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永才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中央政法委宣教室主任 查庆九
火箭军政治工作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 李 宏
新华社总编室主任 白 林
光明日报社总编室主任 周 迅
经济日报社总编室主任 武 力
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 殷陆君
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司长 李志伟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陆绍阳
中央纪委研究室退休干部 邵景均
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 关海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 梁君健
全国妇联宣传部新闻宣传处处长 陈卫华
五矿集团党群工作部新闻与社会责任处处长 高培峻
北京儿童医院宣传中心主任 余易安
天津和平区法院干部 魏 凯
北京密云农民电商 孔 博
中国传媒大学2015级硕士生 谷 琛
讲好中国航天故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永才
作为一名和人民日报年纪相仿的读者,读书看报是我们这代人获取知识资讯的最主要方式。我在人民日报中读到无数记忆深刻、影响深远的中国故事和时评,也被副刊洋溢人文情怀的文章深深吸引。人民日报像是一位老朋友,既是我们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窗口,也是展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取得巨大成就的舞台。随着我国国防科技和航天事业的突飞猛进,人民日报对于航天发展的报道越来越多。人民日报记者经常到航天科工一线采访调研,写出了很多感人至深、振聋发聩的报道,对传扬航天精神有着重要作用。希望人民日报讲好中国航天故事,推进航天强国、创新中国建设。
因为有人民在心中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我有一本本厚厚的剪报册,贴满了来自人民日报的散文、诗歌和美术作品。慢慢地,我从读者变成了作者。2015年至今,人民日报刊发了我的16篇文章和若干雕塑作品。感谢人民日报高素质的专业采编队伍,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让我感动和敬佩。人民日报准确而适时的报道,使艺术创作的原本力量得以放大,使艺术家与生活、历史、时代更为贴近。可以说,人民日报是宣传舆论的阵地,也是最佳的育人平台。人民日报七十年如一日,为党立言、为人民抒怀、为英雄谱曲,为社会主义建设写就一篇篇华彩乐章。我相信,因为有人民在心中,人民日报的前景会更加美好。
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中央政法委宣教室主任 查庆九
人民日报不仅是一张新闻纸,更是一张与党、国家和人民命运休戚相关的报纸。人民日报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有力倡导者和积极推动者,不仅对法治建设、政法工作和司法体制改革的生动实践做了大量报道和评论,而且在许多重大案件办理、热点事件处理中,不缺位、不失声,及时发出理性、权威的声音,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为法治中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互联网时代,舆论场上众声喧哗,人民日报及时定音定调、指向引路,准确、有力、有效地传播党的声音,生动反映建设成果,旗帜鲜明地亮剑发声。祝愿人民日报70岁生日快乐,越办越好!
割不断的报纸情缘
火箭军政治工作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 李 宏
我的命运与人民日报有割不断的情缘。1978年12月底,生产队组织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我人生第一次在100多人面前读人民日报,因为这件事,到家里提亲的人多了起来。1986年1月12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了我的文章《彝族“乌兰牧骑”》。因为这篇巴掌大的文章,我当上了新闻干事,在新闻宣传岗位一干就是20年。1997年8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我反映雪域官兵艰苦生活和乐观向上战斗精神的文章《雪域文化风景》,得到广泛关注。之后,我从西南边疆正式调到原第二炮兵文化部工作。如今,我做职业军人已38年,在人民日报发的这些短文我会一直珍藏。
担纲主流舆论风向标
新华社总编室主任 白 林
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解放战争时期,华北人民日报与新华社华北总分社并肩战斗,一个院子办公,一口锅里吃饭。我们同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在一系列重大报道中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任务。进入新时代,人民日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担纲主流舆论“风向标”,打好政策解读“组合拳”,敲响舆情热点“定音锤”,推出了一批有时代高度、历史跨度、思想深度的扛鼎之作,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在风云激荡中引领思想,在众声喧哗中回应民意,受到广大读者和媒体同行的好评。
铸就媒体金品牌
光明日报社总编室主任 周 迅
70年来,人民日报始终与党同心、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呼吸,忠实记录着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的光辉历程,传播党的政策主张,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正义,见证国家发展。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对中央新闻单位起着至关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一是发挥举旗定向作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二是把握“时度效”,引领“快准好”。三是人民日报评论手握“金话筒”,铸就“金品牌”。四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占领互联网意识形态主阵地。无论是重大主题宣传还是日常新闻报道,人民日报都是全国新闻宣传的排头兵和领航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心中有大局 眼里有全局
