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记者采编 正文

国新办举行劳动者与中外记者见面会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8-10-15 14:11

国新办举行劳动者与中外记者见面会

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袭艳春(刘健 摄)

  袭艳春: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外记者见面会。五一劳动节刚刚过去,我们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4位劳动者和大家见面来聊聊天。很重要的是和大家分享一下他们每个人是怎么样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来追求幸福生活的。下面我逐一介绍一下他们。

  2018-05-04 10:00:42

  袭艳春: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汽车装调工高级技师赵郁师傅;中国宝武集团宝钢股份热轧厂钳工高级技师王军师傅;中国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数控铣工高级技师秦世俊师傅;还有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服装系胡萍同学。下面先请四位劳动者分别和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然后我们和大家互动。

  2018-05-04 10:02:46

国新办举行劳动者与中外记者见面会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汽车装调工高级技师赵郁(刘健 摄)

  赵郁:
  大家好,我是赵郁,是北汽集团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首席技师。近30年间我始终工作在生产一线,由普通装配工成长为一名汽车装调高级技师,多次承担解决包括公司新车型研发试制关键性技术难题80余项,确保了公司相关新车型按计划完成试装及投产。

  装调工作,是确保汽车品质的一大核心,即使是0.1毫米的误差,也会为驾乘安全埋下巨大隐患。因此,自1989年入厂,我就严格秉承师傅“不做则已,做则至全”的教诲,对不断更新换代的车型性能均做到了如指掌,实现汽车电器故障快速诊断、迅速排除。

  2012年,随着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挂牌,帮助员工技术技能提升、生产线瓶颈工位改造与创新等工作内容开展,由我带领提出的“实景培训--通过教具实训装配操作”理念,并结合自主开发的新型教具,如“汽车电气、发动机、仪表系统仿真模拟演示平台”的使用,开创了汽车行业技能工人实操培训新模式。先后有19人晋升为高级技师、32人晋升为技师、50余人成为各岗位技术骨干。

  2018-05-04 10:05:37

国新办举行劳动者与中外记者见面会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热轧厂钳工高级技师王军(刘健 摄)

  王军:
  我是中国宝武集团宝钢股份技能专家,钳工高级技师,1985年宝钢技校毕业,经8年夜大学在同济大学完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业余兼任上海市劳模工匠讲师团成员,上海大学和上海城建学院特聘教授,2000年创立热轧职工发明创造协会,2013年主持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担任2017年中国申办2021年世界技能大赛申办形象大使。

  我在宝钢创新氛围影响下立足岗位创新,近十几年来攻克层流冷却核心设备技术、主线高压柱塞泵技术和超高强矫直机辊系技术等三大行业难题和重大装备技术空白,近5年创新效益超6亿元,申请国家专利218项、PCT国际专利12项,荣获国家发明金奖14项、国际发明金奖6项,于2007年和2016年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的创新成果得到广泛认可,先后荣获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上海市首届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和第十三届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我们创新工作室共获国内外各类创新成果奖90项,近5年创直接经济效益13亿元,带动部门一线员工申请国家专利839项,十年来荣列宝钢创新排行榜首。

  2018-05-04 10:06:09

国新办举行劳动者与中外记者见面会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控铣工高级技师秦世俊(刘健 摄)

  秦世俊:
  大家好!我是来自航空工业哈飞的秦世俊,主要从事直升机升力系统和起落架系统的关重件加工生产工作。我用17年的时间从一名普通的技校毕业生成长为集团首席技能专家。其实,我自己清楚地知道,我为什么会有今天的成绩。我想总结起来应该是对工作痴迷的热爱、政府和航空工业的培养及对工匠精神的传承。首先我认为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要从初入职场对职业的陌生转变成喜欢,再通过努力热爱上自己的工作。因为热爱,所以总能满怀激情,在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毫不退缩、坚韧不拔。其次,是政府和集团公司为我们工人搭建了技能竞赛的平台和学习与晋级的“绿色通道”,让我能够有机会从众多优秀的产业工人中突显出来,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我将以此来鞭策自己,让自己更加努力朝着梦想前进。最后,是老一辈航空人的身上不怕吃苦、拼搏奉献的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激励着我不断努力前行,同时,通过与优秀的同行业大师、顶级的技能人员共同学习和交流,使我对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有了全新的认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需要我们新一辈的航空人传承和发扬,我将作为工匠精神的传承者,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奉献自己作为产业工人的一份力量。

