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探访鄂伦春民族——民族图腾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肖恒刚):鄂伦春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鄂伦春”意为“山岭上的人”。他们大部分生活在中国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交接的森林里,以狩猎为生。因精骑善射也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鄂伦春族在半个世纪前结束了散居深山的原始社会生活。如今,和汉族家庭一样,鄂伦春人已经用上了现代化的家电,同时,处于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他们依然保留了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图腾是民族的灵魂,一种情感的寄托。由于鄂伦春人曾长期在自然中狩猎、生活,因而他们对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着崇高的敬畏和崇拜。马连军从事鄂伦春民族、民俗研究已经四十余年,他向记者介绍说,“比如鄂伦春最崇拜的 白那恰 (山神),因为他是狩猎民族,每逢出猎的时候必须要祭拜,每逢年节的时候,族人聚会的时候也要祭拜,但它并不是他们唯一的神,(还)有祖先神、司马神,还有大自然的雷电风神,但是他们最情有独钟的一个是天神 恩都热 ,另外就是山神 白那恰 ,他们是至高无上的。”
在鄂伦春人眼中,火是自然界的一大神灵。出于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每年春节,他们户户都在门前燃起篝火,祭祀跪拜,祈盼火神保佑人畜平安,恩赐更多的猎物。在去别人家拜年时,进屋也要先向火塘跪拜。对火神的崇敬,还表现在禁止向火上倒水、用刀叉火,以防触怒火神。
祭拜火神的传统延续到今天已经成为了鄂伦春的一个民族节日。人们将每年6月18日定为鄂伦春自治旗传统节日篝火节。在这一天,族人与宾客们在篝火旁欢歌起舞,表达心中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福。对于立法设立篝火节,马连军介绍说,“一个缅怀过去的时光,另外一个也是告诉后人或者到这里来的人们记住鄂伦春民族在这里怎么在这生活的,它的习俗是什么,传统是什么。”
作为狩猎民族,熊是鄂伦春人比较典型的图腾崇拜对象。鄂伦春人根据熊的一些动作和特征,认为熊与人有某种亲缘关系。在传说中,一位鄂伦春妇女迷失在山中,长期在深山密林中漂泊,变成了熊。因此鄂伦春人把熊看做是自己的祖先,叫它“雅亚”(祖父)或“太帖”(祖母),这是亲属称谓中最高的称谓。出于对熊的崇拜,鄂伦春人在狩猎的过程中也尽量避免猎杀到熊。
如今,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族人口仅有2700多,他们开上了汽车、用上了现代化的家电,也开始更加注重所在林区的防火设施建设。但是,对于图腾和自然的敬畏却没有改变,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对民族过往的寄托和对曾经生活的回忆。“人生没有敬畏不行,没有崇拜不行,所以传统对图腾的崇拜,(对于鄂伦春族来说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没法比拟。”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