经济日报社总编室主任 武 力
70年砥砺奋进,70年不忘初心。70年历史一再证明,人民日报不愧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第一党报”。70年来,人民日报坚持“政治家办报”“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想问题”,心中有大局,眼里有全局,毫不动摇地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70年来,人民日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和服务对象,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经典作品。70年来,人民日报坚持改革创新发展,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呈现形式、传播模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日报敢于直面媒体传播新格局,在互联网阵地上继续发挥排头兵作用,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与人民日报交朋友
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 殷陆君
与人民日报交朋友,与人民日报记者做朋友,是我人生中一件重要的乐事。最难忘,25年前与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的一段往事。那时,我在中国社科院新闻系读书,人民日报“今日谈”栏目登了我的署名文章《建设功臣剪彩,好!》。事后知道,前一天晚上范老值班,也在写这样一篇短评,看到我的稿子后,就把自己的稿子扔进纸篓里,笑着说,“总不能跟学生争版面吧!”听完短评背后的故事,同学们都特别感慨,对人民日报报人的品格和心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到中国记协工作后,我和人民日报有了更多接触,中国记协作为记者“娘家人”,将更好地为人民日报记者和全国新闻工作者服务。
强化竞争力 构建新格局
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司长 李志伟
70年,人民日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结合自身工作,我对人民日报提两点希望。一是希望人民日报继续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用中央对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并对社会关注的重大敏感问题及时发声,发挥正本清源、一锤定音的“定海神针”作用。二是希望人民日报能抓住媒体融合机遇,着力构建传播新格局。从国家战略层面开发建设一批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平台和软件,把网络社会的主导权更加牢固地掌握在自己手里。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祝愿人民日报在前进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辉煌!
彰显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陆绍阳
我是人民日报忠实的读者。对于这张有70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报纸,我有3点深切感受。第一,人民日报始终是党的政策主张的宣传者,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彰显出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第二,人民日报是新媒体实践的先行者,既遵循宣传规律,又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媒体发展规律,打造出影响力巨大的新媒体阵地。第三,人民日报是媒体融合的排头兵。从“光与电”到“数与网”,人民日报都是领先一步、高出一筹,融策划、采集、制作、传播于一体,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党报多平台、多渠道传播的新时代强音。
亦师亦友恩情深
中央纪委研究室退休干部 邵景均
我是人民日报的同龄人,与人民日报的交往已经42年了。这跨越大半个人生的交往,总结起来就是“情深”。一是恩情深。1977年人民日报刊登了我的文章,使我一下成为“名人”,感谢当时报社理论部领导的热情推荐,我得以到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二是师情深。在我自学社会科学的过程中,人民日报一直是我的活页教科书。三是友情深。我与人民日报许多同志结下深厚友谊,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在理论宣传上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性、学术性、思想性很强,但又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我希望人民日报继续保持风格和特色,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带露珠 沾泥土 冒热气
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 关海鹰
有人说,互联网传播格局下的人民日报“青春不老,颜值依旧”。人民日报媒体融合的成功,靠的是以下几个“法宝”:一是内容新、形式活,连接党心与民心。二是调查多、文风好,带露珠、沾泥土、冒热气的好作品越来越多。三是版面靓、视觉美,让阅读成为享受。作为一名读者,我深切感到人民日报在创新传播、媒体融合等方面走在中国媒体的前列。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多年来我常与人民日报的同行们忙碌在采编一线,见证了人民日报编辑记者的专业水准和敬业精神。正是人民日报在公信力、评论理论水平、社会责任感三方面始终保持的高水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忠实读者。