  2018-05-04 10:08:36

国新办举行劳动者与中外记者见面会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服装系学生胡萍(刘健 摄)

  胡萍:
  大家好,我叫胡萍,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服装系技师班学生,也是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

  2017年10月,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我作为一名参赛选手,亲身经历了比赛的全过程。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在这一届世赛上,中国代表团一举斩获了15金7银8铜和12个优胜奖的历史最好成绩,金牌数、奖牌数、团体总分均位列第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技能青年的青春风采。在这次比赛中,我克服了现场更换比赛面料、机器设备出现故障等诸多困难,沉着应战,最终不负国家和教练们的期望,获得了时装技术项目的金牌。我很自豪作为一名技能青年登上世界技能的巅峰。

  2018-05-04 10:10:41

  袭艳春:
  刚才,我们四位劳动者简单给大家介绍了情况,大家可能也注意到,近来国新办的发布厅有一些不一样,过去我们请了很多的部长、副部长到这个平台来和大家介绍政策,介绍我们国家重要的工作和举措。但今年以来,我们已经组织了很多场类似今天这样的见面会,前不久我们组织了村支书的见面会,之前我们还邀请了县委书记讲脱贫攻坚等等,有记者朋友私下里和我们聊,说见面会的新闻性在哪里?怎么突然把方方面面的代表请到了我们的发布会?很重要的一个考虑,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这4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大家有目共睹。一方面是党的坚强领导,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我们在座这些劳动者们的艰苦奋斗,他们通过个人的劳动付出,推动了中国的进步。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在劳动节刚刚过去不久,要把劳动者请进发布厅,就是要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故事,实际上也是要介绍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进展,相信他们的感受也会很深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请劳动者走到发布厅的原因,将来我们还会邀请更多的方方面面的优秀代表走进我们的发布厅。

  接下来看看记者朋友们有没有什么关心的问题,愿意和四位劳动者聊一聊,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2018-05-04 10:13:29

国新办举行劳动者与中外记者见面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今天参加这个发布会我非常兴奋,因为在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时候习总书记刚给我们劳模班同学们回了一封信,总书记说“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今天在座四位劳动者,请你们介绍一下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哪些事情让你们最难忘?

  2018-05-04 10:23:41

  王军:
  我先开个头,谢谢这位老师的提问。宝钢有一句话“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宝钢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举全国之力建设的一个现代化企业,我是从宝钢技校毕业慢慢在企业里成长的。我非常注重学习,我认为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我在宝钢最多的时候拿到8个岗位证书,连续两年在公司技能比武中获得第一名。

  慢慢我感觉到要在自己岗位上进行创新,有一次我发现德国专家指导的时候很多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很多问题值得优化,而且每天在现场有很多问题扑面而来,为解决这些问题,我用了8年的业余时间,白天工作晚上去同济大学读夜大。慢慢我在自己岗位上就懂了为什么他要这样设计,为什么它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可不可以攻克这个难关。后来慢慢在自己的岗位上找到了自信。宝钢有非常好的创新文化,它鼓励我们每个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都要创造性的劳动,鼓励全员性的岗位创新活动。我感受最深的是有一次一个副厂长在我们岗位上碰到我,就说王军你不是喜欢创新吗?你能不能把我一个问题解决。我说领导什么问题呀。他说我们本来要引进国外的一项先进技术的,但是它的停机、改造时间要两个月,关键是我们停不起。我刚给在座的各位老师介绍,我们生产的汽车板占了国内的50%以上,停两个月什么概念,汽车就要涨价了。那时候我们厂长说你能不能开发一个技术,不要停这么长时间。后来花了时间做技术储备,又做了一次科研,科研成功之后又做了技改,做了技改之后,我就想太好了,我还要把这项技术做得更好,因为技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所以后来我在岗位上又提出了一个优化方案。结果我们宝钢评审专家不同意了,他说王军你这个项目做了科研又做了技改,你怎么还要做科研。那时候是2010年,神六升天了,我说神六升天了,未来我们还要做到神七、神八、神九,能不能请我们科学家直接做神十,把前面都省了,肯定不行的。人类的技术都是这样发展的。我凭这项技术在2017年1月9日到人民大会堂领了我的第二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个事情对我的触动就是,技术的发展可以让我们的环境更好,让我们的产品质量更优,而且让我们的劳动效率大幅提升,可以给人类创造高品质的产品,同时我们的劳动强度也会大幅下降,所以它带来的是一种非常好的社会进步,这个技术每年可以节约一个西湖的水,我们的消耗的材料更少、产品质量更好、成材率更高,所以说技术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责任。我们虽然是产业工人,但是我们其实肩负着这个时代的使命,所有的人都会明白,不仅要劳动,而且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性的劳动,可以为国家、为企业额外创造更多的财富。

