒体时代,媒体经营、新闻实践等都离不开数据挖掘,谁拥有强大的信息整合力,谁就能在媒体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碎片信息,编辑记者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空间中发现有用信息。在对数据挖掘的基础上,还要对其进行恰当的包装处理。新媒体编辑记者要具有一定的设计理念、设计能力,能够将新闻、艺术、科技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在对网络言论、图片、视频等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恰当角度和形式,制作呈现新闻,出奇制胜。
数据新闻是当前新媒体常用的形式之一。各类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都常将复杂的数据再提炼、形象化,制作成图表。比如《一张图读懂习主席“七一”讲话》《一张图读懂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等,就是编辑记者根据已知的数据、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再运用合适的媒介形式进行呈现,以提升受众的阅读体验,增强传播效果。除此之外,新媒体编辑记者还应掌握更多的数据处理运用技术,比如可查询的交互地图、动态图表、信息图等全新的数据呈现样式,真正具备数据处理和运用能力,实现新闻的可视化。
六、开展互动与营销的能力
用户参与的传播是最好的传播。当用户投入到新媒体所发起的活动并开始参与和互动时,传播不仅保持了长时间的热度和参与广泛度,实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用户体验,增强了用户黏性。新媒体编辑记者要善于与受众进行传受双方的互动,通过设计多种活动、借助不同媒介渠道搞好互动。在广泛互动的基础上进行推广营销,也是新媒体编辑记者应具备的一种能力。新媒体在收获了一定数量的用户,积攒了一定人气之后,可以借助网站、微博等新媒体和社交网络进行推广,通过新闻策划、线上互动、投放广告等方式,实现媒介品牌的广泛传播。
微信公众号“一号哨位”就善于互动和营销。它作为以军事内容为主的自媒体,采取网友乐于接受的模式,经常通过评论区交流、微信群解答受众提问、组织线下活动等形式,有效发挥了新媒体双向互动的优势,使受众获得参与其中的良好体验。同时,它还通过借力“今日头条”“一点资讯”“UC头条”“网易新媒体平台”“荔枝电台”“喜马拉雅电台”,进驻“新浪微博” “兴趣部落”“企鹅媒体平台”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营销包装,进而形成跨平台、多样式的新媒体品牌,产生超出媒介自身的强大影响力。这也对党报党刊的新媒体编辑记者提供了启示,想要收获更高的媒介影响力,就必须善于搞好互动和营销,具备设计策划和协调营销的能力,树立属于自己的新媒体品牌。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