融合发展的标杆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 梁君健
对于新闻教育者和研究者来说,人民日报不仅是研究的对象,更是思想的引领者和学习的好榜样。首先,人民日报深刻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其新闻实践揭示了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这一实质。第二,在新时代日趋复杂的技术和舆论环境下,人民日报开创了舆论引导新局面,在新媒体和深度融合方面成为了行业标杆。第三,人民日报对青年群体和新闻学子具有特殊意义,一方面,人民日报的报道和产品展示了青年群体多彩的生活,另一方面,以人民日报评论为代表的内容,让青年读者深受启发,也帮助青年学子建立正确的“三观”。
助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全国妇联宣传部新闻宣传处处长 陈卫华
作为一名妇女工作者,我深刻地感受到,人民日报长期坚定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成就宣传,特别是近年来注重宣传群团改革和妇联改革新成绩,宣传寻找“最美家庭”、反家庭暴力法和优秀女性人物典型,向全社会传递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的温暖,展示了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作出的重要贡献,不折不扣地履行着激励和引领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成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今后,我们将与人民日报一道,牢记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使命与责任,更好地服务妇女,推动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段缘伴随我成长
五矿集团党群工作部新闻与社会责任处处长 高培峻
人民日报伴随我十几年,我也从“忠实的读者”变成了“亲密的合作者”。2004年到2005年,我准备跨专业报考新闻系研究生,坚持每天看人民日报,看头版,看评论,看通讯,汲取营养,获得灵感。考上研究生后,我与人民日报有了更紧密的接触。我曾在人民日报国际部实习两年,有幸见到了许多名字如雷贯耳、为人非常谦逊的老师。现在,我的工作和记者交流比较多,人民日报记者的专业、敬业,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我们集团取得的成绩登上了人民日报,员工都感到光荣和振奋。我对人民日报充满了感激和敬佩,希望人民日报继续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推出更多掷地有声的文章。
为健康中国出力
北京儿童医院宣传中心主任 余易安
人民日报及其新媒体平台,是我和同事们每天接受、寻找、分享信息的最重要来源。1957年,人民日报曾刊发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儿童医院儿内科专家胡亚美撰写的《预防和护理孩子的呼吸道感染病》。当时小儿肺炎在我国小儿疾病发病率中占第一位,是人民日报的影响力让这篇科普文章深入人心。无论媒介手段如何日新月异,人民日报对医疗卫生领域的关注和对人民健康的关切始终不变。医务工作者渴望人民日报的关注,也感激每一次医疗事件中人民日报发出的理性声音。期待人民日报做好医疗领域政策解读,沟通医患双方,和全国医务工作者拧成一股绳,共同为健康中国出力!
为基层探索者鼓与呼
天津和平区法院干部 魏 凯
人民日报一直坚持及时反映人民群众面临的现实困难,起到了推动实际工作的效果。五六年前的《一个公章盖两周》《企业:这费那费压弯腰》等报道所反映的问题,现在都有了极大改观。希望未来人民日报能更加关注基层一线的实践者和探索者,给他们以关注、支持和鼓励,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啃硬骨头和闯险滩。进行实践和探索,过程难免困难,常有风言冷语、质疑嘲笑,甚至重重阻碍。人民日报更多关注和支持那些“摸石头过河的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以形成人人关注和支持实践探索的舆论导向,带来想干事、敢干事、干好事的空间。在这样的社会风气和氛围下,我们的新时代必定有更多新作为。
获得返乡创业的动力
北京密云农民电商 孔 博
2012年初,我从北京市区回到家乡密云,依托互联网推广区域特色农产品。是人民日报有关返乡创业的报道,让我意识到只要找对路子,回到农村就能创造更大社会价值;是人民日报对陕西杨凌经验的报道,启发我依托农业科技,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我从人民日报的报道中获得知识的启迪,感受前行的力量。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夜读”栏目伴随我度过每个夜晚,人民日报微博带我关注每个社会热点,还推出很多“爆款”新媒体产品,不光我,身边的小伙伴都觉得人民日报怎么那么“酷帅”,丝毫没有板着面孔的感觉。
继续不断带来正能量
中国传媒大学2015级硕士生 谷 琛
作为一名学生,新媒体渠道是我接触人民日报的主要方式。人民日报新媒体给我3个印象:一是影响力大。今年5月12日,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发布了一条纪念汶川地震10周年的视频,创意独特,感人至深,播放量将近5亿;二是观点新锐独到。最近在朋友圈刷屏的几篇文章都来自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即使平时较少关注主流媒体的同学,也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认同;三是“爆款”产品多。《军装照》H5、《中国很赞》手指舞等产品,无论是选题策划还是表现方式,都值得我们这些新闻专业的学子学习研究。在未来,希望人民日报能继续不断给我们带来正能量,为社会带来更多理性、和谐和包容。(读者代表发言由本报研究部摘编 本版所有照片均为本报记者徐烨摄)
(责编:白宇、赵光霞)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