  2018-05-04 10:39:26

  秦世俊:
  如果说一个难忘的事儿,我想应该是我初入职场不久一个攻关课题的时候,因为那个零件是直9机上起落架外筒腹板加工的难题,直9机是中航工业研制的一个重要的精品机型,外筒是起落架的关键件,但是这个零件加工的时候需要手动操作,而且加工效率特别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最难的对于工人劳动强度特别大,我当时问师傅我们数控机床为什么手动操作完成,为什么不编程序实行数字化一体化加工呢?师傅当时对我说,由于零件的数模和锻造的外形差异过大,不能用数字化完全加工。并且这个零件的成本非常高,这么多年来了大家一直是这样加工。不让我轻易改变它。当时我感觉它的提升空间有很大,当时有股初生牛犊的劲,我要尝试一下。我就下班后一次一次的改进、一次一次的实验,但是一次一次的失败,大概一周的时间真的有点心灰意冷。我感觉真的是不可能完成。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有关逆向思维的论述,我获得了灵感。我就想这个事情大家已经做了这么多年都不能完成,为什么还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呢,为什么不能从头往前推理呢,当时我利用数控加工的反向推理原则,先采集点位,再编辑程序,最后绘制了加工路线,最后生成数模,利用这种方式一次性实验成功,并且加工效率提高了8倍,产品的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100%。当时师傅和身边工友都对我竖起大拇指,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喜欢上攻关的过程。

  2018-05-04 10:47:12

  赵郁:
  就像刚才前面跟大家介绍的一样,从89年入厂以来,我从原来的汽车流水线的装配工,逐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最终到总装车间整车的最终环节,就是整车调试,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在工作中以及对一些课题的攻关过程有很多的点点滴滴值得回忆。对我个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以后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北京奔驰对所有员工都有一套非常成熟的人才发展体系,也为所有员工规划好了在什么阶段要受到什么样的理论知识培训以及实操培训。公司2008年开始陆陆续续派出了1200名员工到德国奔驰辛德尔芬根研发中心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还有装配技能的专项培训。我非常荣幸在2009年被公司派到辛德尔芬根研发中心和德国同事进行了将近一年的E级车的前期试装和研发,这一年我个人的综合能力获得了很大提高,眼界也开阔了很多。2010年回到国内以后,正好赶上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申报,在集团和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随着大师工作室的挂牌成立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在协助企业干以前一系列培训的同时,将前期派到德国培训过的这些人变成讲师,他们回到国内分成不同领域、不同工种,对国内员工进行逐一培训,这样把我们在国外学习到的技能迅速的在企业传播。通过工作室平台我们还形成了一种机制,大家有了一种潜意识的变化,作为我个人来说,以前自己单打独斗或者带一两个徒弟承接一个项目、攻克一个难题,随着工作室的形成我们逐渐利用团队力量来干一件事。通过工作实践我们发现即使每个人的能力再强,到一定程度以后也有局限性。当通过一个团队大家共同工作、共同攻关的时候是集体的力量,而且攻关过程中团队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这对所有人也是不断提高的过程。另外利用这个平台,我们跟公司的精益生产部门MPS,以及和改善部门3A车间部门,联合起来一块儿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共同的攻克难题,形成了一种很好的团结协作的局面。

  随着这几年大师工作室的工作开展,我们总结出它的优越性,在我们公司形成了市级工作室,集团级工作室,目前覆盖了汽车装配的四大工艺,再加上发动机、设备维护、质量,在北京奔驰已经形成了7个创新工作室,而且工作室之间互相横向的联系,带动了我们企业乃至于对北汽集团自主品牌,用合资的一些先进的经验通过工作室相互之间的交流。

  2018-05-04 10:51:26

  胡萍:
  说到学习生活中难忘的事情,想讲讲自己参加时装项目比赛的过程。世界技能大赛对于参赛人员要求非常苛刻,它是以世界性的企业标准要求你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指导专家和教练对我的工作规范要求是非常严苛的,小到工具怎么摆放,因为平常我们进行工作的时候,你的工具摆放的到位,对操作工作时候的方便程度非常有影响。往大了说,如果你有一个东西放的非常不合适,就会影响到你工作中的状态。比如我在参加比赛的时候有一个印象特别深刻,画版的时候有案台,案台底下有一个柜子,有一次我放东西,柜门没有关好,后来给我扣分了,人家就说,如果工作人员在操作的时候,他迈步过去被柜门碰到腿怎么办,受伤怎么办,所以我觉得这个分确实应该扣。再就是对于我技术技能的要求,我很辛苦的做完了一件衣服,如果有问题,即使你做完了,我教练也会要求说这块做的不好,拆掉重新做。每一件作品做出来之后,也要求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向完美,一件要比一件做得好,一件一件作品做出来之后,成就感也非常强烈。

  我们时装技术项目有五个模块,立裁、设计、制版、制作、手工装饰这五个单元,这些技能放在一个企业当中是需要一个团队完成,但是比赛中需要选手独自一人做完。所以对于选手要求是全面性人才,而且试题随机抽取,所以前期训练的时候,需要大量的备战方案,训练范围非常广,每天6、7点就到基地,然后晚上最早10点走,训练强度非常大,我们出现了问题专家教练即使再晚也陪着我们,帮助我们解决。训练的过程和最后参加世赛的过程对我影响非常大,以前自己就是一个经常马马虎虎,然后毛毛躁躁的小孩,通过训练和比赛的历练觉得对自己性格也有很大的改变,所以很荣幸能够走上世赛这条路,我觉得每一天都是很难忘。

  2018-05-04 10:58:53

国新办举行劳动者与中外记者见面会

中阿卫视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中阿卫视记者:
  非常感谢你们的精彩故事,提问胡萍女士,大家都知道习主席在中国做了很大贡献,给老百姓很好的机会发展,习主席说“幸福是奋斗出来”,你今天代表年轻一代,你现在水平那么好,你怎么理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2018-05-04 11:07:55

  胡萍:
  我对于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理解,小时候父母告诉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通过自己努力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成就感真的让自己很幸福。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有浮躁心态,做什么事情静不下心。我学习这项技能是自己非常感兴趣,又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因为我抱有兴趣所以再苦再累也能够坚持下来。这个过程中不管怎么辛苦,因为我奋斗过了,所以带来的成就感就让我很幸福。谢谢。

  2018-05-04 11:09:38

国新办举行劳动者与中外记者见面会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经济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和技能成才有关。目前社会“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没有根本扭转,同时通过技能就业对年轻人没有足够吸引力。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各位嘉宾能不能从技能成才的角度,对广大的青年学生提出一些希望和建议?谢谢。

  2018-05-04 11:11:12

  赵郁:
  结合我个人的感受,对于青年人和一些学生来说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无论在工作当中还是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慢慢培养出乐趣。另外,要坚持,认真做一件事要坚持下去。无论工作当中还是学习当中肯定或多或少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难,当遇到不同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如果能以一种坚韧的精神去面对,用一种执着的毅力想办法解决困难,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己所有的精力,专注于干好这件事,并不受外部因素的诱惑、影响、干扰,在解决学习、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乃至使自己的综合能力、技术水平达到一种极致,不断地超越自己。我相信无论是年轻人或者职业院校的学生,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不断地奋斗,终究会取得一定的成功或者成绩,实现他个人的人生梦想。

  2018-05-04 11:12:14

  王军:
  我非常赞同赵师傅的观点。我体会非常深,中国有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新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很多年轻人关键是要能够去理解我们这个时代。我体会非常深,我们怎么样能够找到自信,怎么样找到自己成长的舞台。我在宝钢是一线岗位工人,到今天我还在一线。但是你要有追求。有什么追求呢?我有三个小小建议。第一个我们虽然是岗位劳动者,但是我们一定要岗位创新。为什么?因为岗位创新给你带来的是乐趣,是一种能力提升。你要创新,首先要学习,然后在岗位上才会慢慢创新。创新过程就是知行合一的过程。第二个要技能拓展。未来要智能化,人工智能,甚至无人工厂,但并不是真的没有人,未来要有人驾驭这些设备,维护它、不断地发展它,所以技能拓展非常重要。我们技能人员未来的舞台更大,对我们的理论要求、学习的要求更高。第三个要不断地掌握新技术甚至把我们的创新成果不断地推广和应用,为人类创造更多财富。

  举个例子,我自己在岗位上做的第一个创新就是解决支撑滚油污板的问题,因为设备每次维修都会有损失,都会有降级损失、产品质量损失甚至对环境带来的污染,我在想能不能用同济大学读夜大所学的东西把这个问题攻克。方案弄好以后我问我们公司资深的专家,请他看看这个方案可行不可行,专家问是你自己设计的方案?我说是,他说你一定要想办法实施,一定要想办法试一试。我们公司就给了我一次机会,因为领导非常头疼这个问题,每次损失都是20几万,那是我做的第一个科研项目。我做了以后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质检部门就说王军你太棒了,你这个项目实施以后,我们一张油污板都没有了,带来了环保同时带来了技术进步,所以我很自豪。慢慢这个技术200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我们引进了一项国外的超高强支撑滚核心装备技术,但是这个技术引进之后,又带来新的问题,每个月都会有一次碎滚,最多的一次要碎12个,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就很痛苦,需要连续加班回不了家。我从第一个碎片开始研究它的镜像组织,看能不能攻克这个问题,虽然是最先进的技术,但是我们在现场必须面对它,无可回避。慢慢我发现我们的镜像组织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我就分析这个组织为什么没有达到,他们的热处理技术是很棒的,为什么没达到,后来我发现它的结构设计出现了问题,冷却速度达不到要求织。把症结找到了,我自己就知道怎么做了。然后我把这个技术解决的时候,我们有很多专家都为我捏着一把汗,说王军你能不能做这件事情,然后我就要跟他们保证,如果你让我做这件事情,考核指标很简单,如果一年之内出现一次支撑滚破碎,只要碎了一个,就算我失败。这项技术应用以后,一年零四个月没有碎过一个支撑滚,而且它的寿命延长了5倍,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价值。

  我想告诉年轻朋友们,年轻人就是要有激情,有劳动的激情、有创造的激情,你们未来的生活才会更美好。谢谢。

  2018-05-04 11:15:08

  秦世俊:
  其实重学历、轻技能,我感觉是由于时代的关系。我记得小时候父辈们,那时候就业的问题可以说是子承父业,我爷爷的工作可以让我们的父辈们去接,但是我有大伯、叔叔、姑姑还有我父母,他们有哥好几个,当时没有人愿意接班,他们都想进厂学技术、学技能。当时我父亲学的是车工,那个年代是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大家非常骄傲,我父亲当时也是挣的最多,家里面对于我父亲都竖大拇指,而我现在可以说也是子承父业,接了我父亲的班。我感觉这个是因为时代的变化。目前,我国已经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我希望大家可以把目光从重学历稍微转变一下,现在社会对于高技能人才,不管是社会地位还是待遇都在稳步的提高。有句老话“一技在手,吃喝不愁”,这句话我感觉永远不会过时。借“五四”之际,我希望你们可以不辜负青春、不辜负希望,国家未来在你们手里,“360行,行行出状元”,终有一行适合于你。谢谢。

  2018-05-04 11:24:25

  胡萍:
  这个问题深有感触,当时选择到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学习服装专业,也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困惑和迷茫,亲戚和朋友都很不认可,觉得很不理解,有件事儿记得很清楚,有一年我们一家亲戚一块儿吃饭,我的三叔就很狠铁不成钢的感觉,说胡萍以后就是个老大难,我当时内心很委屈。我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喜欢它,想要学好。我学习这个专业,是因为自己感兴趣,在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在班里学习排名比较靠前,父母也能够接受我不考大学,学习技能的这件事情。后来参加了世赛,让我父母、亲戚朋友对我有了看法改变。人生中有许多条路通向成功,不单单是考大学这一条路,选择一门技术,其实更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变为自己的学习动力,也一定能够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会继续努力,以后做一个能够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的一个人,祝大家青年节快乐。

  2018-05-04 11:28:13

  王军:
  我刚刚太激动了,我再补充一句。技能和技术不脱节,技能也是一种技术,技术技能是一种应用技术,有句话叫“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实际上就是要表达这一点。我在宝钢工作三十几年的经验体会非常深,一线岗位人员既要学理论还要提升技能,这样才能把理论和技能很好地结合,才有能力发展技术。谢谢。

  2018-05-04 11:35:16

  袭艳春:
  媒体朋友也能够贡献一部分力量,将来把聚光灯更多地投射到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身上,让更多人了解他们、认可他们、给予他们支持,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投身于具体的技能工作,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时间关系我们最后一个提问机会,大家还很踊跃,没有得到提问机会的,可以会后和我们几位劳动者交流。

  2018-05-04 11:37:32

国新办举行劳动者与中外记者见面会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中国日报记者:
  请问各位怎么看一种观点和说法“引进技术不代表引进了创新能力”,各位资深的技能专家怎么看,如何把技能技术转变成创新能力。

  2018-05-04 11:38:45

  王军:
  我的感受,我们企业文化为什么要流淌着创新的血液。一开始都是引进的,宝钢在开始引进的时候,每一张图纸都是花钱买来的,我们的管理经验都是买来的。因为当时我们在工业上比较落后,中国的钢铁和国外相比落后整整20年,通过引进提升了我们的能力,慢慢走上引进、消化、吸收然后再创新再创造的一个路子。我们引进了最先进的国外技术,为什么还要发展壮大他呢?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国家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理念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今天有这么美好的生活,我们能够享受现代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是因为我们的劳动水平、我们的技术水平不断地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大家去发展,不是哪个先进的国家去发展,我们所有国家、所有人都应该有这种责任、有这种使命发展技术,能够为国家、为人民、为自己的生活、为自己的家人创造美好的生活,这是一种使命感。我自己能够为国家、为企业创造那么多的效益,给我带来的是一种自信。

  举个例子,岗位创新为什么那么重要。在1989年我所在的热轧厂才投产,当时提出一个小小的优化改进,每公斤的钢材下降成本一厘钱,1公斤钢材只有1块钱,但是到2012年1月这条产线累计产能1亿吨,也就是说通过近20几年的不断积累,优化改进的建议可以为我们的企业额外创造1亿元的价值。我们的美好生活是靠自己双手创造和劳动,然后不断地优化技术,额外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更高品质的产品,才能让人类享受更好的产品。我们消化、引进、吸收,实际上还要再创造,我们不仅仅是新技术的索取者,我们更是新技术的创造者,这才是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新时代的中国工人。谢谢。

  2018-05-04 11:40:31

  胡萍:
  我觉得中国的服装业起步还是稍微晚了点,与欧美、日本等国家的服装技术相比稍微弱一点,我们在不断地学习先进技术,然后再去创新。非常基础的东西我们一定要秉承,但是在款式上、技术上,制版或者各个方面的技术我们要有自己的东西。我们青年人不仅要学会老一辈的技术,也要把自己的创新思想和理念激发出来,然后再散播给大家。这就是学到手再散播出去的过程。

  2018-05-04 11:48:45

  袭艳春:
  时间关系今天的见面会要结束了,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也听的津津有味,今天从劳动谈起,说了很多遍的创新,说了很多遍的坚持,也谈到了幸福。我们四位劳动者,真的就像千百万的中国劳动者一样,通过自己的双手、通过自己的劳动汇聚成磅礴的力量,推动我们国家不断地向前。感谢四位劳动者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也谢谢大家,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劳动者们,今天见面会到此结束。

  2018-05-04 11:52:24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